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分析哈尔茨山游记的反讽特点及时代批判意义

作 者: 黄婧
导 师: 李伯杰
学 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批判意义 海涅 游记 浪漫派 社会批判 反讽 法国革命 民主自由 自由平等权利 社会进程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海涅是19世纪德国著名民主主义作家,反讽是其作品的重要特色。青年海涅受到浪漫派的影响,在法国先进的革命思想冲击下,使他比同时代的作家更倾向于现实主义。海涅对反讽有自己精辟的见解,他的反讽是以坚实的现实为基础的。正如恩格斯对海涅反讽风格的描述:“在海涅那里,市民的幻想被故意抛到高空,是故意把它们重新抛到现实的地面。”海涅反对单纯形式的反讽,他善于用反讽不断进行猛烈的攻击。海涅的反讽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幽默。 《哈尔茨山游记》写于1824年,这一年早些时候海涅曾去哈尔茨山作了一次徒步旅行。在《哈尔茨山游记》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其社会批判。尽管个人经历是其发感慨的直接原因,但这些感慨客观效果上有很大一部分是针对是社会的。年轻的海涅生活的时期正是法国革命失败以后,法国革命带来的自由平等权利已被反动阶级剥夺,整个欧洲大陆充斥着封建复辟的气氛。拿破仑对德国的占领给这个落后的国家带来民主自由的清新空气,但是随着拿破仑的兵败,德国又恢复到革命之前的落后状况。在以梅特涅为首的反动的“神圣同盟”的统治下,国家四分五裂,封建割据,分成三十六个小邦,统治者专横独裁,贵族天主教会为所欲为,残酷压榨人民,整个德国窒息闭塞,毫无生机,人们呼吸不到一丝自由的空气。卡尔斯巴登决议进一步控制了全国的舆论自由,进步人士追求民主自由受到极大阻碍。海涅深深感受到社会的黑暗,他感到自己有责任抨击社会的黑暗,揭露现实的弊端。而游记文学作为一种不受某种固定格式所束缚的文学样式,一直为不少进步作家所采用。海涅于是拿起游记散文这一锋利武器,继承前人游记对社会批判的优秀传统,并加以发展和创新。其游记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思想的深邃性,作品超越了游记本身的范围,宣传自由、平等、解放,抨击黑暗现实以及复辟浪潮,提出了革命文学的观点,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这是已往任何一位游记作家不能企及的。在《哈尔茨山游记》中,作者个人的游历和对社会尖锐的批判形成对照。海涅讽刺了封建秩序及腐朽的国家机器。市侩庸人圆滑世故,俗不可耐,海涅以不同于前人的独特方式对多种类型的市侩进行无情的揭露和鞭挞。海涅猛烈抨击了徒有虚名的学者教授,他们这些迂腐的学究不把提出科学问题、反应现实作为生活的重点,而把收集、整理笔记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法律制度也成为海涅讽刺的对象,腐朽的法律扼杀了人的创造力,成为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支柱。在海涅的眼中,理性主义在德国庸人的大脑里蜕变成“最高原理的坟墓”。作者以幽默的笔端描绘市民阶层的“功用”哲学,他们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才存在的。身处布罗肯峰的旖旎风光中,作者陶醉万分,然而那些附庸风雅的市侩却空话连篇。当时德国日益增强的民族自大狂也是海涅讽刺的对象,同时他也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提到德国民众特有的德国式的忠诚。德国鄙陋的现实一再使海涅失望。我们不能把《哈尔茨山游记》单纯地看作一篇社会批判的文章:与社会批判并存的是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民间艺术以及朴素生活的推崇。这篇游记体现了明显的浪漫主义的文学倾向。对社会的厌恶使作者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出于对虚伪的社会习俗的愤怒,海涅转向了静寂和孤独。与海涅用鄙夷不屑的讥讽笔调描写市侩气横行的大学城相反,在描述山野矿工的朴素生活时用的多是亲切的话语。对于普通百姓的文学——童话,海涅也给予高度评价。作品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爱与恨交织在一起,语言运用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艺术手法愈加完善。美丽的自然在海涅的笔下显得格外有生机,他将自己的感情寄寓自然之中,赋予自然灵性。从形式上看,《哈尔茨山游记》采用片断形式来表现德国现状,这种表现手法与浪漫派<WP=7>的惯用手法有着本质的区别。片断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浪漫派作品中屡见不鲜。《哈尔茨山游记》之所以成为片断,并不是因为海涅想通过这种形式达到早期浪漫派作家所追求的作品的无止境、深不可测,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他的整体构思——通过不断变换题材,并从多角度对同一题材进行观察,才有可能描绘纷繁复杂的社会场面,再现社会的各个重要细节。通过片断形式,还能促使读者积极地理解整部作品的内涵,以此间接地唤起读者去思索。《哈尔茨山游记》把诗歌和散文有机结合起来,这与浪漫派也截然不同。浪漫派在游记中加入诗歌是为了在无法解释社会现实的矛盾时,将诗歌作为补充手法,以便掩盖矛盾、逃离尘世,遁入田园牧歌。而海涅完全相反,他使用这种形式完全是从主题需要出发,诗的插入主要是为了将散文的各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以扼要方式阐明作品的主题。《哈尔茨山游记》以辛辣幽默的语调展示19世纪20年代德国的政治状况和文学状况,作品问世后,在广大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为作者赢得盛誉。海涅在这部作品里展示给读者一个支离破碎的现实世界,同时表达出他对一个和谐的理想世界的渴望和追求。海涅在剖析德国现状时,抛弃幻想,直面现实,不像市民阶层那样逃避现实。他既没有采用古典主义看世界的方法,也没有借用浪漫派看问题的态度,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找医治社会弊病的方法,表现出一个极具人文关怀的作家的风度。在其嘻笑怒骂冷嘲热讽的背后是他对人和世界之间失去和谐共处?

全文目录


1 Einleitung  8-10
2 Der Weg zur Modernit?t  10-12
3 Heines Ironie  12-14
4 Der geschichtliche Hintergrund der Heineschen Kritik  14-24
  4.1 Deutschland in der Zeit der franz?sischen Vorherrschaft  14-16
  4.2 1815-1850: Restauration und Revolution  16-18
  4.3 Die Lage Deutschlands nach dem Sieg über Napoleon  18-19
  4.4 Zensurpolitik  19-20
  4.5 Die literarischen Str?mungen 1818-1848  20-23
  4.6 Einflu? von der Zensurpolitik auf Heines Werke und seinen Stil  23-24
    4.6.1 Opfer der Zensurpolitik  23-24
    4.6.2 Ironische Mittel als Waffe gegen Zensur  24
5 Die Entstehung   24-27
  5.1 Reise und Reisebericht  24-26
  5.2 Die Ursachen der Harzreise  26-27
6 Analyse und Deutung:Zeitkritik und ironische Merkmale der Harzreise  27-39
7 Schlu?folgerung  39-45

相似论文

  1. 中学古代写景游记散文教学研究,G633.3
  2. 晚明士人旅游活动研究,F592.9
  3. 论后期浪漫派小说的生命意识,I207.42
  4.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史蒂文森作品解读,I561
  5. 顺应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言语反讽研究,I561
  6. 鲁迅与夏目漱石的社会批判精神比较研究,I0-03
  7. 试析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03
  8. 唐末五代道教思想的社会历史观研究,B958
  9. 《马可·波罗游记》与元史研究,K247
  10. 反讽——萧红小说《呼兰河传》的修辞策略,I207.42
  11. 周必大日记文研究,I207.6
  12. “媚俗”中的超越,I207.42
  13. 《红色英勇勋章》的功能文体学分析,I712
  14. 基于概率主题模型的游记文本知识挖掘,TP391.1
  15. 严复启蒙思想初探,B256
  16. Verbal Irony: A Relevance Theory Perspective,H05
  17. 马克斯·弗里施戏剧《比得曼与纵火犯》的影射与警示意义,I522
  18. 阿里斯托芬女性剧中的反讽以及剧中文本的女权主义阅读分析,I545
  19. 《格列佛游记》的女性主义解读,I561
  20. 《红勋》功学,I712.074
  21.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主题及现实意义,A811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