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建国以来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团体操表演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作 者: 陈娟
导 师: 竭晓安
学 校: 北京体育大学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 团体操 历史演变 发展
分类号: G83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8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我国建国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团体操表演为研究对象,以我国建国后十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运动会开幕式大型团体操表演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文献研究为主,辅以录像分析、案例分析、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团体操表演的历史演变发展,并对建国以来历届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团体操表演的各个阶段内容、创新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评析了团体操三个因素的发展以及相关知识体系构建的演进,在此基础上探讨设计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团体操表演应考虑的因素和我国团体操的发展道路。主要结论有:1.建国以来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团体操表演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以体育特征为主阶段(建国后—80年代以前)、体育与文艺初步交融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文艺表演形式为主阶段(20世纪90年代)、多元化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建国以后我国大型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时代特征等多因素地影响下,经历了由零散到系统、由单一到复杂,整体水平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2.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表演均较好的反映了当时团体操表演发展情况,同时也是适合所在时期我国大型开幕式团体操表演的需要,能较好的体现了我国团体操理论研究、发展的时代特征以及社会发展的特点;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对团体操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腾飞的见证。与此同时,历届全运会开幕式或多或少存在组织繁杂,投入太大、周期过长、表演形式的模式化、缺乏高水平、多层次、有深度的杰出表演内容等等。3.历届全运会开幕式表演是我国团体操表演的典型代表,反映了我国团体操发展的历史变化,从各个阶段团体操发展情况可以反映出各个阶段团体操各主要构成因素和相关体系构建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4.近年来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表演的实际操作的人员普遍缺乏体育因素,团体操越来越被弱化,开幕式中更多的是舞台综合艺术表演,这与以体育形式为主的团体操表演已经相去甚远。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1 前言  10-11
2 文献综述  11-14
  2.1 有关团体操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11-12
  2.2 有关团体操发展历史方面的研究  12
  2.3 有关团体操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  12
  2.4 有关团体操发展趋势方面的研究  12-13
  2.5 有关团体操其它方面的研究  13
  2.6 有关研究成果中存在的主要缺憾  13-14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4-16
  3.1 研究对象  14-15
  3.2 研究方法  15-16
    3.2.1 文献资料法  15
    3.2.2 录像分析法  15
    3.2.3 计算机图像处理法  15-16
    3.2.4 案例分析法  16
    3.2.5 专家访问法  16
    3.2.6 逻辑分析法  16
4 分析与讨论  16-40
  4.1 建国以来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团体操表演的基本情况和创新特点  16-22
  4.2 建国以来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团体操表演的历史演变  22-29
    4.2.1 第一阶段(建国后——80年代以前):以体育特征为主阶段  22-25
    4.2.2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体育与文艺初步交融阶段  25-26
    4.2.3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文艺表演形式为主阶段  26-29
  4.3 团体操表演构成要素的演变  29-33
    4.3.1 建国以来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团体操表演动作的演变  29-31
    4.3.2 建国以来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团体操表演队形的演变  31-32
    4.3.3 建国以来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团体操表演艺术装饰的演变  32-33
  4.4 团体操相关知识体系演变  33-38
    4.4.1 团体操概念的演变  33-34
    4.4.2 团体操表演结构的演变  34-35
    4.4.3 团体操术语的演变  35
    4.4.4 团体操表演题材的演变  35-36
    4.4.5 团体操表演功能的演变  36-37
    4.4.6 团体操表演创编设计人员的构成变化  37-38
  4.5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团体操表演存在的不足  38
  4.6 设计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团体操表演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38-40
    4.6.1 要突出体育特色  38-39
    4.6.2 具有审美性和观赏性  39
    4.6.3 具有现代性和科学性  39-40
    4.6.4 具有可操作性和简易性  40
5 结论与建议  40-43
  5.1 结论  40-41
  5.2 建议  41-43
6 致谢  43-44
7 参考文献  44-47
  7.1 参考文献  44-46
  7.2 参考录像资料  46-47
8 附录  47-48
9 个人简历  48

相似论文

  1. 基于SWOT分析的南宁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G80-05
  2.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3. 桂林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95
  4. 福州市区老年体育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12.48
  5. 从历届世界健美操规则看健美操难度动作发展态势,G831.3
  6.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7.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和展望,X38
  8.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9.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10. 英语教与学的环境下高中生多元智能发展的个案研究,G633.41
  1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12.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D616
  13.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14. 福建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研究,G434
  1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X24
  16. 基于IAD框架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公共物品的供给影响因素分析,X33
  17. 农村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422.6
  18.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研究,D61
  19.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20. 无线群控技术在团体操表演中的应用与研究,G837
  21. 山东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G807.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操运动 > 团体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