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非正规就业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 者: 李文政
导 师: 赵领娣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劳动经济学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促进效应 第三产业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F249.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就业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非正规就业,由于其在改善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缓解贫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遂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热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上海市率先推行政府扶持的非正规就业开始,非正规就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并迅速涵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角落,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解决我国现阶段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三次产业发展比重不科学的状况,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无论从就业还是产值占国民经济比重上来看,第三产业均处于较低水平。而与此同时,非正规就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鉴于这种就业形势在第三产业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肯定会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正是基于此,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第三产业和非正规就业基本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非正规就业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影响的理论与实证检验,指出非正规就业是促进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原因,并针对我国非正规就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若干促进我国非正规就业发展的政策选择。文章主要可分为三大部分:首先,通过对我国非正规就业及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分析,发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非正规就业与第三产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规模不断增加。同时对我国非正规就业者的来源及构成情况进行了介绍,得出了非正规就业者主要从事低技能的、劳动关系不稳定的工作,非正规就业的主体依附于第三产业的结论。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非正规就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增加了第三产业的就业量,非正规就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次,分别运用理论及实证的分析方法,通对非正规就业在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发现,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第三产业就业、产值及从业人员收入方面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非正规就业的形成与发展既有理论依据,也符合我国的国情。因此,若要实现第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非正规就业的发展绝对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最后,对非正规就业制约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突出障碍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及失业风险方面的障碍,并针对这些障碍,提出了促进非正规就业发展的政策建议。非正规就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势,其不仅是解决我国严重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改善我国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鉴于当前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障碍,政府在制订和执行政策的时候,应鼓励和扶持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并加以适当、适度的规范,最终通过非正规就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带动和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0 前言  11-21
  0.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2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7
    0.2.1 国外非正规就业研究现状  12-15
    0.2.2 国内非正规就业研究现状  15-17
    0.2.3 国内外研究的局限性及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17
  0.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7-20
    0.3.1 研究方法  17-18
    0.3.2 技术路线图  18-20
  0.4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20-21
    0.4.1 可能的创新点  20
    0.4.2 不足之处  20-21
1 非正规就业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29
  1.1. 非正规就业的概念界定  21-24
    1.1.1 国外对非正规就业的定义  21-23
    1.1.2 国内对非正规就业的定义  23
    1.1.3 本文对非正规就业的定义  23-24
  1.2 非正规就业的理论基础  24-27
    1.2.1 二元经济理论  24-25
    1.2.2 贫困就业理论  25-26
    1.2.3 非正规经济理论  26
    1.2.4 劳动市场分割理论  26-27
  1.3 非正规就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27-29
2 我国非正规就业与第三产业发展的概述  29-47
  2.1 我国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及其现状  29-35
    2.1.1 我国非正规就业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29
    2.1.2 我国非正规就业发展的现状  29-35
  2.2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35-42
    2.2.1 第一阶段:1979年至1984年  36
    2.2.2 第二阶段:1985年至1991年  36-37
    2.2.3 第三阶段:1992年至1997年  37-38
    2.2.4 第四阶段:1998年至今  38-39
    2.2.5 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39-42
  2.3 非正规就业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  42-45
  2.4 我国非正规就业发展的必要性  45-47
3 非正规就业促进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47-61
  3.1 非正规就业促进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47-50
    3.1.1 非正规就业促进第三产业就业的增加  47-49
    3.1.2 非正规就业促进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收入的提高  49-50
    3.1.3 非正规就业促进第三产业产值的增加  50
  3.2 非正规就业促进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实证检验  50-61
    3.2.1 实证指标介绍  51-52
    3.2.2 非正规就业促进第三产业就业增加的弹性系数检验  52-55
    3.2.3 非正规就业促进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收入提高的非正规化指数检验  55-57
    3.2.4 非正规就业促进第三产业产值增加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57-61
4 非正规就业制约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突出障碍  61-70
  4.1 非正规就业的人力资本及失业风险模型分析  61-64
    4.1.1 非正规就业人力资本模型  61-62
    4.1.2 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非正规就业失业风险模型  62-64
  4.2 非正规就业制约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64-70
    4.2.1 非正规就业增加第三产业从业者的失业风险  64-65
    4.2.2 非正规就业导致第三产业低水平发展  65-67
    4.2.3 非正规就业降低第三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  67
    4.2.4 非正规就业造成第三产业税收和劳动用工的混乱  67-70
5 规范非正规就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70-74
  5.1 加大对非正规就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70-71
    5.1.1 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非正规就业者的素质  70
    5.1.2 改革信贷制度,加强对非正规就业的信贷支持  70-71
    5.1.3 完善政府和中介机构对非正规就业的信息服务  71
  5.2 加强对非正规就业者的保护力度  71-72
    5.2.1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非正规就业保障体系  71-72
    5.2.2 加强劳动权益保护,维护非正规就业者的正当利益  72
  5.3 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的改革力度  72-74
    5.3.1 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72-73
    5.3.2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非正规就业快速发展  73-74
参考文献  74-77
附表1  77-78
附表2  78-79
附表3  79-80
致谢  80-81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1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4.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5.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6.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7.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8.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9.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0.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1. 社会保障对缩小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机制探析,F124.7;F224
  12.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13.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G841-4
  14. 生态消费的哲学思考,X2
  15. 河南省城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G842
  16.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F224
  17. 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832;F205
  18.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19. 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研究,F719
  20.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TV213.4
  21.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X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劳动经济 > 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 > 中国 > 劳动力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