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及其发展

作 者: 谢广民
导 师: 金炳镐;青觉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关键词: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环境 民族关系 发展 特点 展望
分类号: K28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37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时间为经线,以影响民族关系诸因素为纬线,论述了黔东南地区民族关系在不同时期、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发展、变化的情况。 从纵向来看,黔东南地区民族关系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两大部分,即新中国建立前和新中国建立后两部分,新中国建立前这个漫长历史时期又可分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族先民迁入过程中的民族关系(秦汉魏晋时期)、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民族形成过程中的民族关系(唐宋时期)、封建王朝对黔东南统治明显加强过程中的民族关系(元明清时期及国民党统治时期),根据论文写作的需要,这一部分作为一章,四个分期分别作为一节。新中国建立后这段时期又可分为新中国建立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民族关系,这部分的四个分期分别作为一章。 从横向来看,影响黔东南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民族迁徙及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其中自然环境、民族文化这两大因素属于长期性因素,对黔东南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所以不宜从时间上划分为不同阶段来进行分析,而应从整体上分析其对黔东南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情况,故在分章论述时没有每章必谈,而是根据情况适当论及,在最后一章(对黔东南地区民族关系的特点做综合分析)中才做全面论述。而社会环境、民族迁徙两大因素则具有较强的时间性,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环境中包括社会形态、阶级分化、政治制度、民族政策等一系列因素,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期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正是社会环境的变化使黔东南地区的民族关系变得错综复杂。故在不同历史时期,在论述民族关系之前,主要论述这段时期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然后从此出发来分析、认识这段时期黔东南地区民族关系的状况和特点。 根据以上结构和分析方法,本文分析、论述了黔东南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重点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各个时期,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民族迁徙、民族文化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情况,并根据已知情况和未来各种因素变化的预测展望了这一地区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 本文认为,黔东南地区各族人民在迁入该地区的过程中,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共同开发这片蛮荒之地的过程中,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世代流传下来;在长时间的和谐共处中,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互相渗透,互相吸收,形成了很多共享文化,对黔东南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比较融洽、和谐的民族关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这些积极因素的作用下,黔东南地区的民族关系总的来说比较好,民族之间很少发生大规模的冲突,这是该地区民族关系的最主要特点。 此外,本文研究了社会环境对黔东南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情况,这是研究的重点。针对新中国建立以前这段较长的历史时期,主要分析了历朝历代封建王朝对黔东南地区统治情况及黔东南地区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新中国建立后这段时期,主要分析了新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环境发展、变化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黔东南地区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通过对社会环境与民族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本文认为,黔东南地区民族关系大体经历了从和谐到失调又回到和谐的发展、变化历程。具体来说,在元代以前,黔东南地区的民族关系总D 的来说是和谐相处,元、明、清以及中华民国时期黔东南地区的民族关系不断走I 向失调,新中国建立以后该地区各民族之间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虽然新中国建立后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走过一些弯路,D 曾对黔东南地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但民族关系的性质D 没有变。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黔东南地区的民族关系既不断巩固和发展,也D 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全文目录


绪论  8-10
第一章 黔东南地区民族关系的历史沿革(1949年以前)  10-21
  第一节 秦汉魏晋时期黔东南地区的民族关系  10-11
    一. 秦汉魏晋时期黔东南地区的民族迁徙及民族概况  10-11
    二. 秦汉魏晋时期黔东南地区的民族关系  11
  第二节 唐宋时期黔东南地区的民族关系  11-13
    一. 黔东南地区各个民族的逐步形成  11-12
    二. 唐宋时期黔东南地区的民族关系  12-13
  第三节 元.明.清时期黔东南地区的民族关系  13-17
    一. 元.明.清三代对黔东南地区统治的逐步加强  13-15
    二. 元.明.清三代黔东南地区的民族关系  15-17
  第四节 辛亥革命到全国解放前黔东南地区的民族关系  17-19
    一. 军阀混战时期黔东南地区的民族关系  17-18
    二. 国民党对黔东南地区的统治及黔东南地区的民族关系  18-19
  第五节 历史上黔东南地区民族关系的特点  19-21
    一. 黔东南地区的民族关系从简单.和谐逐渐走向复杂.失调  19-20
    二. 苗.侗等黔东南地区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民族关系不断加强  20-21
第二章 黔东南地区解放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立期间的民族关系(1949-1956)  21-28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国家在黔东南地区实行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  21-26
    一.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措施的实施,为建立新型民族关系提供了政治保障  21-23
    二. 社会制度改革的实行为消除民族间的对立.建立新型民族关系提供了制度保障  23-24
    三. 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实际工作,促进了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24-26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黔东南地区民族关系的特点  26-28
    一.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初步形成  26-27
    二.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还有待于改善  27-28
第三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1957-1966)  28-34
  第一节 党的“八大'路线指引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  28-29
    一. 党的“八大'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8-29
    二. 反右派斗争和反对地方民族主义斗争给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带来的消极影响  29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  29-31
    一. “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9-30
    二. 反“右'倾斗争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30-31
  第三节 调整国民经济时期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  31-32
    一. 总结民族工作,重申党的民族政策,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31-32
    二. 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等党的民族政策,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和发展  32
  第四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的特点  32-34
    一.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在曲折中发展  32-33
    二. 各种政治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和了解  33-34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1966-1976)  34-38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遭到破坏  34-36
    一. 党的民族政策被全面否定,各民族平等.团结的关系遭到破坏  34-35
    二. 民族区域自治名存实亡,少数民族平等自治权利被侵犯  35-36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的特点  36-38
    一. 民族关系上的突出表现是大汉族主义泛滥  36-37
    二.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困难中经受住了考验并继续发展  37-38
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1976-至今)  38-45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  38-41
    一. 重申党的民族政策,恢复和建立民族工作机构,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  38-39
    二.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全面开展民族工作,发展民族关系  39-41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给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带来的新变化  41-43
    一.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促进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的发展  41-42
    二.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给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带来的挑战  42-4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的特点  43-45
    一. 民族发展问题成为民族关系的核心内容  43-44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两重性明显存在  44-45
第六章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的特点和展望  45-53
  第一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的特点  45-48
    一. 自然环境与民族关系的特点  45-46
    二. 民族迁徙与民族关系的特点  46
    三. 社会环境与民族关系的特点  46-47
    四. 民族文化与民族关系的特点  47-48
  第二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发展的经验教训  48-49
    一. 民族与民族之间.民族与环境之间长期形成的某种平衡与默契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48
    二. 在民族地区执行各项方针政策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讲究式方法  48-49
  第三节 当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9-50
    一. 经济发展落后.发展差距拉大阻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  49-50
    二. 山林.土地.水利.矿山等权属的争议及村塞间偶有发生的冲突影响着民族关系平稳.顺利的发展  50
  第四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的展望  50-53
    一. 民族文化上的共同性将日益增多,民族之间将越来越接近,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将得到巩固和发展  50-51
    二. 两个自治民族权利分配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将越来越突出  51
    三.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族间经济利益的纷争也会有所增加,影响到民族关系的发展  51-53
参考书目  53-55
大事记  55-59
后记  59

相似论文

  1. 基于SWOT分析的南宁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G80-05
  2. 中国城市地铁站声环境设计策略研究,U231.4
  3. 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研究,TU246.1
  4. 当代老年公寓建筑的适居性设计研究,TU241.93
  5.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6. 航天科技研发建筑设计研究,TU244
  7.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8.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9.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10. 老年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563.1
  11. 农村环境侵权行为行政救济研究,D922.68
  12.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13. 佛山市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G451.1
  14. 中山市区域性推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G451.1
  15.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G647
  16.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7. 论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G715
  18. 桂林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95
  19. 福州市区老年体育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12.48
  20.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21.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民族史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