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走马胎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走马胎多糖对SD大鼠体内血栓形成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 者: 刘艳方
导 师: 周定刚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基础兽医学
关键词: 走马胎多糖 走马胎皂苷 走马胎生物碱 病理模型 血栓形成
分类号: R28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走马胎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全株具有活血化瘀等功效,为民间常用的跌打伤科药。目前该科属植物的研究报道很少,有关走马胎对动物体内血栓形成影响的研究国内外更鲜见报道。据此,本文实施以下相关试验:试验一走马胎有效成分多糖、皂苷和生物碱的提取和含量测定。本文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走马胎的总多糖、总皂苷和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作为对照品,走马胎多糖含量约为2.30%;以人参皂苷Rg1为对照品,走马胎皂苷含量约为1.01%;以氧化苦参碱为对照品,走马胎生物碱含量约为0.28%。试验二走马胎影响血栓形成的有效成分筛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走马胎三种提取物在体外均能显著延长RT、APTT、PT,并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与走马胎多糖组比较,走马胎皂苷组、走马胎生物碱组PT、APTT、RT显著缩短,抗凝血酶活性减弱;在光密度试验中,以走马胎多糖效果最好。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本试验锁定走马胎多糖作为进一步研究抑制血栓形成的活性成分。在走马胎影响血栓形成的有效成分筛选的基础上,观察走马胎提取液对病理模型SD大鼠体内凝血系统、血液流变学和肺组织损伤的影响。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病理模型组、生理盐水组、三七总皂苷(PNS)药物组和走马胎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708mg多糖/kg、354mg多糖/kg、177mg多糖/kg)。上午9时,按1ml/100g WB剂量,分别用走马胎多糖给高、中、低剂量中药组大鼠灌胃,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于同一时间分别灌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高、中、低剂量组和模型组于每日上午10时在相同部位按0.08 mg/kg WB剂量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每日1次,连续12 d。最后一天注射肾上腺素后,取大鼠血及肺脏进行有关指标和肺组织病变观察。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病理模型组SD大鼠体内PT、APTT显著缩短(P<0.05),HGB和HCT显著升高(P<0.01)。光镜观察显示,肾上腺素诱导的病理模型组其肺泡隔明显增厚,肺泡隔和肺泡腔内可见大量血细胞漏出,肺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部分肺泡塌陷、不张;与病理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SD大鼠体内PT、APTT和RT均显著延长(P<0.05、P<0.01),Fg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HCT和HGB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肺泡结构损伤轻微,肺泡隔厚度明显改善,肺泡腔内清晰,但仍可见少量血细胞漏出。综上所述,走马胎多糖通过延长动物体内PT、APTT、TT和RT,降低血浆Fg含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减小红细胞压积,抑制机体内、外源性凝血过程,改善血液黏度,从而阻止血栓形成和减轻肺组织损伤。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缩略词及英汉对照  8-14
前言  14-16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6-24
  中药有效成分干扰血栓形成研究概况  16-24
    1 抑制血液凝固  16-18
      1.1 抑制凝血酶的作用  17
      1.2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17-18
    2 抑制血小板的形成  18-21
      2.1 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AA)的途径  18-19
      2.2 增加血小板内环化腺苷磷酸(cAMP)  19
      2.3 血小板糖蛋白复合物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19-20
      2.4 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受体拮抗剂  20
      2.5 一氧化氮(NO)供体  20-21
    3 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21-23
      3.1 促进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I_2(PGI_2)的释放  21-22
      3.2 抑制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内皮素(ET-1)的释放  22-23
    4 展望  23-24
第二部分 本试验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24-25
第三部分 试验研究内容  25-57
  第一章 走马胎提取物中总多糖的含量测定  25-30
    1 材料和仪器  25
      1.1 药品和仪器  25
      1.2 分析仪器  25
    2 方法与结果  25-28
      2.1 溶液的配制  25-26
      2.2 测定方法  26
      2.3 方法学考察  26-28
        2.3.1 线性考察  26-27
        2.3.2 精密度试验  27
        2.3.3 重现性试验  27
        2.3.4 样品溶液的稳定性  27
        2.3.5 回收率试验  27-28
    3 讨论  28-30
      3.1 除蛋白试剂的确定  28
      3.2 最佳波长的选择  28-30
  第二章 走马胎提取物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30-35
    1 材料和仪器  30
      1.1 药品和仪器  30
      1.2 分析仪器  30
    2 方法与结果  30-33
      2.1 溶液的配制  30
      2.2 测定方法  30-31
      2.3 方法学考察  31-33
        2.3.1 线性考察  31
        2.3.2 精密度试验  31-32
        2.3.3 重现性试验  32
        2.3.4 样品溶液的稳定性  32
        2.3.5 回收率试验  32-33
    3 讨论  33-35
      3.1 比色条件的确定  33-34
        3.1.1 最佳显色时间的确定  33-34
        3.1.2 最佳显色温度的确定  34
      3.2 最佳波长的选择  34-35
  第三章 走马胎提取物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35-40
    1.材料和仪器  35
      1.1 药品和仪器  35
      1.2 分析仪器  35
    2 方法与结果  35-38
      2.1 溶液的配制  35-36
      2.2 测定方法  36
      2.3 方法学考察  36-38
        2.3.1 线性考察  36-37
        2.3.2 精密度试验  37
        2.3.3 重现性试验  37
        2.3.4 样品溶液的稳定性  37
        2.3.5 回收率试验  37-38
    3 讨论  38-40
      3.1 比色条件的确定  38-39
        3.1.1 缓冲溶液pH值的确定  38
        3.1.2 酸性染料用量的确定  38-39
      3.2 最佳波长的选择  39-40
  第四章 走马胎提取物的成分检测  40-41
    1 药品和试剂  40
    2 走马胎多糖的检测方法与结果  40
    3 走马胎皂苷的检测方法与结果  40
    4 走马胎生物碱的检测方法与结果  40-41
  第五章 走马胎影响血栓形成的有效成分筛选  41-46
    1 材料  41-42
      1.1 药品与试剂  41
      1.2 溶液配制  41-42
    2 试验方法  42-43
      2.1 大鼠体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rr)的测定  42
      2.2 大鼠体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的测定  42
      2.3 大鼠体内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的测定  42
      2.4 对复钙凝血时间(recalcification time,RT)的测定  42
      2.5 走马胎提取物对凝血酶活性的抑制试验  42-43
        2.5.1 血浆和提取物  42-43
        2.5.2 提取物和凝血酶  43
      2.6 样品抗凝血性能的评价  43
    3 结果与分析  43-44
      3.1 走马胎提取物对APTT、PT、RT的影响  43-44
      3.2 走马胎提取物对凝血酶活性的抑制试验  44
      3.3 走马胎提取物抗凝血性能的评价  44
    4 讨论  44-46
  第六章 走马胎多糖对SD大鼠体内血栓形成和肺损伤的影响  46-57
    1 试验材料  46
      1.1 药品与试剂  46
      1.2 试验动物  46
      1.3 主要仪器  46
    2 试验方法  46-49
      2.1 模型复制及给药  46-47
      2.2 样品处理及观察指标  47
      2.3 检测方法  47
      2.4 走马胎提取液对体内凝血系统的影响  47
      2.5 大鼠体内Fg含量的测定  47-48
        2.5.1 纤维蛋白制备  47-48
        2.5.2 纤维蛋白含量测定  48
      2.6 大鼠体内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  48
      2.7 肺组织病理光镜检查  48
      2.8 统计方法  48-49
    3 结果与分析  49-53
      3.1 走马胎多糖对大鼠体内PT、TT、APTT、RT和Fg的影响  49
      3.2 走马胎多糖对大鼠体内RBC、HGB、MCV、HCT和WBC影响  49-50
      3.3 走马胎多糖对大鼠体内RDW、MPV、PDW、PCT和LPCR的影响  50
      3.4 走马胎多糖对大鼠体内LYM、LYM%、GRAN、GRAN%和RDW%的影响  50-51
      3.5 走马胎多糖对大鼠体内MCHC、MCH、MID%和MID的影响  51
      3.6 病理变化结果  51-53
        3.6.1 病理剖检变化  51-52
        3.6.2 病理组织学变化  52-53
    4 讨论  53-57
      4.1 SD大鼠皮下注射Adr形成肺组织损伤模型的评价  53-54
      4.2 走马胎提取液对大鼠体内凝血系统的作用  54-55
      4.3 走马胎提取液对大鼠体内血液黏度的作用  55-57
第四部分 结论  57-58
参考文献  58-65
致谢  65

相似论文

  1. 陈淑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PTS的临床研究,R249
  2. 导管溶栓治疗早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R654.4
  3. 彩超引导下经右颈内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价值,R445.1
  4. 三妙散加味配合纤溶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R259
  5. 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浆蛋白标志物的初步探讨,R543.6
  6. 补阳还五汤及主要有效部位对大鼠动脉血栓形成TXA_2、PGI_2的作用及抗血小板的研究,R285.5
  7. 清热散瘀汤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R259
  8. 康脉Ⅱ号胶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R259
  9.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用药规律研究,R259
  10. 康脉Ⅱ号胶囊治疗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R274.1
  11. 携P-选择素单抗靶向微泡结合对比超声评价动脉早期血栓效果的研究,R543.5
  12. 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R285
  13. 健脑颗粒治疗脑动脉硬化机理初探,R277.7
  14. 家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的建立及血脂康的干预作用,R965
  15. Aβ25-35联合D-半乳糖诱导老年性痴呆复合模型的建立及中药干预研究,R285.5
  16. 兔颈静脉血栓形成对颅内循环系统的影响,R543.6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P-选择素、溶酶体膜蛋白与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变化及意义,R654.3
  18. 蛋白S基因多态性和血浆蛋白S水平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R543
  19.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R657.3
  20. 猪附红细胞体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及小鼠病理模型的建立,S858.28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中药实验药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