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济宁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 者: 李军
导 师: 李杰友;张涛
学 校: 河海大学
专 业: 水利工程
关键词: 水资源 需水预测 水资源承载能力 水资源合理配置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TV21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00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强烈的、日新月异的人类活动的作用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生活区域的自然面貌,从而改变了其固有的陆面水文情态,使地区水文系统及其平衡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水文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不同程度的改变反过来又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制约作用。 济宁市随着高速的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开发,经历着迅速的城市化发展。因此,区域内水资源发生了重大变化。尽管济宁市在水循环过程综合研究,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实现水资源管理信息化,解决复杂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方面已经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但是目前济宁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随着水文学理论和优化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系统理论的深入研究,使一个区域、地区和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成为可能。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从济宁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及相关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预测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全面回顾,并对济宁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水进行了预测;在分析影响济宁市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8
第一章 绪论  8-13
  1.1 问题提出  8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8-9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9-11
  1.4 主要研究内容  11-12
  1.5 研究基础  12-13
第二章 济宁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3-40
  2.1 行政区划  13
  2.2 水资源量  13-34
    2.2.1 降水量  13-18
    2.2.2 蒸散发量  18
    2.2.3 地表水资源量  18-21
    2.2.4 入境水资源  21
    2.2.5 出境水资源  21-22
    2.2.6 地下水资源  22-25
    2.2.7 水资源总量  25-28
    2.2.8 水资源质量  28-32
    2.2.9 水资源特点  32-34
  2.3 社会经济发展  34-40
    2.3.1 工业  34-36
    2.3.2 农业  36
    2.3.3 养殖业  36
    2.3.4 矿产资源  36
    2.3.5 交通运输  36-37
    2.3.6 旅游资源  37-38
    2.3.7 邮电通讯  38
    2.3.8 社会经济发展特点  38-40
第三章 济宁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预测  40-50
  3.1 需水量预测方法与原理  40-45
    3.1.1 生产需水量预测  40-42
    3.1.2 生活需水量预测  42-43
    3.1.3 生态需水量预测  43-45
  3.2 需水量预测  45-49
    3.2.1 工业生产需水量预测  45-46
    3.2.2 农业生产需水量预测  46-47
    3.2.3 生活需水量预测  47-48
    3.2.4 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测  48-49
    3.2.5 预测的总需水量  49
  3.3 水资源量供需平衡分析  49-50
第四章 影响济宁市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因素分析  50-54
  4.1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  50
  4.2 济宁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50-51
  4.3 影响济宁市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因素分析  51-54
    4.3.1 农业的主要问题是低投入。低产出、高资源消耗  51
    4.3.2 工矿企业高耗水、重污染  51-52
    4.3.3 城市水务基础设施落后  52
    4.3.4 地下水开发失衡  52-53
    4.3.5 水利工程及设施严重老化  53-54
第五章 济宁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4-59
  5.1 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  54
  5.2 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现代农业体系  54
  5.3 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现代工业体系  54-55
  5.4 建立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机制  55
  5.5 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  55-56
  5.6 合理配置水资源  56-58
  5.7 水资源配置方案  58-59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59-62
  6.1 结论  59
  6.2 建议  59-61
    6.2.1 加强水源地保护  59-60
    6.2.2 加强节水和环境保护  60
    6.2.3 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  60
    6.2.4 水土保持措施  60-61
  6.3 展望  61-62
参考文献  62-63
致谢  63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4.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5.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6.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7.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8. 灌区干旱评价系统研究,S423
  9. 环境史视野下的传统农田水利建设研究,S274
  10.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1. 西部干旱地区农户旱地种植行为实证研究,S423
  12.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3.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4.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F224
  15. 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832;F205
  16.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17.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TV213.4
  18.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X2
  19. 新疆阿克苏地区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2
  20. 环境学科在绿色大学建设中技术支持作用研究,TU201.5
  21.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F49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水利工程 > 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 > 水资源开发 >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