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吸引力研究

作 者: 周婧
导 师: 陈秀丽
学 校: 天津理工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当代大学生 吸引力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代大学生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其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取向和宗教信仰等意识形态与以往大学生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会思潮多元化的趋势也不断加强,这对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国际环境看,西方敌对势力不断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对中国进行渗透,极力向青年学生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观点、价值理念和思想文化。从国内环境看,中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生活方式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这使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为此,研究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有益探索,对于有效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这一重要的研究背景,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研究考察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不同时期大学生的影响;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调查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根据调查结果发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吸引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吸引力的具体对策。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引言  9-13
  问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9-10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0-11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1-13
第一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其历史考察  13-23
  1.1 意识形态的内涵及特征  13-16
    1.1.1 意识形态的内涵  13-14
    1.1.2 意识形态的特征  14-16
  1.2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及特征  16-18
    1.2.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  16-17
    1.2.2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  17-18
  1.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影响的历史演变  18-23
    1.3.1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影响  18-19
    1.3.2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影响  19-23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的现状调查  23-33
  2.1 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23
    2.1.1 调查的目的  23
    2.1.2 调查的意义  23
  2.2 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23-25
    2.2.1 调查的对象  23-24
    2.2.2 调查的方法  24-25
  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25-33
    2.3.1 思想道德意识形态方面  25-27
    2.3.2 政治意识形态方面  27-29
    2.3.3 文化意识形态方面  29-32
    2.3.4 宗教意识形态方面  32-33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38
  3.1 主要问题  33-35
    3.1.1 对理想、信念和价值的认识存在一定偏颇  33
    3.1.2 诚信道德建设有待加强  33-34
    3.1.3 政治参与意识较差,程度较低  34
    3.1.4 受西方文化、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较大  34-35
  3.2 原因分析  35-38
    3.2.1 个人因素  35-36
    3.2.2 家庭因素  36
    3.2.3 学校因素  36-37
    3.2.4 社会因素  37-38
第四章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吸引力的对策  38-46
  4.1 加强主渠道教育,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8-41
    4.1.1 丰富教学内容  38-39
    4.1.2 改进教学方法  39-41
  4.2 加强西方社会思潮研究,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41
  4.3 开展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渗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41-42
  4.4 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2-43
  4.5 完善大学生骨干的培养机制,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  43
  4.6 严格网络文化监管,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正面熏陶  43-44
  4.7 积极进行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44-46
结论  46-47
参考文献  47-49
附录  49-52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52-53
致谢  53-54

相似论文

  1. 人脸“吸引力”正名—皮肤、五官及其比例对人脸吸引力的影响,B842
  2. 网络化形势下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对策研究,D64
  3.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G641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D64
  5. 电影预告片初探,J905
  6. 作品名称法律保护模式研究,D922.294
  7.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作用与途径研究,D033
  8.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G641
  9. 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研究,G641
  10.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G641
  11. 论当代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调适,G645.5
  12.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G641
  13. 企业雇主品牌外部吸引力影响因素研究,F224
  14. 广州市社区护理工作职业吸引力及居民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R195
  15. 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问题研究,D60
  16.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其对策研究,G641
  17.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研究,G641
  18. 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G641
  19. 我国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G647.38
  20. 网上银行服务质量各维度对交叉购买的影响,F832.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