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应用原生质体技术筛选高产耐碱性的脂肪酶菌株的试验

作 者: 单志文
导 师: 周晓云
学 校: 浙江工业大学
专 业: 生物工程
关键词: 遗传标记 原生质体 融合子 酶活 生长特性
分类号: Q93-3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13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首先对酵母进行遗传标记,然后对影响酵母菌和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因素、影响酵母菌和链霉菌原生质体远缘融合的因素进行研究,在获得融合子的条件下,进行生长曲线的测定,形态的观察,酶活力的测定。 在酵母遗传标记的实验中,我们通过诱变获得一株赖氨酸缺陷型的菌株。实验方法是使用制霉菌素浓缩法来富集营养缺陷菌。最佳诱变条件:DES浓度为3%,作用时间90min或DES浓度为3%+紫外线照射2分钟,DES作用时间60min两种组合来进行诱变。制霉菌素富集的最佳条件:制霉菌素浓度为100u/ml,作用时间为60min。 在酵母菌和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过程中,酵母破壁时的稳定剂选山梨醇(0.8mol/L),做再生时选蔗糖(0.5mol/L,也即17%);酶选择1%蜗牛酶+1%纤维素酶,再加适量溶菌酶,作用时间210-24O分钟;预处理剂选0.1mol/L E D TA溶液配制成0.1%疏基乙醇,作用时间30分钟。链霉菌稳定剂用蔗糖,酶用溶菌酶破壁,浓度2%,作用时间10-15分钟,预处理剂不加。 在两亲株融合的过程中,影响酵母菌和链霉菌融合率的因素大小顺序如下:CaCl2。浓度>PEG作用时间>PEG的浓度,钙离子的浓度明显影响酵母菌和链霉菌的融合率。最佳融合条件:PEG的浓度35%、CaCl2。浓度50mmol/L、PEG作用时间30min、稳定剂蔗糖浓度0.5、pH值7.0。 在融合子的鉴定过程中,挑选出来的融合子菌落形态并未见菌丝,外观类似酵母,菌落及细胞的尺寸都大于亲株酵母。融合子的对数生长期在32-36小时出现,处于酵母的24小时和链霉菌的48小时之间。测定融合子YS1、YS8酶活力,酶活最高峰出现在ph8.6,分别为789u/ml、836.7u/ml,比亲株酵母耐碱性,但酶活力不如;YS6酶活最高峰出现在pH10,酶活194.5u/ml。比亲株链霉菌酶活力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7
第一章 文章综述  7-24
  1.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7-8
  1.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8
  1.3 碱性脂肪酶的应用  8-11
  1.4 细胞融合及其发展  11-17
    1.4.1 发展史  11-12
    1.4.2 原生质体融合亲本的选择标记  12-14
    1.4.3 细胞融合机理  14-15
    1.4.4 酵母和缘远菌种融合的基因重组理论探讨  15-17
  1.5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进展  17-20
    1.5.1 非特异性细胞电融合技术  17-19
    1.5.2 特异性电融合技术  19-20
    1.5.3 激光诱导的细胞融合技术  20
  1.6 融合子基因产物表达  20-22
  1.7 本章小节  22-24
第二章 酵母的遗传标记  24-33
  2.1 材料和方法  24-28
  2.2 结果和讨论  28-31
    2.2.1 DES诱变的致死率  28
    2.2.2 营养缺陷性菌株的鉴定  28-31
  2.3 本章小节  31-33
第三章 原生质体的制备  33-49
  3.1 材料和方法  34-38
  3.2 结果与讨论  38-47
    3.2.1 稳定剂对酵母原生质体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38-40
    3.2.2 预处理剂对酵母原生质体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40
    3.2.3 酶溶液对酵母原生质体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40-41
    3.2.4 不同时间酶溶液对酵母原生质体的影响  41-42
    3.2.5 综合因素  42-44
    3.2.6 甘氨酸对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  44-46
    3.2.7 稳定剂对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  46-47
    3.2.8 溶菌酶不同浓度对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  47
  3.3 本章小节  47-49
第四章 融合重组及重组子的检出  49-62
  4.1 材料与方法  49-55
  4.2 结果与讨论  55-61
    4.2.1 融合子的检出  55
    4.2.2 高渗溶液及不同pH对融合率的影响  55-56
    4.2.3 酵母与链霉菌的融合正交实验  56-58
    4.2.4 融合子的形态和生理特性  58-59
    4.2.5 酶活力的测定  59-61
  4.3 本章小节  61-62
第五章 问题与建议  62-63
参考文献  63-66
致谢  66

相似论文

  1. 基于基因组重排技术的1,3-丙二醇高产菌株选育,TQ923
  2. 水稻及拟南芥神经酰胺基因的克隆及突变体的鉴定,S511
  3. 芘降解菌株SE12的分离和鉴定及其降解效果研究,X172
  4. 土壤酶活测定及土壤微生物总蛋白的提取、纯化与鉴定,S154
  5. RNA聚合酶Ⅱ介导的FC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及RHDV VP60基因的表达,S852.65
  6. 反硝化聚磷菌的筛选及其脱氮除磷特性研究,X703
  7. 那西肽产生菌的选育和发酵条件的研究,TQ936.16
  8. 江浙地区八角科植物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685.99
  9. 镉对华溪蟹的免疫毒性效应,X174
  10. 基于子带结构和梯度的多曝光图像融合技术研究,TP391.41
  11. 棉织物生物酶精练工艺研究,TS192.7
  12. 整形对油茶幼树的生长特性和光合生理的影响,S794.4
  13. 真姬菇品种改良及其相关性研究,S646
  14. 几株基因工程链霉菌的构建,Q78
  15. 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对炼化废水处理工业应用研究,X703.5
  16. ε-聚赖氨酸的菌种选育及合成过程强化,TQ922.3
  17. 聚唾液酸修饰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TQ460.1
  18. 阿维拉霉素高产菌的选育与发酵工艺研究,TQ465
  19. 青霉素G高产菌种的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的优化,TQ465.1
  20. 几种理化因子对鳗池优势微藻生物学效应研究,S917.3
  21. 刺芹侧耳的细胞工程育种及栽培研究,S646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研究与微生物实验 > 微生物学技术与微生物学实验 > 微生物鉴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