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作 者: 彭邓华
导 师: 尹庆双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区域流动 区域人才吸引力 影响因素
分类号: G647.3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6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初期,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区域时主要以“组织分配”为主。而今,每年几百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区域选择主要依靠完善的人才市场并基于毕业生自身选择而决定。已有研究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动呈现“孔雀东南飞”或“西材东送”等现象,即大量高校毕业生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这点给本研究以启示,似乎存在一种无形的“拉力”将大量高校毕业生吸引进入这些城市。因此,本研究,将这种“拉力”称之为“区域人才吸引力”,并从“区域人才吸引力”的研究视角去探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动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以“人口迁移推拉理论”为基础,基于区域人才吸引力的研究视角,对我国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动影响因素的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了解区域人才吸引力各因素对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动的影响情况。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具体研究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点等。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研究采用“区域内就业毕业生中非本地高校非本地生源所占比重”(即“双外比重”)来衡量“区域对毕业生的吸引程度的大小”,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这能够有效避免因户籍所在地(家乡)、区域内本地高校毕业生人数等因素的影响,使研究更科学。第二,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中西部城市同样对高校毕业生具有吸引力,这与已有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重庆、昆明、合肥、长沙、武汉等中西部城市对非本地高校非本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吸引比重较高,反映出这些城市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程度与东部发达城市相比,同样具有较强的人才吸引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们已有的认识,比如中西部城市缺乏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第三,本文在研究视角的选定方向也有一定的创新度。此外,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也有一些改进之处。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对劳动力流动理论及其影响因素、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动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区域人才吸引力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总结。首先,本研究回顾了劳动力流动的基础理论(人口迁移推拉理论、刘易斯无限供给劳动力转移模型、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成本-收益模型等),本文基于区域人才吸引力的视角来研究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动的影响因素,正是来源于“人口迁移推拉理论”的基本思想。其次,本研究回顾了“我国高校毕业生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已有研究缺乏对区域资源、环境和禀赋状况对毕业生的吸引作用的深入研究和实证分析。本文根据已有学者(如卢姗、李华、朱莹莹等人)对毕业生就业流动影响因素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结果,引入“区域人才吸引力”来衡量区域资源、环境和禀赋对毕业生的吸引作用。关于“区域人才吸引力”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区域人才吸引力的评价指标进行梳理,选取区域经济水平、区域薪酬水平、区域生活环境、区域社会环境、区域企业规模与实力作为区域人才吸引力的评价指标。而关于毕业生区域流动状况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区域内就业的毕业生中非本地高校非本地生源所占比重”来衡量“区域对毕业生的吸引程度的大小”。第三部分研究设计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设计思路模型和研究变量进行阐述,并对论文研究数据来源进行了说明。本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于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中《城市年报库》和《综合年度库》,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第四部分为研究分析部分,通过区域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程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区域人才吸引力各因素与区域对毕业生的吸引程度的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各区域对高校毕业生吸引程度的实际情况,同时分析得到区域薪酬水平、区域企业规模和区域生态环境与区域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程度有较高的相关性。第五部分为结论及建议部分。首先,关于“区域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程度”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重庆、昆明、合肥、长沙、武汉等中西部城市对非本地高校非本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吸引比重较高,反映出这些城市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程度与东部发达城市相比,同样具有较强的人才吸引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中西部城市缺乏人才吸引能力的认识。其次,研究指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区域薪酬水平、区域企业规模及区域生态环境。同时,本文验证了“迁移推拉理论”思想和“就业地流向引力模型”。此外,本文建立了用“双外比重”衡量区域对毕业生的吸引程度的新方法。采用“双外比重”来衡量区域对毕业生的吸引程度,能够有效避免因户籍所在地(家乡)、区域内本地高校毕业生人数等因素的影响,为客观评价各城市对高校毕业生吸引程度提供一种更科学的方法。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2.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3.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4.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5.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6.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7.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8. 我国足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43
  9.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10.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影响因素研究,G521
  11.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初高中衔接研究,G633.7
  12.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G712.4
  13.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及态度分析,F426.82
  14.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黏土矿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X171
  15. 江苏省典型区域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S271
  16.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F426.92
  17. 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S511
  18. 中亚热带典型植物甲烷排放影响因素及来源探究,S718.4
  19. 中国生猪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F323.3
  20. 城市居民的公民参与;结构与测量,B849
  21. 虚拟学习社区中影响学习者知识共享的因素探究,G43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学校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