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液化石油气脱硫剂性能研究

作 者: 王荷芳
导 师: 王延吉
学 校: 河北工业大学
专 业: 化学工艺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空间位阻胺 配方脱硫剂 物理-化学复合脱硫剂 泡沫性能 汽液相平衡 电解质溶液理论
分类号: TE62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504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开发了系列液化石油气配方脱硫剂和物理-化学复合脱硫剂,并对脱硫剂的泡沫性能进行了研究,对空间位阻胺-H2S体系汽液相平衡进行了测定,用电解质溶液理论建立了空间位阻胺-H2S体系汽液平衡模型。 首先采用GC-MS和FT-IR分析了液化石油气复合脱硫剂,对常用醇胺单剂及复合脱硫剂的脱硫效果进行了评价,对二异丙醇胺浓度对总硫脱除率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研究了浓度、温度对物理溶剂聚乙二醇二甲醚、环丁砜、N-甲基吡咯烷酮脱硫效果的影响,对解吸后物理溶剂的脱硫效果进行了考察,并对解吸后的物理溶剂对总硫的脱除率有所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防止溶剂氧化降解的措施。根据空间位阻胺的脱硫机理,开发液化石油气新型空间位阻胺脱硫剂二氮杂二环和六次甲基四胺,考察了浓度和温度对间位阻胺脱硫剂脱硫效果的影响。 以N-甲基二乙醇胺为主剂,分别考察了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二异丙醇胺或二氮杂二环的添加,对N-甲基二乙醇胺脱硫效果的影响,开发一系列配方脱硫剂。 用物理溶剂聚乙二醇二甲醚、环丁砜或N-甲基吡咯烷酮代替配方脱硫剂中的水,开发系列物理-化学复合脱硫剂,考察了温度对物理-化学复合脱硫剂的影响,发现低温有利于脱硫剂保持对总硫较高的脱除率。为降低脱硫剂成本,对筛选的物理-化学复合脱硫剂配方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原料气硫含量的波动对优选出的物理-化学复合脱硫剂的影响。在相同的评价条件下,将筛选出的物理-化学复合脱硫剂与YXS-99复合脱硫剂的脱硫效果进行比较,发现筛选出的物理-化学复合脱硫剂净化深度和硫负荷明显大于YXS-99复合脱硫剂。 考察了Fe(0H)3、FeS和活性炭颗粒大小和浓度对N-甲基二乙醇胺溶液、SDS-1、SDS-3和SDS-5的泡沫性能影响,提出消除固体颗粒对脱硫剂影响的措施,考察了温度和N2流量对N-甲基二乙醇胺溶液、SDS-1、SDS-3和SDS-5的泡沫性能的影响。 对二氮杂二环-H2S体系汽液相平衡进行了测定,用电解质溶液理论法对二氮杂二环-H2S体系汽液平衡进行预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误差在±40%以内。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23
  1-1 液化石油气(LPG)的来源、性质及用途  10-11
  1-2 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含量、存在形态及危害  11-12
  1-3 目前的国内外脱硫技术  12-14
    1-3-1 干法脱硫  12-14
    1-3-2 湿法脱硫  14
    1-3-3 膜分离法脱硫  14
    1-3-4 生物脱硫  14
    1-3-5 电子束照射法及微波法脱硫  14
  1-4 湿法脱硫工艺的进展  14-21
    1-4-1 湿法脱硫工艺简介  14-16
    1-4-2 脱硫剂的发展过程  16-18
      1-4-2-1 第一代脱硫剂  16-17
      1-4-2-2 第二代脱硫剂  17
      1-4-2-3 第三代脱硫剂  17-18
    1-4-3 目前工业常用脱硫剂及其脱硫机理  18-19
      1-4-3-1 MDEA脱硫机理  18-19
      1-4-3-2 空间位阻胺脱硫机理  19
    1-4-4 国内外工业应用脱硫剂  19-21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1-23
    1-5-1 当前炼厂气脱硫存在的主要问题  21-22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2-23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3-31
  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23-24
  2-2 原料气各种硫成分定性及定量  24-27
    2-2-1 LPG中硫化物存在的形式  24
    2-2-2 LPG中硫化物的测定方法、实验采用的测定方法及分析条件  24-25
    2-2-3 LPG中硫化物的定性与定量  25-27
      2-2-3-1 微量硫分析仪对LPG中硫化物的定性与定量  25-26
      2-2-3-2 气-质联用对LPG中硫化物的定性  26-27
  2-3 实验装置及工艺流程  27-30
    2-3-1 脱硫剂吸收性能评价实验装置  27-28
      2-3-1-1 反应器的选择  27
      2-3-1-2 脱硫剂吸收性能评价实验装置  27
      2-3-1-3 脱硫剂吸收性能评价实验操作步骤  27-28
    2-3-2 脱硫剂解吸实验装置  28
      2-3-2-1 脱硫剂解吸实验装置  28
      2-3-2-2 脱硫剂解吸实验操作步骤  28
    2-3-3 脱硫剂再生实验装置  28-29
      2-3-3-1 NHD再生实验装置  28
      2-3-3-2 NHD再生实验操作步骤  28-29
    2-3-4 H_2S-DBU体系气液平衡实验装置  29
      2-3-4-1 H_2S-DBU体系汽液平衡实验装置  29
      2-3-4-2 H_2S-DBU体系汽液平衡实验操作步骤  29
    2-3-5 脱硫剂泡沫性能装置  29-30
      2-3-5-1 脱硫剂泡沫性能评价实验装置  29
      2-3-5-2 脱硫剂泡沫性能评价实验操作步骤  29-30
  2-4 脱硫剂表征  30-31
    2-4-1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30
    2-4-2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30
    2-4-3 比表面分析  30-31
第三章 脱硫剂单剂的脱硫效果  31-56
  3-1 前言  31
  3-2 常用醇胺单剂及工业现用复合脱硫剂的脱硫效果  31-35
    3-2-1 复合脱硫剂组分确定  31-33
    3-2-2 工业常用脱硫剂的脱硫效果  33-34
    3-2-3 DIPA浓度对总硫的脱除率影响  34-35
  3-3 物理溶剂脱硫性能  35-49
    3-3-1 聚乙二醇二甲醚(NHD)脱硫性能  36-40
      3-3-1-1 NHD脱硫性能评价  36-40
      3-3-1-2 NHD再生方法初探  40
    3-3-2 N-甲基吡咯烷酮(NMP)脱硫性能  40-46
      3-3-2-1 NMP脱硫性能评价  40-44
      3-3-2-2 NMP降解原因分析  44-46
    3-3-3 环丁砜(SF)脱硫性能  46-48
      3-3-3-1 SF脱硫性能评价  46-47
      3-3-3-2 SF降解原因分析  47-48
    3-3-4 三种物理溶剂对总硫的脱除率比较  48-49
  3-4 位阻胺脱硫性能  49-55
    3-4-1 二氮杂二环(DBU)脱硫性能  50-53
    3-4-2 六次甲基四胺(UTP)脱硫性能评价  53-55
  3-5 小结  55-56
第四章 复合脱硫剂的开发  56-75
  4-1 前言  56
  4-2 配方脱硫剂的开发  56-62
    4-2-1 醇胺配方脱硫剂的开发  56-59
      4-2-1-1 DEA、TEA或DIPA的添加对MDEA脱硫效果的影响  56-57
      4-2-1-2 TEA的添加量对MDEA的脱硫效果的影响  57-58
      4-2-1-3 DIPA的添加量对MDEA的脱硫效果的影响  58-59
    4-2-2 醇胺-空间位阻胺配方脱硫剂的开发  59-62
      4-2-2-1 DBU的添加对MDEA脱硫效果的影响  59-60
      4-2-2-2 DBU的添加量对MDEA的脱硫效果的影响  60-62
  4-3 物理-化学复合脱硫剂的开发  62-73
    4-3-1 物理溶剂的添加对醇胺配方脱硫剂脱硫效果的影响  62-66
      4-3-1-1 物理溶剂的添加对MDEA-TEA配方脱硫剂脱硫效果的影响  63-64
      4-3-1-2 物理溶剂的添加对MDEA-DIPA配方脱硫剂脱硫效果的影响  64-66
    4-3-2 物理溶剂的添加对醇胺-空间位阻胺配方脱硫剂脱硫效果的影响  66-73
      4-3-2-1 物理溶剂的添加对醇胺-空间位阻胺配方脱硫剂脱硫效果的影响  66-68
      4-3-2-2 物理-化学复合脱硫剂的配方优化  68-72
      4-3-2-3 原料气硫含量的波动对优选物理-化学复合脱硫剂的影响  72
      4-3-2-4 筛选出的物理-化学复合脱硫剂与YXS-99复合脱硫剂脱硫效果比较  72-73
  4-4 小结  73-75
第五章 脱硫剂泡沫性能的研究  75-83
  5-1 前言  75
  5-2 实验方法  75-76
    5-2-1 实验样品制备  75-76
    5-2-2 脱硫剂泡沫性能的评价方法  76
  5-3 固体颗粒对脱硫剂泡沫性能的影响  76-79
    5-3-1 固体颗粒种类对脱硫剂泡沫性能的影响  76-78
    5-3-2 固体颗粒大小对脱硫剂泡沫性能的影响  78-79
    5-3-3 固体颗粒浓度对脱硫剂泡沫性能的影响  79
  5-4 温度对脱硫剂泡沫性能的影响  79-80
  5-5 气体流量与脱硫剂泡沫性能的关系  80-82
  5-6 小结  82-83
第六章 DBU-H_2S体系汽液相平衡的测定与汽液平衡模型的研究  83-90
  6-1 前言  83
  6-2 实验研究方法  83-84
  6-3 实验结果及分析  84-85
    6-3-1 温度对H_2S吸收效果的影响  84
    6-3-2 DBU浓度对吸收效果的影响  84
    6-3-3 H_2S分压对吸收效果的影响  84-85
  6-4 DBU溶液吸收H_2S汽液平衡模型研究  85-88
    6-4-1 DBU吸收H_2S反应机理  85-86
    6-4-2 DBU溶液中离子反应平衡  86
    6-4-3 DBU溶液吸收H_2S汽液平衡模型  86-87
    6-4-4 汽液平衡模拟结果讨论  87-88
  6-5 小结  88-90
第七章 结论  90-92
参考文献  92-97
致谢  97-98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98

相似论文

  1. 深圳市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专题研究,TU996
  2. 三羟甲基丙烷二烯丙基醚的合成及相平衡研究,TQ225.2
  3. 两性表面活性剂烷基酰胺羟基磺基甜菜碱的合成及性能研究,TQ423.31
  4. 污泥蛋白发泡剂的制备与泡沫性能研究,X703
  5. 基于RFID技术的液化石油气灌装动态监控系统的研究,TE978
  6. 解决南堡联合站液化气质量不合格综合处理技术研究,TE646
  7.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管道开裂失效分析与应用,TE973.6
  8. 一户一贮槽液化石油气供气系统及安全性研究,TU996
  9. 炼厂液化石油气作为车用燃料的生产及应用研究,U473
  10. 二甲基亚砜的稳定化及其汽液相平衡研究,O642.42
  11. 液舱晃荡对船体运动影响的二维与三维频域线性分析,U661.3
  12. 吸收法油气回收过程汽液平衡数据测定与工艺优化,TE81
  13. 萃取精馏精制粗苯工艺中助溶剂的选择及相平衡估算研究,O642.42
  14. 液化石油气钢瓶灌装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开发,TP277
  15. 中国液化石油气市场分析与LPG企业经营策略研究,F426.22
  16. 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风险评价的研究,TE89
  17. 离子液体与烷基芳基磺酸盐的协同效应研究,TQ42
  18. 乙酰丙酮生产中醋酸异丙烯酯分离新工艺的研究,TQ225.241
  19. 二元恒温系统汽液相平衡测试与模型化关联,O642.42
  20. 液化石油气中毒对神经发生和学习记忆的影响及bFGF的干预作用,R595.1
  21. 中原油田明15块空气泡沫驱实验研究,TE357.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 > 石油炼制 > 炼油工艺过程 > 添加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