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宝鸡陈仓黑社火调查研究

作 者: 姚欣杰
导 师: 孙航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黑社火 文化背景 艺术形态 文化内涵
分类号: K8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4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黑社火,是一种在夜间耍闹的社火,主要流传于宝鸡陈仓西山地区,是宝鸡众多社火种类中的一个独特品种。本文以黑社火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查为基础,从黑社火的生存背景、历史源流、传承载体、组织程序、表演过程、节目类型、曲调来源、音乐形态分析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对黑社火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黑社火文化背景考察。首先对黑社火的生存背景从自然环境、建制沿革、文化生态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对于当地的文化生态,又着重从农林交贸、语言、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包括居住、饮食、婚丧、节日)四个角度进行了逐一阐述;其次以社火的起源和发展为切入点,梳理出了黑社火的历史源流及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兴衰历程。第二章:黑社火概貌。主要包括黑社火的组织机构、组织程序、表演过程、节目类型四个方面。笔者首先介绍了黑社火的传承载体——社火会,包括社火会的人员构成、任务和活动等;其次详细介绍了黑社火从参神、请社火、耍社火、沿门逐疫到谢将的整个组织程序;再次介绍了黑社火从开场到结束的整个表演过程:最后介绍了黑社火中垫场曲、文场、武场三种节目类型及常用剧目。第三章:艺术形态。包括黑社火中歌、舞、乐三种表演形式的艺术形态。笔者首先论述了黑社火中歌(包括引言歌、小曲子、大曲子)的曲调来源;其次对黑社火中歌和乐做了详细的音乐形态分析,包括唱腔的调式音阶、结构特征、旋法特征、节奏节拍,伴奏的伴奏乐器和伴奏形式;最后对黑社火中三种不同节目类型中的舞蹈形态,从服饰道具和基本舞步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一论述。第四章:文化内涵。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黑社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挖掘。首先论述了黑社火的社会功能,包括宗教祭祀、娱乐、教育、调节凝聚四个方面;其次分别论述了黑社火中所包含和体现的傩文化层、亚戏曲文化层、戏曲文化层及现代文化层四个文化层面;最后,由于黑社火表演中包含了不同种类的唱腔、舞蹈和伴奏形式,笔者最终将其归结为不同种类歌、舞、乐完美结合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绪论  9-13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9-10
  二、有关社火的研究成果综述  10-11
  三、研究方法  11-13
第一章 文化背景  13-23
  第一节 生存背景  13-17
    一、自然环境  13
    二、建制沿革  13-14
    三、文化生态  14-17
  第二节 历史源流  17-23
    一、社火考源  17-20
    二、黑社火的兴衰历程  20-23
第二章 黑社火概貌  23-41
  第一节 黑社火的传承载体——社火会  23-28
    一、社火会的人员构成  23-26
    二、社火会的任务与活动  26-28
  第二节 黑社火的活动程序  28-32
    一、参神  28
    二、请社火  28-29
    三、耍社火  29
    四、沿门逐疫  29-30
    五、谢将  30-32
  第三节 黑社火的表演过程  32-37
    一、表演过程  32-33
    二、表演现场实录  33-36
    三、表演特点  36-37
  第四节 黑社火的节目类型  37-41
    一、垫场曲  37-38
    二、文场(软场)  38-39
    三、武场(硬场)  39-41
第三章 艺术形态  41-67
  第一节 曲调来源  41-44
    一、引言歌和小曲子的曲调来源  41-43
    二、大曲子的曲调来源  43-44
  第二节 音乐形态分析  44-63
    一、唱腔部分  44-61
    二、伴奏部分  61-63
  第三节 舞蹈形态  63-67
    一、舞狮和跑旱船  64
    二、引言歌中的舞蹈  64-65
    三、文场中的舞蹈  65-66
    四、武场中的舞蹈  66-67
第四章 文化内涵  67-75
  第一节 多重社会功能的民间传统文化  67-71
    一、宗教祭祀功能  67-69
    二、娱乐功能  69
    三、教育功能  69-70
    四、调节凝聚功能  70-71
  第二节 多层文化的历史积淀  71-73
    一、底层——傩文化层  71
    二、中间层——亚戏曲文化层  71-72
    三、上层——戏曲文化层  72
    四、扰土层——现代文化层  72-73
  第三节 多种传统民间艺术的完美结合  73-75
结语  75-79
参考文献  79-85
附录  85-101
致谢  101-10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3

相似论文

  1. 云烟高端品牌个性化文化内涵研究,F273.2
  2. 非主流文化对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524
  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H195
  4. 汉语最新词语透析,H136
  5. 浅谈英语新闻特点及其汉译,H315.9
  6. 泰山碧霞祠道教音乐研究,J608
  7. 中德色彩词汇比较,H136
  8. 云南建水紫陶造型艺术研究,J527
  9. 汶河大鼓兴衰论(1949-2009),J826
  10. 文化背景知识对高中生英语阅读的影响调查,G633.41
  11.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语言特征及成因比较,H310.1
  12. 昆明近郊农家乐室内外空间艺术形态研究,F592.7
  13. 中学英语文化内涵词教学研究,H319.3
  14. 文化背景下的汉语新词英译,H315.9
  15. 从翻译目的论的目的原则解读《简·爱》两个中译本的翻译策略,H315.9
  16. 民国时期摄影的文化背景,J409.2
  17.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基督教文化的译介,I046
  18. 唐五代宋初词中“外望”意象分析,I207.22
  19. 《歧路灯》人物形象研究,I207.41
  20. 唐朝与新罗时期的诗歌交流,I207.22
  21. 解构主义思潮对现代艺术形态的影响,J0-05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风俗习惯 > 中国风俗习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