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夏季索马里急流的建立及其与大气环流和降水异常关系的研究

作 者: 李晓峰
导 师: 郭品文
学 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专 业: 气象学
关键词: 夏季索马里急流 建立 东亚季风 年际关系 年代际变化 夏季降水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分类号: P4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文中首先定义了夏季索马里急流(SSMJ)的建立指数,确定了1948—2002年的SSMJ建立日期,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SSMJ建立过程,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前冬海陆热力和冬季风异常对其建立的影响,最后讨论了SSMJ的建立早晚与夏季风、大气环流及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 (1) SSMJ的建立是亚洲季风爆发的最早信号;其建立过程受到马斯克林高压、中非低压以及阿拉伯高压等非洲—印度洋系统的影响,而印度低压的发展有利于SSMJ越过赤道后向东转向;夏季索马里急流建立时间的年际变化反映了北半球冬季海陆热力差异的年际异常;强(弱)东亚冬季风时,次年春季SSMJ建立偏迟(早)。 (2) 影响SSMJ建立迟早的可能机制为:强冬季风时期,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过程中遇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一部分流向东亚地区,使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东亚地区地温异常下降,而另一部分气流可绕行至伊朗高原附近,造成以伊朗为中心的中亚地区地温异常下降,于是冬季海陆热力差异偏大,次年春季SSMJ建立偏迟。反之,东亚和中亚地区地温异常增大,次年春季SSMJ建立偏早。 (3) SSMJ建立早晚与东亚夏季风异常存在较好的年际关系。SSMJ建立偏早年,东亚夏季风偏强,而SSMJ建立偏迟年,东亚夏季风偏弱。 (4) 近20年以来,春季SSMJ建立的早晚能很好指示南亚与东亚地区的夏季降水情况:春季SSMJ建立的早晚与南亚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为正相关关系,而与南海地区夏季降水为负相关关系;SSMJ建立时间早晚与中国夏季降水异常的相关分布呈现为显著的中间型的雨型分布特征,即春季SSMJ建立偏迟(早)时,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少),而华南、东北及河套地区夏季降水偏少(多)。 (5) 70年代中期以后,长江中下游及南海地区夏季降水与SSMJ建立早晚年际关系变得密切,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近20多年以来副高异常与SSMJ建立早晚关系的得到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C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16
  §1.1 索马里急流的研究意义  11
  §1.2 研究进展  11-15
  §1.3 本文拟研究的问题  15-16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16-20
  §2.1 资料说明  16
  §2.2 方法  16-20
第三章 东半球越赤道气流的季节变化特征  20-23
  §3.1 东半球越赤道气流的基本时空特征  20-21
  §3.2 夏季索马里急流强度的季节变化及索马里急流区的选取  21-22
  §3.3 本章小结  22-23
第四章 夏季索马里急流的建立  23-28
  §4.1 夏季索马里急流建立时间的确定  23-24
  §4.2 夏季索马里急流建立时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24-25
  §4.3 夏季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建立过程  25-26
  §4.4 本章小结  26-28
第五章 冬季海陆热力差异及东亚冬季风异常对SSMJ建立迟早的影响  28-35
  §5.1 前期海陆热力异常与SSMJ建立迟早的年际关系  28-30
  §5.2 东亚冬季风异常与SSMJ建立的年际关系  30-32
  §5.3 东亚冬季风与地表温度的年际关系  32-33
  §5.4 影响SSMJ建立迟早的可能机制  33-34
  §5.5 本章小结  34-35
第六章 SSMJ建立迟早与大气环流及夏季降水异常联系  35-47
  §6.1 SSMJ建立早晚与东亚季风强度的年际关系  35
  §6.2 SSMJ建立早晚与我国夏季大气环流异常的年际关系  35-38
  §6.3 SSMJ建立迟早与东亚及南亚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关系  38-41
  §6.4 SSMJ建立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41-43
  §6.5 SSMJ建立早晚与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际关系  43-45
  §6.6 SSMJ建立早晚与中国夏季降水关系加强的可能原因  45
  §6.7 本章小结  45-47
第七章 全文总结  47-50
参考文献  50-54
致谢  54-55
论文附图  55-76

相似论文

  1. 蝴蝶兰花序分生组织基因LFY表达载体构建及对蝴蝶兰的遗传转化,S682.31
  2. 优势视角下的上海M区世博志愿者培训研究,D632.9
  3. 江苏出口速冻方便面食生产企业HACCP体系应用问题分析及体系建立,F426.82
  4. 网络搜索引擎的相关技术研究,G354
  5. 街道办事处内部权力互动研究,D630
  6. 论我国量刑建议制度的建立,D926.3
  7. 基于反应谱的斜拉桥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的有限元分析,U441.3
  8. 望海茶业实施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F426.82
  9. 鸡痢疾志贺氏菌灭活苗免疫抗体微量凝集试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S858.31
  10. 云南省国家公园建设及管理体制研究,G249.27
  11. 3G时代手机报生存形态及品牌构建研究,G216.3
  12. 晚更新世以来闽东沿海风沙沉积的古季风变化记录研究,P532
  13. 国家个人剂量监测登记报告系统的建立,R144
  14. 女装圆装袖窿的三维虚拟形态模型研究,TS941.2
  15. 鞍钢股份公司无缝钢管厂QEO管理体系的应用,F426.31
  16. PRRSV灭活疫苗安全性与免疫原性的测定及其RT-PCR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S858.28
  17. 鸡志贺氏菌病平板凝集试验和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S858.31
  18. 鸡鲍氏志贺菌疫苗免疫抗体间接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S858.31
  19. 高尔夫球场养护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S688.4
  20. 生物样品中阿司匹林及其代谢物水杨酸的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及方法验证,R96
  21.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R512.6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气象学) > 气候学 >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