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健脑颗粒治疗脑动脉硬化机理初探

作 者: 丁亚军
导 师: 沈明勤
学 校: 江苏大学
专 业: 生药学
关键词: 脑动脉硬化 健脑颗粒 抗血栓形成 PC12细胞 急性毒性试验
分类号: R277.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整体动物和体外细胞生物学实验,从整体动物、组织、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不同水平,观察中药健脑颗粒脑动脉硬化的防治及对受损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理。方法:1.采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法复制大鼠脑动脉硬化模型:以双肾双夹法制备肾性高血压模型、再喂饲高脂饲料制成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大鼠脑动脉硬化模型,观察血压、血脂,血浆NO、ET、TXB2、6-Keto-PGF1G水平等的变化,结合脑血管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作为确认模型形成的综合观测指标。2.取上述脑动脉硬化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桂利嗪)对照组及健脑颗粒治疗给药和预防给药的大、小剂量组,另设伪手术对照组作为正常对照。造模给药14周后,检测并记录各组大鼠的血压、心率、脑血流,分别测定血清抗氧化水平(SOD、MDA、GSH-PX)、脂质水平(TC、TG、HDL-C、LDL-C)等相关指标及血浆中NO、ET、TXB2、6-Keto-PGF等的含量,观察脑指数、脑含水量的变化,同时测定脑组织中NO、ET含量及其抗氧化水平(SOD、MDA、GSH-PX),并用原位杂交法观察用药后对脑神经细胞iNOS mRNA、ET-1 mRNA表达的影响,对脑血管及脑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观测对脑血管、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与修复作用。3.采用低糖DMEM培养液建立PC12细胞的低糖模型、连二亚硫酸钠造成PC12细胞缺氧损伤模型、H2O2造成PC12细胞自由基损伤模型,分别给予健脑颗粒各浓度药液及大、中、小灌胃剂量的含药血清进行干预,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测定各组上清LDH活力,并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4.采用灌胃给药法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初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使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法成功建立大鼠脑动脉硬化模型,模型大鼠的血压、血脂明显升高,ET/NO、TXB2/6-Keto-PGF比值也明显上升,且脑血管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与患者的临床病理改变相仿。2.整体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健脑颗粒治疗给药和预防给药大、小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脑动脉硬化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减缓心率,明显提高模型大鼠的脑血流量;降低血浆ET/NO,TXB2/6-Keto-PGF比值,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及LDL-C/HDL-C比值;明显提高血清SOD和GSH-PX活力,同时降低MDA含量;能明显降低脑指数、脑含水量及脑组织中NO、ET含量,降低脑神经细胞iNOSmRNA、ET-1 mRNA的表达;对脑组织抗氧化水平也能有所改善;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表明健脑颗粒能明显抑制脑组织缺血性病变和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状的形成,这些可能是健脑颗粒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主要作用机理。3.体外实验结果表明:缺糖、缺氧、自由基损伤后的PC12细胞活力下降,LDH活力明显增高;健脑颗粒药液及含药血清可使细胞活力增强,LDH活力降低;形态学观察也证实,给予健脑颗粒药液或含药血清能明显减轻缺糖、缺氧、自由基损伤的PC12细胞形态学的变化,表现为细胞折光性较好,细胞碎片形成减少。4.小鼠一日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量为262.5g生药/kg,此剂量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210倍,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结论:健脑颗粒具有调节血压、血脂,减缓心率,增加脑血流,缓解脑水肿,抗血栓形成,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对脑动脉硬化及其并发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且服用安全。

全文目录


摘要  6-9
ABSTRACT  9-17
缩略词表  17-18
第一章 绪论  18-35
  1.1 现代医学对脑动脉硬化的认识  18-24
    1.1.1 脑动脉硬化的发病原因  18-21
    1.1.2 脑动脉硬化的发病机理  21-24
  1.2 中医药对CAS的认识与研究概况  24-28
    1.2.1 祖国医学对脑动脉硬化的认识  24
    1.2.2 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  24-25
    1.2.3 中医药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机理研究  25-28
  1.3 脑动脉硬化模型现代研究进展  28-29
  1.4 中医药治疗CAS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29-30
  1.5 本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30-31
  参考文献  31-35
第二章 脑动脉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  35-44
  2.1 主要实验材料  35-36
    2.1.1 实验动物  35
    2.1.2 药物与试剂  35
    2.1.3 主要仪器  35-36
  2.2 实验方法  36
    2.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36
    2.2.2 分组及给药方法  36
  2.3 指标检测  36-39
    2.3.1 血压的检测  36
    2.3.2 血清脂质水平的检测  36
    2.3.3 血浆NO、ET、TXB_2、6-Keto-PGF_(1α)水平的测定  36-38
    2.3.4 脑血管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  38-39
  2.4 数据分析  39
  2.5 结果  39-41
    2.5.1 血压的变化  39
    2.5.2 血清脂质水平的变化  39-40
    2.5.3 血浆NO、ET、TXB_2、6-Keto-PGF_(1α)含量水平的变化  40-41
    2.5.4 脑血管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  41
  2.6 讨论  41-43
  2.7 本章小结  43
  参考文献  43-44
第三章 健脑颗粒对脑动脉硬化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及机理研究  44-70
  3.1 主要实验材料  44-45
    3.1.1 实验动物  44
    3.1.2 药物与试剂  44-45
    3.1.3 主要仪器  45
  3.2 实验方法  45-46
    3.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45
    3.2.2 分组及给药方法  45-46
  3.3 指标检测  46-50
    3.3.1 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变化  46
    3.3.2 大鼠血压、心率和脑血流的记录  46
    3.3.3 大鼠血清MDA、SOD、GSH-PX的测定  46-47
    3.3.4 血清脂质水平的测定  47
    3.3.5 血浆NO、ET、TXB_2、6-Keto-PGF_(1α)水平的测定  47
    3.3.6 脑指数、脑含水量的测定  47
    3.3.7 脑血管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  47-48
    3.3.8 脑组织NO、ET及MDA、SOD、GSH-PX的测定  48-49
    3.3.9 脑神经细胞iNOS mRNA、ET-1 mRNA表达的原位杂交检测  49-50
  3.4 数据分析  50
  3.5 结果  50-61
    3.5.1 实验大鼠一般情况  50-51
    3.5.2 健脑颗粒对血压、心率、脑血流的影响  51-53
    3.5.3 健脑颗粒对血清MDA、SOD、GSH-PX的影响  53-54
    3.5.4 健脑颗粒对血清脂质水平的影响  54-55
    3.5.5 对血浆NO、ET、TXB_2、6-Keto-PGF_(1α)含量水平的影响  55-58
    3.5.6 健脑颗粒对脑指数、脑含水量的影响  58
    3.5.7 脑血管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  58-59
    3.5.8 健脑颗粒对脑组织NO、ET含量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  59-60
    3.5.9 对大鼠脑神经细胞iNOS mRNA、ET-1 mRNA表达的影响  60-61
  3.6 讨论  61-68
    3.6.1 健脑颗粒处方的中医药理论依据  61-62
    3.6.2 健脑颗粒对脑动脉硬化模型大鼠的影响  62-68
  3.7 本章小结  68
  参考文献  68-70
第四章 健脑颗粒药液及含药血清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70-81
  4.1 主要实验材料  70-71
    4.1.1 实验动物  70
    4.1.2 细胞株  70
    4.1.3 药物与试剂  70-71
    4.1.4 主要仪器  71
  4.2 方法  71-73
    4.2.1 含药血清的制备  71
    4.2.2 PC12细胞的复苏和培养  71-72
    4.2.3 实验方法  72-73
  4.3 观察指标  73-74
    4.3.1 形态学观察  73
    4.3.2 上清LDH活力测定  73-74
    4.3.3 MTT法细胞存活力测定  74
  4.4 数据分析  74
  4.5 结果  74-78
    4.5.1 健脑颗粒药液及含药血清对PC12细胞缺糖损伤的影响  74-75
    4.5.2 健脑颗粒药液及含药血清对PC12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  75-77
    4.5.3 健脑颗粒药液及含药血清对PC12细胞自由基损伤的影响  77-78
  4.6 讨论  78-80
  4.7 本章小结  80
  参考文献  80-81
第五章 健脑颗粒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81-84
  5.1 主要实验材料  81
    5.1.1 实验动物  81
    5.1.2 供试品  81
  5.2 实验方法  81-82
    5.2.1 预试验  81
    5.2.2 最大给药量测定试验  81-82
  5.3 结果  82
  5.4 讨论  82-83
  5.5 本章小结  83
  参考文献  83-84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84-86
  6.1 主要结论  84-85
  6.2 工作展望  85-86
附录  86-106
致谢  106-10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7
作者简历  107

相似论文

  1. 一种蛇毒组分对神经细胞的选择性毒性及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Q51
  2. 阿米洛利通过自噬途径保护PC12细胞的研究,R329
  3.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克仑特罗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96
  4. 不同中医治法对AD模型大鼠海马区GSK-3β表达的影响,R285
  5. 嗅鞘细胞培养液对神经样细胞RhoA活性和轴突生长的影响,R651.2
  6. RNA干扰GSK-3β基因表达对Nogo-A抑制PC12细胞轴突生长的影响,R346
  7. 红景天苷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和初步生物活性研究,R284.1
  8. 青藤碱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R285
  9. 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动脉硬化症气虚血瘀、脉络阻滞证的临床观察,R259
  10. 氟虫腈对PC12细胞毒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R114
  11.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参与鱼藤酮介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损伤,R736.6
  12. PC12细胞氧糖剥夺法模拟脑缺血预处理保护模型建立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研究,R741
  13. BDNF基因RNA干扰在帕金森氏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观察,R742.5
  14. IGF-1对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R742.5
  15. 二苯乙烯苷通过下调p38MAPK-p53通路保护MPP~+诱导的PC12细胞的凋亡,R742.5
  16. LPS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机制及EPA的防护作用研究,R742.5
  17. 持续性压力对PC12细胞增殖和细胞骨架蛋白表达的研究,R651.2
  18. 健脑软脉颗粒治疗脑动脉硬化症(肾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R277.7
  19. 兴奋性神经毒素KA诱导AD小鼠大脑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及阿魏酸的保护作用,R965
  20. 二苯乙烯苷通过调节ROS-NO通路保护6-OHDA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R285.5
  21. 健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及颈动脉斑块影响的研究,R277.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其他学科 >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