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康有为的幸福观

作 者: 蔡成浩
导 师: 李似珍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康有为 幸福 进步 功利主义 大同
分类号: B2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2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康有为(1858—1927)作为近代启蒙运动的先驱,无可争议地是中国复杂“乌托邦”思想家中最具权威性的人物。其幸福思想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国近代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彰显其思想的独特魅力。他的幸福观,以进步作为其理论预设,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坚定信念以及佛教式的终极关怀,最终达到“大同”这一终极目标。以“人道主义”的关怀和“博爱、自由、平等”等民主思想为其思想的核心,以“去苦求乐”作为其幸福理想得以实现的动力,把追求快乐、幸福看着是道德的基础,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本论文分四章来探讨康有为的幸福观:第一章主要是提出问题,介绍研究现状。第二章通过对康有为幸福观近代转换的原因的分析,把握其幸福观的道德价值、社会政治、精神情感三个层面的内涵。第三章主要从一元思维、以“求乐”为尚的审美追求和审美理想及从佛教式的终极关怀到人类“大同”三方面来对其运思特质作一探索。第四章结合近现代丰富的理论和实践资源,对康有为幸福观的理论意义和启示作分析,对传统的道德、幸福“正名”,并对普遍“进步”的可能性作出了回答,给出笔者的一点思考。康有为独特的社会生活经历,造就了其独特的气质和引领时代潮流的幸福观。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7
ABSTRACT  7-9
第一章 引言  9-13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9-10
  第二节 学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0-13
第二章 康有为幸福观的内涵  13-29
  第一节 幸福内涵的一般认识  13-16
  第二节 康有为幸福观近代转换的原因  16-22
  第三节 康有为幸福观的三个层面  22-29
第三章 康有为幸福观的运思特质  29-36
  第一节 一元思维之幸福  29-30
  第二节 以“求乐”为尚的典型的审美追求和审美理想  30-33
  第三节 从佛教式的终极关怀到人类“大同”  33-36
第四章 康有为幸福观的理论意义和启示  36-42
  第一节 对传统道德和幸福“正名”  36-38
  第二节 援佛入儒,规范理想世界伦理  38-39
  第三节 普遍的“进步”何以可能  39-42
余论  42-44
注释  44-50
参考文献  50-52

相似论文

  1. 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研究,G449
  2. 生态社会主义幸福观评析,B82-05
  3. 关注幸福感与共情反应和助人行为的关系,B844
  4. 大学生人际互动性的结构与测量,B841
  5.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6. 你可以更幸福吗?,B844.2
  7.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路径,B844.2
  8.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原因研究,F224
  9. 阿马蒂亚·森发展观的伦理解读,B82-05
  10. 正品还是仿冒品?基于消费幸福感的研究,B844.2
  11. 大学生自我宽恕倾向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B844.2
  12.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在高职学生自评症状与总体幸福感中的调节/中介效应研究,B844.2
  13. 全职母亲人格类型(MBTI)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B844.2
  14. 弗洛姆幸福观研究,B84-09
  15. 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B844.4
  16. 师生共同体视野下的幸福教育,G456
  17. 员工主动性人格、工作投入与幸福感关系研究,B848
  18. 高中生身体锻炼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B844.2
  19. 提升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研究,G625.1
  20. 单亲与完整家庭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G78
  21. 上海城市居民物质主义倾向与主观生活质量关系研究,F126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近代哲学(1840~1918年) > 康有为(1858~1927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