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物学特性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 者: 陈茜
导 师: 张敏;刘波微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植物病理学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 交配型 生理小种 抗药性 SSR基因型
分类号: S435.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7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 de Bary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马铃薯栽培地区广泛传播。四川省是我国马铃薯重要产区之一,2003年的种植面积1500km~2左右,2006年种植面积上升到6326km~2。随着我省马铃薯生产的快速发展,品种调运日益频繁,会造成我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种群结构和种群数量的变化,会使我省的部分马铃薯品种的抗病性发生改变,给马铃薯晚疫病大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加强对病菌生物学特性和群体结构的研究,对指导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晚疫病菌的表现型(交配型、生理小种、抗药性)、生物学特性(不同环境下孢子释放能力等)和病菌群体遗传分析(DNA分子标记)等方面对四川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2006年~2007年对四川省7个马铃薯主产区的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158个单孢菌株,利用A1标准菌株进行交配型鉴定,结果均未发现卵孢子形成,表明所测试的菌株均为A1交配型菌株,无A2交配型菌株。2.利用主效基因R1.R2,R3,R4的4个鉴别寄主对131个单孢菌种进行生理小种鉴定,明确我省有8个生理小种类型,其优势种群为3,4号小种,占56%,次优势种群为3号小种,占17.6%。3.雷多米尔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60个单孢菌株中无抗药性菌株,只有8个中度抗性菌株,占被测菌株数的13.33%。彭州市的中度抗性菌株占40%;新都的中度抗性菌株占28.57%;其余地方中度抗性菌株均为0。4.晚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对光照很敏感,光照不利于病原菌的生长,适宜在黑暗的条件下生长;不同的糖类及含糖量对病原菌孢子囊的萌发,游动孢子的释放并没有太大的影响;NaCL对孢子囊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偏酸的环境有利于孢子囊的萌发,碱性环境对孢子囊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利用两个SSR引物Pi4B和Pi4G对来自四川七个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91个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株进行基因型鉴定,共鉴定出8个SSR基因型:D-05、D-03、F-01、F-03、F-06、G-02和H-01。F-01为优势基因型,占参试菌株的32.97%。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文献综述  8-19
  1.1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历史  8-9
  1.2 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及发生与流行  9-11
    1.2.1 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  9
    1.2.2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9-11
  1.3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的研究  11-19
    1.3.1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分类学研究  11
    1.3.2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交配型研究  11-12
    1.3.3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生理小种研究  12-14
    1.3.4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抗药性研究  14-15
    1.3.5 晚疫病病原菌基因型多样性的研究  15-19
2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9-20
3 材料方法  20-30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0-22
    3.1.1 供试菌株  20
    3.1.2 供试培养基  20
    3.1.3 供试药剂  20-21
    3.1.4 鉴别寄主  21
    3.1.5 主要仪器  21
    3.1.6 SSR引物  21-22
  3.2 试验方法  22-30
    3.2.1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的分离纯化保存  22
    3.2.2 晚疫病病原菌交配型鉴定  22
    3.2.3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定  22-23
    3.2.4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抗药性检测  23
    3.2.5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23-24
      3.2.5.1 不同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23-24
      3.2.5.2 不同营养条件对病原菌孢子释放的影响  24
      3.2.5.3 不同PH对病原菌孢子释放的影响  24
    3.2.6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SSR基因型结构研究  24-30
      3.2.6.1 样品的准备  24
      3.2.6.2 DNA的提取  24-25
      3.2.6.3 模板DNA的浓度与纯度的检测  25-26
      3.2.6.4 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26-27
      3.2.6.5 扩增程序筛选  27
      3.2.6.6 扩增产物的检测  27
      3.2.6.7 聚丙烯凝胶的制备  27-28
      3.2.6.8 银染  28
      3.2.6.9 扩增产物的分析方法  28-30
4 结果与分析  30-45
  4.1 四川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A2交配型监测及鉴定  30-31
  4.2 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生理小种种类及组成分析  31-34
    4.2.1 生理小种种类  31-32
    4.2.2 小种分布及优势种群  32-34
    4.2.3 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间优势小种的变化  34
  4.3 四川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抗药性检测  34-35
  4.4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35-38
    4.4.1 不同光照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5-36
    4.4.2 不同营养条件对孢子囊萌发的影响  36-37
    4.4.3 不同PH条件对孢子囊萌发的影响  37-38
  4.5 四川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病原菌群体遗传多样性  38-45
    4.5.1 部分菌株SSR-PCR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8-40
    4.5.2 四川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病原菌株SSR基因型分析  40-43
    4.5.3 相似系数与聚类分析  43-45
5 讨论  45-48
  5.1 四川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A2交配型监测及鉴定  45
  5.2 四川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毒性基因鉴定和生理小种组成分析  45-46
  5.3 四川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抗药性检测  46
  5.4 外界环境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46-47
  5.5 四川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病原菌群体遗传多样性  47-48
6 结论  48-50
参考文献  50-54
附录A 药品的配制  54
附录B 凝胶的配制  54-55
附录C SSR引物的配制  55-56
致谢  56-5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7

相似论文

  1. 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及对呋喃虫酰肼的抗性风险评估,S435.112.1
  2. 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抗性与交互抗性多抗性及其抗性治理的研究,S451.2
  3. 小麦田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 (Steud.)Fernald)对精噁唑禾草灵抗药性的初步研究,S451.221
  4. 马铃薯甲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硫丹的抗性及其机理,S435.32
  5. 马铃薯甲虫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机理,S435.32
  6. 褐飞虱抗药性监测、对噻嗪酮的抗性风险评估及生化机理研究,S435.112.3
  7. 申嗪霉素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活性及抗性风险评估,S435.111
  8. 油菜田日本看麦娘的抗药性研究,S451.2
  9. 小麦田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 (Steud.)Fernald)对精噁唑禾草灵抗药性的初步研究,S451.221
  10. 大豆孢囊线虫扩展蛋白基因expansin的克隆和分析及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S565.1
  11. 江苏地区几个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鉴定及基因型分析,S511
  12. 我国不同地理种群登革热媒介伊蚊和丹东三带喙库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R184
  13. 东北地区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生理分化和遗传多态性研究,S435.131
  14. 福寿螺不同地理种群抗药性及其生理生化差异研究,S433
  15. TAU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R737.9
  16. 结核分枝杆菌对氟喹诺酮耐药现状及动态演变研究,R521
  17. 川芎嗪对人骨肉瘤U-2OS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R285
  18. 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主要病媒生物分布及德国小蠊的抗药性监测,R184
  19. 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ABC转运蛋白(ABCT)基因功能分析,S435.121
  20. 湖南省不同地区二化螟抗药性监测,S435.112.1
  21. 甘肃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物学特性和交配型初步研究,S435.3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薯类作物病虫害 > 马铃薯(土豆)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