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的法律研究

作 者: 赵燕颖
导 师: 王建军
学 校: 四川大学
专 业: 民商法学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处理制度 改革探讨
分类号: D922.5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4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实行“仲裁前置,一裁二审”的制度,并将调解作为一种可以选择的辅助程序置于仲裁之前。该制度为及时处理劳动争议,维护经济发展和劳动者的权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劳动争议激增,这一程序受到挑战。就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如何改革,理论界可谓众说纷纭。 笔者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了认真探讨。认为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一是国际通行的“三方机制”在劳动争议处理中没有落实,中立的政府变为占主导力量,劳方与资方力量却过于薄弱;二是劳动争议处理的行政化非常严重,仲裁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主要环节,却存在多方的不足;三是仲裁和诉讼的冲突,不仅仲裁与诉讼不能有效衔接,而且诉讼否定仲裁,浪费有限的司法资源,违背了制度设计的初衷,出现仲裁结案率降低,劳动争议诉讼上升的不正常现象。 针对学者们提出“一裁一审”、“只裁不审”、“只审不裁”和“裁审分离,各自终局”等诸多改革观点。笔者认为,这些观点不同程度地挑战原有制度的立法基础,但都有其缺陷。大部分学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调解、仲裁、诉讼的技术排列上,而没有触动程序本身,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方法。 笔者认为应在维持“仲裁前置,一裁二审”制度的基础上,变“裁审对立”为“裁审互补”,对仲裁作必要的改进,对诉讼作必要的限定,这样既确保仲裁机构的法律权威性,又使当事人可通过司法救济途径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真正体现劳动争议救济快速、简便、灵活的特色。 笔者提出有关劳动争议处理四个方面的改革。一是重视调解的作用,形成有效的社会调解,避免调解程序虚化,以协调和稳定劳资关系;二是落实“三方机制”,实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准司法化,仲裁员的准入制和负责制,以

全文目录


摘要  2-4
英文摘要  4-8
文献综述  8-13
第一部分 劳动争议处理概述  13-24
  一、劳动争议的概述  13-17
    (一) 劳动争议的概念和特征  13-14
    (二) 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  14-16
    (三) 现阶段劳动争议的特点  16-17
  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及模式  17-24
    (一) 世界劳动争议处理模式介绍  17-19
    (二)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历史沿革  19-20
    (三)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基本架构  20-21
    (四) 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21-24
第二部分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的问题及原因  24-32
  一、企业内部调解组织无力的问题  25-26
    (一) 工会独立权利欠缺  25
    (二) 劳动者信任的缺乏  25-26
  二、劳动仲裁的问题  26-29
    (一) 劳动仲裁组织机构的三方原则虚置  26-27
    (二) 现行劳动仲裁制度行政化  27-29
  三、劳动诉讼存在的问题  29-32
    (一) 劳动诉讼割裂了裁审之间的有机联系  29-30
    (二) 仲裁与诉讼适用法律法规冲突  30-32
第三部分 目前关于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主要观点评析  32-37
  一、“只裁不审”制的评析  33-34
    (一) “只裁不审”制及优点  33
    (二) “只裁不审”制的缺点  33-34
  二、“只审不裁”制的评析  34-35
    (一) “只审不裁”制及优点  34
    (二) “只审不裁”制的不足  34-35
  三、“裁审分离”、“各自终局”制的评析  35-36
    (一) “裁审分离”、“各自终局”制及优点  35
    (二) “双轨制”的不足  35-36
  四、一裁一审”制的评析  36-37
    (一) “一裁一审”制及优点  36-37
    (二) “一裁一审”制的问题  37
第四部分 改革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法律思考  37-53
  一、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指导原则  37-42
    (一) 公正、效率的价值追求  37-39
    (二) 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  39-40
    (三) 发挥裁审互补的优势  40-42
  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新设置  42-43
    (一) 新理念仲裁前置、一裁二审  42
    (二) 新机制的优势体现  42-43
  三、新理念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设置  43-53
    (一) 劳动争议调解的真正实施  43-44
    (二) 劳动仲裁制度的新设置  44-47
    (三) 劳动诉讼程序的调整  47-52
    (四) 司法监督仲裁程序的改革  52-53
第五部分 结束语  53-54
参考文献  54-57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简介  57-59
致谢  59

相似论文

  1. 南京市浦口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讨,F326.2
  2. 劳动争议受案范围探析,D922.5
  3. 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仲裁时效问题研究,D922.5
  4. 我国城市企业集体劳动争议的快速处理机制研究,D922.5
  5. 论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司法化改革,D922.5
  6. 刍议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关系架构,D922.5
  7. 恶意诉讼问题之探究,D925.1
  8.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中的调解,D925.7
  9. 我国劳动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922.5
  10.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对策研究,D922.5
  11.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弹性问题研究,F233
  12.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对策研究,D922.5
  13. 劳动争议案件选择合并之诉初探,D922.591
  14.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与完善,D922.5
  15. 铒镱掺杂硼铝硅系透明玻璃陶瓷的研究,TQ174.1
  16. 论我国劳动争议诉讼的举证责任,D922.591
  17. 论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D922.5
  18. 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研究,D922.591
  19.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探讨,F301
  20. 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D922.5
  21. 职业足球运动员之劳动法适用问题研究,G84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劳动法 > 劳动争议处理法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