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汶河大鼓兴衰论(1949-2009)

作 者: 于言华
导 师: 王耀华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汶河大鼓 兴衰 地理文化背景 音乐自身 观众审美
分类号: J8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汶河大鼓是鲁中南土生土长的民间曲艺,又名“大鼓书”,用泰安方言演唱,唱腔高拔、诙谐幽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汶河大鼓既保持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又借鉴姊妹艺术的特点来丰富完善自己,形成了风格独特、别具韵味的艺术特点。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汶河大鼓“兴—衰—复苏”三个时期的剖析,为在现代社会中的传统文化如何保存与传承提供一个参考。另外,作为属于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借用不同学科的视角,本文在民族音乐学的基础上,借鉴美学知识对其进行解析,采用“局内人”、“局外人”双视角,以多角度、多层面的视野对汶河大鼓的兴衰进行剖析,从地理政治文化背景、汶河大鼓自身艺术特点、观众审美心理变化的三个角度归纳总结,试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大鼓研究的文化理论。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
Abstract  3-4
中文文摘  4-7
目录  7-9
绪论  9-19
  一、选题缘由  9-10
  二、研究综述  10-16
  三、研究意义  16-17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7
  五、论文相关概念界定  17-19
第一章 汶河大鼓兴盛期(1949年-20世纪60年代初)  19-39
  第一节 地理文化概况及政治经济背景  19-21
    一、大汶口地区的地理人文概况  19-20
    二、政治经济背景  20-21
  第二节 兴盛期汶河大鼓的艺术特点  21-33
    一、念白  21-25
    二、唱腔艺术特点  25-29
    三、伴奏  29-32
    四、"一人多角"的表演形式  32-33
  第三节 观众审美因素  33-37
    一、言不尽意  34
    二、善恶分明的情感共鸣  34-35
    三、自我观的鼓舞  35-36
    四、不拘俗套的剧情  36-37
  第四节 本章小结  37-39
第二章 汶河大鼓衰落期(文化大革命-2004)  39-47
  第一节 政治经济背景  39-40
    一、"文革"的文艺萧条期  39
    二、改革开放到2004年的经济迅猛发展期  39-40
  第二节 汶河大鼓自身的因素  40-42
    一、陈陈相因的艺术表现手法  40-41
    二、变化中重蹈覆辙  41-42
  第三节 观众审美因素  42-45
    一、从适应到厌倦  43
    二、反馈信息的传播  43-44
    三、稳定性与变异性  44-45
  第四节 本章小结  45-47
第三章 汶河大鼓复苏期(2004-2009)  47-69
  第一节 政治文化背景  47-49
    一、夕阳红艺术团的建立  47-48
    二、风起云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48-49
  第二节 汶河大鼓的变化发展  49-62
    一、传统基础上求创新  49-59
    二、推陈出新  59-61
    三、发展与传承  61-62
  第三节 观众审美心理变化  62-66
    一、孩提时的记忆  63
    二、"真真假假"的艺术真实观  63-64
    三、看戏、听戏的双重鉴赏观  64-65
    四、是非分明的情感基调  65-66
    五、以人为中心  66
  第四节 本章小结  66-69
结论  69-73
附录  73-75
参考文献  75-79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79-81
致谢  81-83
个人简历  83

相似论文

  1. 三都澳港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前瞻,F552
  2. 通江连海:明清时期中原商镇与水运网络的兴衰研究,K248
  3. 生态环境与郑州商城之关系浅探,K878.3
  4. 科技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兴衰,N095.12
  5. 戏剧审美接受心理研究纲要,J801
  6. 国大党的兴衰与印度政党政治的发展,D735.1
  7. 美国因素与魏玛共和国的兴衰,K516.43
  8. 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K239.21
  9. 日本“清乐”研究,J609.313
  10. 清至民国时期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若干问题研究,K249
  11. 传播与国运,G206.3
  12. 从人地关系角度看夏朝的兴衰,K222
  13. 清代草原边城,K249
  14. 民国时期的重庆钱庄业,F832.96
  15. 古代社会大国的兴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820
  16. 春秋时期的赵氏家族,K225
  17. 国民党敌后战场述论,K265
  18. 我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兴衰及其启示,F426.474
  19. 论“玉堂酱园”的历史演变及其新世纪的发展战略,F729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莆田田径运动“兴衰”主要因素的社会学研究,G82

中图分类: > 艺术 > 戏剧艺术 > 中国戏剧艺术 > 曲艺艺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