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甘薯饮料加工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作 者: 刘建军
导 师: 李忠海;钟海雁
学 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专 业: 食品科学
关键词: 甘薯 饮料 耐高温α-淀粉酶 淀粉酶解 单宁 PVPP
分类号: TS27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7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甘薯食用历史悠久,是一种较重要的粮食作物,但由于加工中存在的困难,较少的被加工制成其他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甘薯食品倍受消费者青睐,科学工作者已开始重视对这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关于甘薯饮料加工艺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采用热烫法提取甘薯汁,对影响提汁和甘薯饮料稳定性及风味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系统试验分析,并对甘薯汁中淀粉酶解条件和饮料配方进行了实验优化,为促进甘薯这一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热烫提取法制备甘薯汁的工艺中,甘薯:水最适值为1:3.5,最佳沸煮时间为40 min,在此工艺条下甘薯中大部分的营养成分被提取到甘薯汁中,含量也能满足甘薯饮料的加工要求,且热烫取汁后的薯块另可加工甘薯罐头,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甘薯淀粉是影响饮料稳定性的主要物质,本研究比较了耐高温α-淀粉酶、中温α-淀粉酶、p-淀粉酶和糖化酶四种淀粉酶对甘薯淀粉的水解效果,发现耐高温α-淀粉酶在水解速率和效果上都优于其它三种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耐高温α-淀粉酶酶解甘薯汁中淀粉的加酶量、作用时间和反应温度3个关键因素的最佳水平进行了研究,得出耐高温α-淀粉酶酶解甘薯汁中淀粉最佳工艺参数为:加酶量55 U/mL、作用时间80 min、温度90℃,在此条件下,还原糖量为3.706g/100mL,甘薯汁中淀粉水解率达75.33%。实验发现甘薯饮料中单宁并不是产涩味的唯一物质,而是多酚类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采用正交试验法得出,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在水中充分溶胀2h后吸附甘薯饮料中产涩味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条件为:添加量20 mg/l00mL,温度30℃,时间5 mmin,在此组合条件下,多酚去除率达78.67%,甘薯饮料的涩味感已极淡,褐变程度低。最后再通过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了饮料最佳配方:蔗糖3%,柠檬酸0.8‰,甘薯香精0.01‰。经过不同的杀菌处理,由测定的残菌数判断,并综合考虑长时间高温对饮料营养成分的损害,确定了甘薯饮料的最佳杀菌工艺参数为:100℃,杀菌15 min。该工艺和配方下制得的甘薯饮料淡红色,味道柔和,酸甜适宜,有怡人的清淡甘薯香味,饮料稳定性好,货架期内无沉淀产生,卫生指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1 绪论  11-22
  1.1 甘薯简介  11-19
    1.1.1 甘薯资源概况  11-12
    1.1.2 甘薯的生产现状  12-13
    1.1.3 甘薯的消费现状  13
    1.1.4 甘薯的营养成分  13-16
    1.1.5 甘薯食品的开发现状  16-19
  1.2 果蔬汁饮料  19-21
    1.2.1 果蔬汁饮料的简介  19
    1.2.2 果蔬汁饮料的研究概况  19-20
    1.2.3 果蔬汁饮料的生产现状及趋势  20-21
  1.3 立题的意义及研究的内容  21-22
2 甘薯汁热烫提取法制备工艺的研究  22-26
  2.1 材料与方法  22-23
    2.1.1 主要试剂与原料  22
    2.1.2 仪器与设备  22
    2.1.3 实验方法  22-23
    2.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
  2.2 结果与分析  23-25
    2.2.1 甘薯汁热烫提取法最适料水比的研究  23-24
    2.2.2 甘薯汁热烫提取法最佳沸煮时间的研究  24
    2.2.3 热烫提取法制得甘薯汁中基本营养成分含量的分析  24-25
  2.3 结论  25-26
3 甘薯淀粉酶解条件的研究  26-37
  3.1 材料与方法  26-28
    3.1.1 主要试剂与原料  26
    3.1.2 仪器与设备  26-27
    3.1.3 试验方法  27
    3.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7-28
  3.2 结果与讨论  28-35
    3.2.1 不同淀粉酶水解效果比较  28-29
    3.2.2 耐高温α-淀粉酶加量对甘薯汁中还原糖量的影响  29
    3.2.3 酶作用时间对甘薯汁中还原糖量的影响  29-30
    3.2.4 酶解温度对甘薯汁中还原糖量的影响  30-31
    3.2.5 pH对甘薯汁中还原糖量的影响  31
    3.2.6 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条件  31-35
  3.3 结论  35-37
4 甘薯饮料涩味的研究  37-48
  4.1 材料与方法  37-39
    4.1.1 主要试剂与原料  37
    4.1.2 仪器与设备  37-38
    4.1.3 试验方法  38-39
    4.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39
  4.2 结果与讨论  39-46
    4.2.1 甘薯不同贮藏时间单宁含量的变化  39-40
    4.2.2 不同试剂除饮料中单宁效果的比较  40-42
    4.2.3 PVPP去甘薯饮料中多酚的条件确定  42-46
  4.3 结论  46-48
5 甘薯饮料加工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48-59
  5.1 材料与方法  49-52
    5.1.1 主要试剂与原料  49
    5.1.2 仪器与设备  49
    5.1.3 试验方法  49-52
  5.2 结果与讨论  52-57
    5.2.1 甘薯原料的成分含量  52
    5.2.2 甘薯饮料加工工艺的确定  52-57
    5.2.3 成品质量指标  57
  5.3 结论  57-59
6 结论与展望  59-61
  6.1 结论  59
  6.2 展望  59-60
  6.3 本研究的创新点  60-61
参考文献  61-68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68-69
致谢  69

相似论文

  1. 牡蛎蛋白饮料色泽变化及其控制技术研究,TS254.4
  2. 牡蛎蛋白饮料脱腥技术的研究,TS254.4
  3. 茶饮料质量安全研究,TS275.2
  4. 中国茶饮料中有效生化成分的分析研究,TS272.7
  5. 板栗花生牛奶的加工工艺研究,TS252.5
  6. 竹镂舟蛾为害对毛竹次生物质及营养物质的影响,S763.7
  7. 酞酸酯类化学物与妇科疾病的相关性研究,R711
  8. 甘薯全粉的制备及挤压蒸煮特性研究,TS215
  9. FDI对我国饮料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F426.82
  10. 牛奶中干酪素的提取及应用研究,TS252.7
  11. 单宁对小麦面团流变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TS211
  12. 功能性饮料品牌资产研究,F426.82
  13. 大米中淀粉与蛋白的分离及大米多孔淀粉的制备,TS231
  14. 微波加热干燥单宁锗酸的工艺研究,TF802.64
  15. 甘薯茎线虫致病生化物质的初步研究,S435.31
  16. 食物单宁和蛋白对小家鼠(Mus musculus)的母体效应研究,Q4
  17. 碳酸饮料生产企业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改造,X703
  18. 我国软饮料产业发展研究,F426.82
  19. 紫甘薯花色苷的结构鉴定以及稳定性和功能性的研究,S531
  20. 酯型茶黄素酶促水解形成简单茶黄素的条件优化及相关性能评价,R28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饮料冷食制造工业 > 清凉饮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