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青年马克思与费希特思想关系研究

作 者: 司强
导 师: 冯平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费希特 青年马克思 自我意识 激进民主 自由主义
分类号: A81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这是一项旨在对青年马克思费希特的思想关系进行阐释的研究。马克思思想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历来是马克思思想研究的重点,其中马克思与康德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都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较之下,马克思与费希特哲学关系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但是,费希特哲学在近代德国时代精神的转变中曾经起到重要的作用,为德国激进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并对青年黑格尔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在近代德国的思想和历史发展的背景中,对青年马克思与费希特思想的关系进行研究。整体来讲,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将在德国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下对费希特哲学在近代德国时代精神转变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考察,指出正是费希特哲学,为德国的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然后从学理层面,对费希特哲学展开专题性研究。在费希特哲学与康德哲学精神的复杂关联中,揭示出费希特的自我意识概念的特点,知识学及其社会政治观以及费希特哲学中的活动性概念的特点。第二部分,在19世纪40年代的思想背景下,对青年黑格尔派兴起的缘由及其所肩负的使命进行考察,指出由于德国的现实远远落后于德国的哲学以及德国启蒙运动的特殊性,当青年黑格尔派在黑格尔逝世之后想要改变德国的现实时,所面临的是德国启蒙运动在宗教和政治领域尚未完成的任务。正是这一任务以及对黑格尔的思有统一原则的坚持,导致青年黑格尔派在思想上回到费希特哲学。他们以费希特的自我意识哲学为武器,试图在宗教领域和政治领域完成德国启蒙运动所遗留的任务。第三部分,通过对青年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和《莱茵报》早期著作的分析,从哲学观、哲学立场、批判方法、宗教批判思想等方面,揭示青年马克思思想成长过程中的费希特因素。进一步,通过对《莱茵报》晚期和《德法年鉴》时期著作的分析,揭示青年马克思对费希特哲学扬弃的过程。我们发现,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在方法论上对源于费希特的批判方法展开反思,这种反思导致马克思在哲学立场、宗教批判思想和政治立场上都发生了转变。这意味着,马克思不仅从思想上与自己之前的思想相区别,而且与费希特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划清了界限。通过对青年马克思与费希特思想关系的研究,我们发现,青年马克思在思想成长过程中,曾经受到费希特哲学很大的影响。概略来说,在《博士论文》和《莱茵报》前期,马克思以费希特哲学为基础分析和研究问题,马克思在哲学观、哲学立场、批判方法、宗教批判等诸多方面都受到费希特哲学的影响。在1843年前后,马克思首先通过对批判方法的反思,在方法论上扬弃了费希特哲学,这一时期马克思的思想主题也从对自由的辩护转向政治批判。正是在政治批判这一主题下,马克思在哲学立场、宗教批判、政治立场等方面与早期的思想区别开来,通过这种转变,马克思的思想不仅与费希特哲学,而且与青年黑格尔派区别开来。马克思这一时期的政治批判是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前提,而马克思政治立场的转变也为其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研究青年马克思与费希特思想的关系,一方面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对马克思思想来源的研究,而且对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发展、研究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在当代政治哲学复兴,各种政治革命风起云涌的背景下,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关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转变和政治批判,为我们分析和理解当代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0
前言  10-18
  一、问题的源起  10-11
  二、研究现状  11-14
  三、思路和方法  14-17
  注释  17-18
第一章 德国启蒙运动  18-30
  第一节 德国的"焦虑"  18-22
  第二节 德国哲学的兴起与时代精神的转变  22-26
  第三节 德国知识分子的使命  26-28
  注释  28-30
第二章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费希特遗产  30-68
  第一节 康德哲学中的"先验自我意识"概念  30-37
    一、自我意识的活动性  31-32
    二、自我意识的统一性  32-34
    三、自我意识的空无性  34-35
    四、自我意识的反思性  35-37
  第二节 费希特的"自我"概念的产生——《评》  37-46
    一、莱茵霍尔德的基础哲学  38-40
    二、舒尔策对意识命题的批判及费希特的回应  40-43
    三、舒尔策对康德哲学的批判及费希特的回应  43-46
  第三节 费希特的知识学及其社会政治观  46-64
    一、知识学的含义  48-50
    二、知识学中的自我意识理论及其活动性概念  50-55
    三、知识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批判方法  55-58
    四、知识学中的自我意识理论与早期的宗教理论的关系  58-59
    五、知识学中的自我意识理论与费希特的社会主义理想的关系  59-64
  注释  64-68
第三章 青年黑格尔派与费希特  68-86
  第一节 青年黑格尔派的历史使命和思想背景  68-71
  第二节 青年黑格尔派的费希特主义  71-78
    一、布鲁诺·鲍威尔与费希特哲学  73-74
    二、奥古斯特·冯·切什考斯基与费希特哲学  74-75
    三、莫泽斯·赫斯与费希特哲学  75-77
    四、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费希特哲学  77-78
  第四节 青年马克思对费希特哲学的吸纳  78-83
    一、青年马克思传记中的费希特  78-81
    二、青年马克思著作中的费希特  81-83
  注释  83-86
第四章 青年马克思思想中的费希特因素  86-111
  第一节 从青年马克思的哲学观看  86-93
    一、青年马克思的哲学观  87-90
    二、青年马克思的哲学观与费希特思想的关联  90-93
  第二节 从青年马克思的哲学立场看  93-98
    一、青年马克思的哲学立场  93-95
    二、青年马克思的哲学立场与费希特哲学的关联  95-98
  第三节 从青年马克思的批判方法看  98-104
    一、青年马克思的批判方法与费希特哲学的关联  99-101
    二、青年马克思对批判方法的初步反思  101-104
  第四节 从青年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看  104-108
    一、青年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与费希特哲学的关联  104-106
    二、青年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初步转变  106-108
  注释  108-111
第五章 青年马克思对费希特主义的扬弃  111-140
  第一节 德国社会现实的变化  112-114
  第二节 青年马克思对费希特哲学的扬弃  114-124
    一、青年马克思在批判方法上对费希特哲学的超越  115-118
    二、青年马克思在宗教批判思想上对费希特哲学的超越  118-122
    三、青年马克思在政治立场上对费希特哲学的超越  122-124
  第三节 青年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思想的区别  124-129
    一、赫斯思想中的费希特主义  125-127
    二、青年马克思与赫斯思想的区别  127-129
  第四节 活动性概念的不同表现形式——马克思与费希特哲学中的活动性概念  129-137
    一、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  129-131
    二、费希特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的相似性  131-134
    三、费希特与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概念的区别  134-137
  注释  137-140
结语  140-143
  注释  142-143
参考文献  143-152
  一、主要外文著作  143-144
  二、主要中文译著  144-148
  三、主要中文著作  148-149
  四、主要参考论文  149-152
致谢  152-154

相似论文

  1. 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班级社会心理环境关系的研究,G632.0
  2. 西方福利国家理论述评,D57
  3. 中学生自我意识问题分析,G632.4
  4. 归因理论视角下创造力内隐观的研究,B842
  5. 评哈耶克的新自由观,B08
  6. 城市改造中的草根抗争研究,D630
  7. 雷霆超《吃一碗茶》中女主人公美爱的自我意识,I712
  8.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法律建设的启示,D922.28
  9. 自由主义之“修正”,D092
  10. 哈耶克的国家观研究,D095.61
  11. 运动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身体形态与自我意识影响的研究,G804.2
  12. 美国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实践和调整分析,F837.12
  13. 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演进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F091.3
  14. 《裸者与死者》中冲突的探析,I712.074
  15. 秦皇岛市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社会适应发展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432.6
  16. 142年后的回眸,F113
  17. 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后果及其对我国的启示,F091.3
  18. 羞耻与内疚的认知评价过程研究,B842.1
  19. 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比较研究,B516.31
  20. 杀死“屋里的天使”:《奇异的插曲》的女性主义研究,I712
  21.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主导下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G645.5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