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AC=BD在Backlund变换中的应用及偏微分方程解的完备性

作 者: 王晓丽
导 师: 张鸿庆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计算数学
关键词: 数学机械化 吴方法 特征集 C-D对 偏微分方程 精确解 Backlund变换 解的完备性
分类号: O241.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8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根据数学机械化的思想,在导师张鸿庆教授“AC=BD”模式的指导下,以源于物理、力学等领域中的非线性问题所对应的非线性偏微分代数方程(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它们的一些问题,如精确解Backlund变换以及解的完备性等。 第一章介绍了数学机械化的思想、应用、历史与发展情况以及非线性演化方程解的构造性方法,同时介绍了一些关于该学科领域的国内外学者所取得的成果。 第二章以“AC=BD”模式为指导,考虑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精确解的构造。给出了“AC=BD”模式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初步,C、D算子的构造方法以及C-D可积系统理论,介绍了Reid将线性偏微分方程化为标准型的方法。 第三章运用数学机械化的思想,将“AC=BD”模式应用到Backlund变换中,给出了显式C-D对、隐式C-D对及Backlund变换的基本概念,并分别给出了求自-Backlund变换的算法及例子。 第四章介绍了吴微分特征列及伪带余除法的理论,讨论了线性偏微分代数方程组的解(局部)的完备性问题。

全文目录


摘要  3-5
英文摘要  5-9
第一章 绪论  9-15
  1.1 数学机械化思想  9-11
  1.2 非线性演化方程解的构造性方法  11-15
第二章 AC=BD模式及应用  15-33
  2.1 基本概念及理论初步  15-22
  2.2 C、D算子的构造方法  22-31
  2.3 C-D可积系统  31-33
第三章 C-D对与B(?)cklund变换  33-45
  3.1 基本概念  33-34
  3.2 由显式C-D对求得的自-B(?)cklund变换  34-36
  3.3 由隐式C-D对求得的自-B(?)cklund变换  36-45
第四章 吴微分特征列及解的完备性  45-55
  4.1 微分代数的预备知识  45-47
  4.2 伪带余除法  47-49
  4.3 微分升列与微分特征集  49-55
参考文献  55-59
附录  59-61
致谢  61-63

相似论文

  1. 含苯并噁唑新型半芳香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O633.5
  2. 统计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词对齐及相关融合策略研究,TP391.2
  3. 抗吡虫啉—甲基对硫磷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S482.2
  4. 延胡索乙素的立体选择性代谢及其对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影响,R96
  5. 具有球面叶层结构的广义哈密顿系统研究及应用,O175
  6. 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的合成与性能研究,TQ323.4
  7. 用于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贵金属钴的螯合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X76
  8. 对台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策略研究,G222
  9. 多聚糖PC类衍生物CSPs的合成及手性分离能力的研究,TQ460.1
  10. 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影响纤维比强度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S562
  11. 甲基对硫磷降解菌Sphingopyxis sp.DLP-2的生物学特性及Tnmpd的克隆和功能鉴定,X172
  12. 非线性微分—差分方程的可积耦合系统及其精确解的若干研究,O175.7
  13. β-环糊精及化学修饰β-环糊精的分子识别作用研究,O636.12
  14. 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物电极及其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O657.1
  15. 预阳极化超薄碳糊膜电极的构建及应用研究,O657.1
  16. 黄芪丹参药对及其有效组分对肾纤维化JAK/STAT信号途径的干预作用,R285.5
  17. 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睫状沟水平间距的临床评价,R770.4
  18.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环境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X832
  19. SAR干涉像对优化选取方法研究,P225.2
  20. 不对称催化磺酰胺基取代反应,O621.25
  21. 车辆轮对动态检测装置,U270.7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数学 > 计算数学 > 数值分析 > 微分方程、积分方程的数值解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