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硒锌交互对茶叶亚细胞中硒锌分布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作 者: 杜倩
导 师: 王昌全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土壤学
关键词: 茶叶 硒锌交互 亚细胞 PPO
分类号: S57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2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茶叶是一种健康饮料,富含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开发兼具硒、锌两种矿质营养元素的“富硒富锌茶”有利于人体安全高效地补充硒、锌元素,增强人体健康。硒、锌元素在茶叶中的分布,特别是在亚细胞中的分布直接影响茶叶浸泡过程中的释放量,同时也受到茶叶生长发育的影响。多酚氧化酶(PPO)作为茶叶体内的生理活性酶,在茶树生理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活性与硒、锌在茶叶中的分布密切相关。针对目前硒、锌及其交互对茶叶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影响,以及硒、锌在亚细胞中的分布状况均未见报道的现状,本研究通过叶面喷施硒、锌,研究了不同喷施浓度硒、锌及其配比、不同季节以及不同采摘时间下硒、锌在茶叶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茶叶PPO活性表现为夏季较高,春季次之,秋季最低。春、夏、秋三季茶叶在单硒、单锌处理后8d、16d和24d采摘,其PPO活性均在Se(100~200μg/mL)、Zn(0.4~0.8%)处理下相对较高,在Se 400μg/mL和Zn 1.2%处理下,PPO活性较对照无明显提高。不同浓度硒锌配合处理下,喷施后8d、16d以及24d三季茶叶PPO活性都表现为在Zn(0.4~0.8%)与Se(100~200μg/mL)配合下相对较高,高浓度的Se(400μg/mL)与Zn(0.8~1.2%)配比下,各季茶叶PPO活性较对照无显著增加。随着采摘时间的延长,无论是单施还是硒锌交互处理下,三季茶叶的PPO活性均随着采摘时间的延长先呈较大幅度增加后趋于平缓上升的趋势,喷施后16d和24d采摘时茶叶PPO活性较高,表明PPO活性在喷施后2周采摘效果较好。(2)茶叶亚细胞各组分中硒含量均表现为春季较高,夏季其次,秋季最低。单硒处理下,春、夏、秋三季茶叶亚细胞中细胞壁部分(F1)、膜和细胞器部分(F2)、可溶性部分(F3)硒的积累效应均在Se(200~400μg/mL)处理下最为显著。春季茶叶喷硒处理后8d,F2中硒含量显著高于F1,而F1明显高于F3,喷施后16d和24d,硒的分布规律呈现出F1>F2>F3的特点,但F3的绝对含量仍随喷施浓度的提高而增加,这表明,喷硒处理后初期积累的硒多用于膜和细胞器的构造,而随着时间的延长,硒开始逐步向细胞壁部分(F1)和可溶性部分(F3)转移;夏、秋两季茶叶在各采摘时间的硒分布规律均呈现出F1>F2>F3的特点。单锌处理下,亚细胞各组分的硒含量总体水平较低,且随着锌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降低,但均比对照处理高,其累积效应在低中锌(0.2~0.4%)处理下相对明显,三季茶叶亚细胞各组分的硒分布规律均表现为F1>F2>F3,不同的采摘时间下,其分布特点基本相似。同一浓度的单硒、单锌处理下,三季茶叶各组分的硒含量均随着采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硒分布的时间效应在喷施后8d和16d的中高硒(200~400μg/mL)和低中锌(0.2~0.4%)处理下效果较好。不同浓度的硒锌配比处理下,春、夏、秋三季茶叶亚细胞各组分的硒含量均在100~400μg/mL的Se与0.4~0.8%的Zn配比时相对较高,而高锌(1.2%)与不同浓度的硒配比时,其亚细胞各组分硒的累积效应不甚明显;同时亚细胞各组分的硒分布规律与单硒处理的结果类似。同一硒锌交互浓度,不同采摘时间下,三季茶叶的硒含量均随采摘时间的延长表现为不同幅度的下降趋势,以喷施后8d和16d采摘,效果相对较好。(3)茶叶亚细胞中的锌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规律与硒含量较相似,均表现为春季含量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单锌处理下,春、夏、秋三季茶叶亚细胞各组分锌含量均随着锌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以Zn(0.8~1.2%)处理下各组分锌含量相对较高。春、夏季茶叶在喷锌后8d和16d,锌分布规律呈现出F3>F1>F2,喷施后24d则表现为F1>F3>F2的趋势,表明在喷施处理后中后期锌逐渐由可溶性部分向细胞壁部分转移,可能参与植物的防御反应以及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和识别反应,在养分的吸收、交换、固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秋季茶叶在各采摘时间下都表现为F1>F3>F2的分布趋势,但F1的锌分配比例随锌浓度的提高而降低,表明随着锌浓度的提高锌的积累发生了转移,逐渐向F3累积。单硒处理下,各季节茶叶亚细胞各组分锌含量整体都偏低,且随着硒浓度的提高而呈下降的趋势,但都高于对照,表明高浓度(400μg/mL)的硒对锌的吸收累积无明显效应。同一单硒、单锌浓度下,三季茶叶亚细胞各组分的锌含量均随着采摘时间的延长呈降低的趋势,都在喷施后8d和16d,以中高浓度(0.8~1.2%)Zn和中低浓度(50~100μg/mL)Se处理下促进效果相对明显。不同浓度的硒锌交互处理下,春、夏、秋三季茶叶的亚细胞锌含量均在Zn(0.4~1.2%)与中浓度Se(100~200μg/mL)配比时较高,而与高浓度Se(400μg/mL)配比对锌含量的提高无明显效应,且其亚细胞各组分的锌分布规律与单锌处理的结果类似。从采摘时间来看,同一硒锌交互处理下,三季茶叶各组分的锌含量都随着采摘时间的延长呈不同幅度的降低趋势,同时较高浓度的锌(0.4~1.2%)与中浓度的硒(100~200μg/mL)配比时喷施后8d和16d的时间效应最为明显。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草鱼呼肠孤病毒vp5、vp7基因cDNA的克隆、表达及VP5、VP7蛋白亚细胞定位研究,S941.41
  2.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3. 单细胞中光敏化单态氧的间接成像,Q2-3
  4. 氮磷钾配施对茶树生理代谢和茶叶品质的影响,S571.1
  5. 转录因子在棉纤维起始期的表达特征及三个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Q943
  6. 茶叶消费者行为特征及营销策略分析,F274
  7. 玉米光周期敏感基因ZmELF4的克隆及功能验证,S513
  8. 小麦Na~+/H~+逆转运蛋白TaNHX2的功能验证及功能域分析,S512.1
  9. ABA诱导的OsDMI3基因的表达分析与亚细胞定位,S511
  10. ABA诱导的玉米叶片ZmCCaMK活性研究及亚细胞定位,S513
  11. 柔嫩艾美耳球虫棒状体颈部蛋白2(EtRON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初步研究,S852.7
  12. 栽培大豆和滩涂野大豆及其杂交后代苗期耐盐性与NHX1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S565.1
  13. 华东地区典型有机农业产地环境与产品品质的研究,S571.1
  14. 栽培大豆和滩涂野大豆及其杂交后代CLC1基因鉴定和功能的初步研究,S565.1
  15. 水稻Rho GDP解离抑制因子OsRhoGDI2基因功能的初步鉴定,S511
  16. 绿色贸易壁垒对安徽省茶叶出口的影响研究,F426.82
  17. APOBEC-3F和-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细胞中定位研究,R512.62
  18. NYD-SP15的亚细胞定位和对细胞增殖的影响,Q26
  19. 模拟酸雨条件下汞在土壤—薹菜系统中的分布及迁移转化规律,X50
  20. 福建省茶叶产业化融资体系实证研究,F426.82
  21. 卢旺达茶叶及其提取物中化学组成的研究,TS27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饮料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