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创造性“叛逆”

作 者: 陈晓莉
导 师: 姜治文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林纾 漏译 增添 删节 目的论 文化观论
分类号: I20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3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林纾是近代大规模译价外国文学作品的第一人,一生中翻译作品达一百八十多种,让睁眼看世界的近代中国窥见了境外文学的风貌,其独特的翻译方式,深远的影响在译坛占据着独特的位置。他从1899年出版第一本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开始至逝世的25年中,共翻译了1200多万字的外国作品,其中多数是小说。林纾向国人介绍的外国著名作家,有莎士比亚、狄更斯、司各特、笛福、欧文、雨果、大仲马、小仲马、巴尔扎克、易卜生、塞万提斯、托尔斯、孟德斯鸠、哈葛德等。他译介的世界文坛著名作品有《老古玩店》、《大卫一科波菲尔》、《汤姆叔叔的小屋》等,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最早的中译本。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林译小说在受到欢迎的同时,也遭到了同仁及评论界的大量讨伐。人们对其译作批评较多的主要是他的漏译、误译和删节。如雨果的《九三年》与林译《双雄义死录》相比,篇幅减少了许多。塞万提斯的《堂吉珂德》(第一部),厚厚的一大本,而林译变成了薄薄的一小本《魔侠传》了。(郭延礼)从词、句、段落的处理上来看,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已举了很多实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文应用西方现代译论的目的论,文化观论,拟对林译小说的增删改写现象进行透视,通过对原语及目标语的对比研究等重新审视这位译界的先驱及其译作。 比较原著与林纾的译本,作者认为: 1、林纾并不是被动的笔译者,而是积极地参与了理解原文的活动,并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对原著的细微之处体会辨析,其创造性的对原文的“反叛”是有意选择的结果,是其从译入语文化和译入语读者的角度考虑,对原文某些地方进行人为的变形。 2、林纾在翻译过程中着眼于原著,尽管他在“其认为原文不完美处,技痒难耐,或增或删,以期笔墨酣畅”(钱钟书)。他的译作总体上来说是原作风格、意境的忠实再现,并非不忠实于原文。因为忠实并不是字对字的机械直译,而是融合贯通,畅达而有意味。 3、林纾的翻译几乎完全受译入语文化牵引,虽然删削增饰之处很多,但在相当一部分译本中,原文情调却能做到基本不易。其翻译策略在他所处的文化和文字风尚的背景下是完全可以接受并值得称道的。研究并正确评价林纾的翻译策略,可以使我们有更广阔的视野,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翻译的本质。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0-20
  1.1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0-11
  1.2 The influence of Lin Shu's translation  11-17
  1.3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contribution of the study to translation studies  17-20
Chapter Two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Study  20-32
  2.1 Toury's target-oriented translation theory  21-24
  2.2 Reader's role  24-27
  2.3 Reader's response and reception theory  27-30
  2.4 Conclusion  30-32
Chapter Three Criticisms on Lin Shu and His Translation  32-50
  3.1 Chinese criticism  32-44
  3.2 Western criticism  44-50
Chapter Four Creative Rebellion against the original  50-58
  4.1 Turning translation into an art  50-54
  4.2 A master of classical Chinese  54-58
Chapter Five Textual Analysis of ST and TT in David Copper Field and Uncle Tom's Cabin  58-76
  5.1 Cancellation  59-64
    5.1.1 Cultural factor  59-61
    5.1.2 Simplification  61-62
    5.1.3 Religious subject  62-64
  5.2 Supplement  64-68
    5.2.1 To compensate something absent in the original text  65
    5.2.2 To improve the original text  65-66
    5.2.3 To bridge the cultural' gap  66-68
  5.3 Alteration  68-73
    5.3.1 To highlight the reader's impression  68-69
    5.3.2 To rewrite the original text  69-71
    5.3.3 To become involved in translation  71-73
  5.4 Abridgement  73-75
  5.5 Conclusion  75-76
Chapter Six Conclusions  76-78
Acknowledgement  78-80
Reference  80-82
Appendix  82-89

相似论文

  1. 目的论视角下河南自然景观景介的英译,H315.9
  2. 从功能主义视角看文化翻译策略,H315.9
  3.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H315.9
  4.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Se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H315.9
  5. 化妆品广告汉译的目的和策略,H059
  6. 翻译目的与译者伦理,H059
  7. 在麦金太尔美德伦理视阈下的一种整合,B83-05
  8. 目的论视角下的《尤利西斯》三个中译本对比研究,H315.9
  9. 目的论观照下服装英语翻译研究,H315.9
  10. 从功能派翻译论角度对《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H315.9
  11. 从读者期待视野看林纾《黑奴吁天录》的翻译,I046
  12. 关于英汉品牌名称翻译策略和英汉广告翻译策略的对比研究,H315.9
  13. 目的论指导下的新闻特写翻译,H059
  14. 基于目的论的旅游翻译充分性研究,H315.9
  15. 目的论指导下的说明文翻译策略,H315.9
  16. 《西游记》两个英译本中人物名称翻译的研究,H315.9
  17. 论功能翻译理论在法律翻译中的适用性,H059
  18. 林译《黑奴吁天录》研究,I206.5
  19. 从目的论看《中国古代寓言选》的翻译,H315.9
  20.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研究,H315.9
  21. 目的论指导下的英文合同汉译,H315.9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近代文学(1840~191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