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发展节水农业实现长治市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作 者: 宋辉文
导 师: 张风荣
学 校: 中国农业大学
专 业: 种植业
关键词: 节水农业 水土资源 优化配置 长治市
分类号: F3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5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长治市地处黄土高原东南部山地丘陵区,十年九旱,水资源紧缺。因此,研究和发展节水农业,对于实现长治市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并以节水农业支撑长治市的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践价值。 本文以水资源学、农田水利学、土壤学、栽培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农业推广学、节水农业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定性和定量地分析长治市水土资源条件和利用现状、科学计算水土平衡和匹配水土资源、评价节水技术的适宜性、分析农业水资源管理的技术措施和政策,提出了实现长治市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和科学可行的节水农业模式和推广措施。论文得到如下结论: 1、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是长治市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提高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是实现长治市农业水土资源平衡匹配的前提。 3、发展节水农业是实现长治市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措施。 4、选择适宜的技术推广模式是长治市发展节水农业的保证。 5、以参与式农业推广理论为指导,推行“参与式灌溉管理”是推动长治市节水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全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7-11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7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7-9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9-11
第二章 长治市水土资源利用现状与可持续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11-28
  2.1 水土资源自然条件  11-15
  2.2 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15-25
  2.3 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25-28
第三章 长治市农业水土资源平衡匹配分析  28-48
  3.1 农业水土资源平衡匹配分析的必要性  28-32
  3.2 水土资源平衡匹配理论  32-35
  3.3 水土资源平衡匹配计算  35-41
  3.4 农业水土资源平衡匹配分析  41-48
第四章 发展节水农业实现长治市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  48-55
  4.1 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意义和实现措施分析  48-49
  4.2 节水农业的内涵及其紧迫性必要性  49-51
  4.3 发展节水农业的潜力与可行性分析  51-55
第五章 长治市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发展模式探讨  55-65
  5.1 节水农业技术措施适宜性评价  55-61
  5.2 节水农业分区技术推广发展模式探讨  61-65
第六章 以农业推广理论推动长治市节水农业发展  65-75
  6.1 节水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65-67
  6.2 农业推广理论与节水农业发展的关系  67-68
  6.3 用参与式农业推广理论推动长治市节水农业发展  68-75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5-77
  7.1 结论  75-76
  7.2 讨论  76-77
参考文献  77-79
致谢  79-80
作者简历  80

相似论文

  1.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后勤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G717
  2. 甘肃电力公司电力资源外送策略研究,F426.61
  3.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TV213.4
  4. 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系统性能及运行优化研究,TU18
  5. 证券投资组合选股与优化策略应用研究,F830.91
  6. 网络计划技术在DCS工程项目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研究,TU721.3
  7. 上海港港作拖轮配置规划分析研究,F552
  8. 论公安机关侦查权的优化配置,D925.2
  9. 城市再生水系统优化配置的研究,X703
  10. 工程施工企业多项目管理中资源优化配置方法研究,F284
  11. 基于全年负荷的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分析,TU995
  12. 山东省土壤侵蚀敏感性分区评价及措施配置研究,S157
  13. 试论福州市区警力资源的优化配置,D631.1
  14. 基于多目标GA的灌区水资源优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1.52
  15. 基于精明增长的铜山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F301
  16. 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水土资源“增长尾效”测度与对策研究,F127
  17. C市土地招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F127
  18. 我国城市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研究,F299.2
  19. 石家庄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F299.24
  20. 滏阳河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及优化配置研究,TV213.4
  21. 河南省航运开发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TV213.4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地方农业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