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看《纽约时报》上的中国形象

作 者: 刘娟
导 师: 高晓芳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新闻语篇 意识形态 中国形象 批评性话语分析 纽约时报
分类号: G21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345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关注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这实际上是关注美国媒体所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认识一个国家的主要方式是新闻媒体。而美国媒体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传播经验以及先进的新闻采编和传输手段,在当今世界居于主导地位。因此,美国新闻媒体的国际报道对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大多数是消极、负面的。美国媒体对中国的这种不公正报道不仅影响了世界人民对中国形象的客观认识,而且使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本论文以《纽约时报》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新闻杂志在2006年上半年对中国的报道为素材,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尝试总结中国在美国新闻杂志中的国家形象,并分析这种报道形成的原因。本文运用费尔克劳的三向度话语分析法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纽约时报》上2006年上半年涉及中国的报道中三个出现频率较高的主题各挑选了一篇新闻报道进行了批评性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纽约时报》在对中国的报道中存在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不负责任的歪曲。中国被描绘成一个在国内人民没有民主、自由权利,中国政府对其民众行为粗鲁、暴戾,滥用人权,在国际上不受世人尊重的不合作的独裁、专制的共产主义国家。究其原因,这与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意识形态差异及两国间的外交关系密不可分。其次,中美两国传媒界对新闻报道的不同理念及两国新闻工作者之间缺乏交流沟通也是构成美国对中国负面报道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所有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美国报业传媒对中国带有种族、民族等意识形态偏见的报道。《纽约时报》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负面报道不可避免会影响到美国及其它国家民众对中国的态度和印象,进而损害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论文最后提出中国应采取什么措施以促使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向着客观和公正的方向转变及本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全文目录


ACKNOWLEGEMENTS  4-5
Abstract in Chinese  5-6
Abstract in English  6-9
1. Introduction  9-13
  1.1 Goal of the study  9-10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0-11
    1.2.1 Political significance  10-11
    1.2.2 Linguistic significance  11
  1.3 Thesis organization  11-13
2. Literature Review  13-24
  2.1 Studies on news  13-17
    2.1.1 Notion of news and categorization  13-14
    2.1.2 Characteristics of news  14-15
    2.1.3 Previous studies on news  15-17
  2.2 Studies o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17-23
    2.2.1 Notion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17-18
    2.2.2 Language, power and ideology  18-20
    2.2.3 Previous studies o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20-23
  2.3 Summary  23-24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24-32
  3.1 Fairclough's model  24-26
  3.2 Halliday's model  26-31
    3.2.1 Halliday's main concepts for CDA  26-27
    3.2.2 Three metafunctions of language  27-31
  3.3 Summary  31-32
4.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New York Times  32-49
  4.1 Discourse of the New York Times  32
  4.2 Overall picture of data  32-34
  4.3 Critical analysis of sample I: President Hu's visit to the U.S  34-39
    4.3.1 Description  34-38
    4.3.2 Interpretation and Explanation  38-39
  4.4 Critical analysis of sample II: China's currency policy  39-44
    4.4.1 Description  40-43
    4.4.2 Interpretation and explanation  43-44
  4.5 Critical analysis of sample III: Land protest  44-48
    4.5.1 Description  44-47
    4.5.2 Interpretation and explanation  47-48
  4.6 Summary  48-49
5. Conclusion  49-53
  5.1 Findings of the study  49-50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50-52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52-53
Bibliography  53-55
Appendix: Full Texts of the Samples  55-61

相似论文

  1.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2. 政党意识形态研究,D05
  3. 知识分子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63.5
  4. 网络化形势下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对策研究,D64
  5. 贾斯汀·希尔和裘小龙笔下的中国形象,I106.4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D64
  7. 从文学到革命—丁玲《北斗》、《解放日报》文艺栏时期心态研究,I206.6
  8. 从及物性角度批评性分析奥巴马访华的报道,H315
  9. 从新闻叙事话语角度看翻译中的意识形态操纵,H059
  10. 口述历史纪录片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建构,J952
  11. 中、美媒体的环境报道框架分析,G212
  12. 中美环境新闻框架比较研究,G212
  13. 上海世博会期间《纽约时报》涉华报道分析,G206
  14. 大学英语报刊阅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H313
  15. 从文化角度解读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I046
  16. 基于语料库的英国媒体关于中国制造报道的话语分析,H315
  17. 美国影评人视野中的中国电影,J905
  18. 简论意识形态对新闻翻译策略的操控,H059
  19. 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B089
  20.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mages in American Culture: from Mulan to Kung Fu Panda,J954
  21. 意识形态对英若诚戏剧翻译的影响,I04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新闻学、新闻事业 > 新闻采访和报道 > 新闻写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