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药加味四逆散对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 者: 蔡锐
导 师: 伍参荣
学 校: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西结合基础
关键词: 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秋水仙碱 吡喹酮 ‘加味四逆散
分类号: R28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加味四逆散水煎剂对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方法:NIH白鼠(♀♂各半)随机分为5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吡喹酮组);D组(吡喹酮+加味四逆散组);E组(吡喹酮+秋水仙碱组)。除正常组小鼠外,每只小鼠皮肤用盖玻法,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6±2条。病理观察小鼠肝组织有肝纤维化形成后,各小鼠于感染后的第21天开始治疗,D组每天灌服加味四逆散浓缩水煎液0.2 ml/每鼠/次(按体表面积换算后等量灌胃0.0865g/次/20g鼠每日2次),E组每天灌服秋水仙碱溶液每鼠0.2ml/次/天,每日2次,A、B、C组灌服生理盐水0.2ml/20g。各组小鼠连续治疗44天后,C组、D组、E组在感染后第45天时,分别予以吡喹酮300mg/kg一次性灌胃进行杀虫处理,3天后各组小鼠继续按原给药。感染治疗第78天小鼠心脏采血生物化学法检测小鼠血清ALT和ALB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清PCⅢ和HA含量;取肝组织、脾组织称重计算脏器系数;肝组织匀浆测定HYp含量;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肝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采用RT-PCR检测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1.脏器系数(1)肝脏器系数正常对照组最低,模型组、吡喹酮组、加味四逆散组、秋水仙碱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加味四逆散组明显低于模型组,低于吡喹酮组、秋水仙碱组(p<0.05)。(2)脾脏器系数正常对照组最低,模型组、吡喹酮组、加味四逆散组、秋水仙碱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加味四逆散组明显低于模型治疗组、吡喹酮组(p<0.05)。2.肝功能(1)模型组血清ALT水平最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四逆散组ALT水平较低,与模型组、吡喹酮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血清ALB明显降低,加味四逆散组ALB高于模型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血清HA、PCⅢ和肝组织HYp (1)HA水平模型组明显高于各组(p<0.05);加味四逆散组HA水平高于正常组,低于秋水仙碱组、吡喹酮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 PCⅢ水平模型组、吡喹酮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加味四逆散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四逆散组低于模型组、秋水仙组、吡喹酮组(p<0.05)。(3)Hyp水平模型组、吡喹酮组、加味四逆散组、秋水仙碱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吡喹酮组、秋水仙碱组之间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四逆散组HYp水平低于模型组、吡喹酮组、秋水仙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1)各组肝组织Ⅰ型胶原积分光密度均值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加味四逆散组、秋水仙碱组Ⅰ型胶原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吡喹酮组(p<0.05);加味四逆散组低于秋水仙碱组,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各组肝组织Ⅲ型胶原积分光密度均值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模型组、吡喹酮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吡喹酮组肝组织Ⅲ型胶原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加味四逆散组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与吡喹酮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四逆散组、秋水仙碱组Ⅲ型胶原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吡喹酮组(p<0.05);加味四逆散组Ⅲ胶原的表达明显低于秋水仙碱组(p<0.05)。5.小鼠肝组织TGF-β1mRNA各实验组小鼠肝TGF-β1mRNA表达与正常组小鼠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小鼠肝TGF-β1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加味四逆散组小鼠肝TGF-β1mRNA表达低于吡喹酮组、秋水仙组(p<0.05)。结论:1.吡喹酮是杀灭血吸虫的特效药物,小鼠在感染血吸虫后第45天单纯给以一次性灌胃杀虫处理,并不能阻止肝纤维化的继续进展。2.中药加味四逆散联合吡喹酮能改善血吸虫病小鼠肝组织病理,减轻小鼠肝组织纤维化。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10
Abstract  10-14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14-15
引言  15-18
实验研究  18-24
  1.实验材料  18-19
    1.1 动物和饲料  18
    1.2 药品和试剂  18-19
    1.3 钉螺  19
  2.实验方法  19-24
    2.1 孵育血吸虫尾蚴  19
    2.2 小鼠造模  19-20
    2.3 分组给药及处理方法  20
    2.4 观察项目、检测指标及方法  20-23
      2.4.1 动物一般情况  20
      2.4.2 肝功能测定  20-21
      2.4.3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  21
      2.4.4 肝组织HYp含量测定  21
      2.4.5 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  21
      2.4.6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21
      2.4.7 TGF-β1mRNA表达  21-23
    2.5 统计学处理  23-24
结果与分析  24-33
  1.动物一般情况及脏器系数  24-25
    1.1 一般情况  24
    1.2 脏器系数  24-25
  2.各组小鼠肝功能检测结果  25-26
  3.各组血清HA、PCⅢ和肝组织HYp检测结果  26
    3.1 HA水平  26
    3.2 PCⅢ水平  26
    3.3 Hyp水平  26
  4. 肝组织病理形态观察  26-29
    4.1 肉眼观察结果  26-28
    4.2 肝组织HE染色病理形态学观察  28
    4.3 肝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28-29
  5.血吸虫病小鼠肝组织TGF-β1mRNA表达  29-31
    5.1 总RNA电泳  29-30
    5.2 各组小鼠肝组织中TGF-β1mRNA表达  30-31
  6.小结  31-33
讨论  33-51
  1.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34-42
    1.1 病名的认识  34-35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35-38
    1.3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进展  38-42
  2.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的研究概况  42-48
  3.中药复方四逆散治疗肝纤维化  48-51
结论  51-52
致谢  52-53
参考文献  53-59
附录  59-69
  1.血吸虫病小鼠肝组织病理切片  59-60
  2 肝组织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  60-61
  3 肝组织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  61-63
  4.综述 中药在抗肝纤维化与中医治则的免疫学关系研究  63-69
    参考文献  68-69

相似论文

  1. 微纤维相关蛋白4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和外周血浓度与肝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R575.2
  2.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血吸虫病诊断中的研究和应用,R532.21
  3. 重组抗原pGEX-BSjGCP-BSj23诊断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研究,S855.9
  4. 日本血吸虫P14基因纳米微球-DNA疫苗的初步研究,R392.1
  5. 重组SjLAP和SjFBPA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和疗效考核的评价,R532.21
  6. 血清胆碱酯酶、血小板、肝纤维化指标在HBV感染各阶段的临床意义,R575.2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遗传学家系研究及肝纤维化无创诊断,R575.5
  8. 环氧化酶-2抑制剂联合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R589.7
  9. 外源性TGF-β3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内源性TGF-β3表达及其增殖的影响,R363
  10. 潜江市血吸虫病疫情分析及趋势预测,R532.21
  11. AKF-PD治疗血吸虫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疗效研究,R532.21
  12. CT灌注对中华田园犬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检测的初步研究,R575.2
  13. 肝脏卵圆细胞与相关细胞因子在大鼠胆管梗阻模型中的变化,R575
  14. 云南省晚期血吸虫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532.21
  15. 抗日本血吸虫SIEA26-28KU-scFv-吡喹酮长循环免疫脂质体的制备,R392
  16. 软肝巴布剂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研究,R259
  17. 高山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空间分布及灭螺方法研究,R184
  18. 吡喹酮注射剂应用于小鼠的药效药动学研究,S859.1
  19. 亚洲百合花粉染色体加倍技术的研究,S682.29
  20. 热研5号柱花草同源四倍体诱导的研究,S541.9
  21. 新型超声造影剂对肝纤维化-肝硬化定量诊断的研究,R575.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中药实验药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