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粘膜嗜酸性粒细胞和粪便菌群的研究

作 者: 崔熠
导 师: 卢放根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消化内科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粘膜 嗜酸性粒细胞 肠道菌群
分类号: R574.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4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因为其病因不清楚,滞后了发病机制及治疗学研究的发展,因此,直接及间接的病因学研究成为UC的关键。随着亚洲地区工业化发展,UC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环境因素作为其发生原因受到高度重视。尤其近年来有关肠道粘膜天然免疫的研究发现粘膜表面有一套用于识别病原分子模型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的防御细胞,因为这一分子模型受体的存在,可耐受肠道正常细菌的存在及防止病原菌的侵入。UC是慢性粘膜炎症过程,与肠道菌群失调关系密切,若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对固有的粘膜天然免疫识别系统是一种异物刺激,可能诱发粘膜炎症。其次,UC是一种慢性炎症,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同时聚集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granulocyte,EG),EG是一种具有炎症效应功能、抗原提呈等多功能的天然免疫防御细胞之一。本研究对活动期及好转期UC患者结肠粘膜进行了EG的分析,了解EG与评判UC病情的其他指标的一致性,病理组织学特征与EG的关系,并通过这一初步分析了解EG在UC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可能提示的研究方向。其次,研究肠道菌群在不同期患者的组成情况,为阐明这种菌群的变化与环境及遗传的可能关系,设立居住环境及饮食结构相同的配偶为环境因素对照,一级亲属为遗传相关对照,达到了解肠道菌群在UC的组成同时,了解与疾病活动的关系及可能引起菌群失调的原因。同时,对UC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及粘膜组织中EG计数进行相关分析以了解其是否有关。方法:1.病例选择标准:选取2007年12月—2008年11月就诊于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45例,其中男26例,女29例,年龄18-53岁,平均34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一级亲属或配偶,以及无患者无关系的健康人志愿者。一级亲属为在与患者相同的环境下生活但不发病的有相似遗传背景的亲属或遗传背景不相关的配偶。2.疾病活动评价标准:CAI积分、EAI积分及组织病理学积分。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标准:HE染色,每个切片随机选取至少5个高倍视野(400倍)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取平均值。4.菌群分析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检测粪便菌群,双歧菌:BS培养基,乳杆菌:LBS培养基,肠杆菌:EMB培养基,肠球菌:TTC叠氮钠培养基,总需氧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高盐甘露醇培养基,拟杆菌:BDS培养基,酵母菌:虎红培养基。结果:1.溃疡性结肠炎活动组与好转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CAI、EAI、组织病理学积分在评价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程度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2.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粘膜组织中的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为主,活动组较好转组为重。固有层小血管病变和腺体病变以及隐窝脓肿的出现均以活动组为重。间质改变好转组稍多。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CAI积分为无明显关系,与EAI积分及组织病理学积分在活动期呈负相关趋势,好转期呈正相关趋势。4.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出现在活动期与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形成具有明显正相关,与灶性出血呈明显负相关,与其他病理学观察指标之间无明显关系。而好转期患者中,仅有杯状细胞消失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呈正相关,其余各项均无明显统计学相关性。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中乳杆菌在发作期患者和缓解期较一级亲属组、配偶组与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减少,且一级亲属组、配偶组及正常对照组,组间无明显差异。肠球菌在急性期患者组中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组,而缓解期患者组较其余三组均无明显变化。6.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肠菌变化相关性不明显。结论:1.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作为判断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或好转的指标。2.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菌群失调,在活动期和好转期都存在乳杆菌的减少,活动期肠球菌明显增多。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英文摘要  7-12
英文缩略词  12-13
前言  13-17
材料与方法  17-28
实验结果  28-39
讨论  39-43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9
综述  49-60
  参考文献  57-60
致谢  60-6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主持科研项目  61

相似论文

  1. 王嘉麟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疡性结肠炎的方药分析研究,R259
  2. 植物精油对仔猪生产性能、肠道微生物及免疫性能的影响,S828.5
  3. MMP-7和溶菌酶在DSS诱导的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S858.91
  4. 抗生素干预小鼠及菌群相关疾病患者肠道菌群蛋白组分研究,R446.5
  5.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一氧化氮呼气检测与血清ECP、IL-13、IL-8的关系,R562.25
  6. 艾迪莎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MMP-2和TNF-α表达的影响,R574.62
  7. 罗格列酮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PPARγ、NF-κB和TNF-α表达的影响,R574.62
  8.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发生关系的研究,R587.1
  9. 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与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R574.62
  10. 蓝莓及活性物质对肠道菌群失衡及肠癌作用的初步研究,R735.3
  11. 逍遥散干预慢性温和性不可预知应激大鼠盲肠菌群及组织研究,R285.5
  12. 苦荞醋、水杨酸铬(Ⅲ)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R587.1
  13. IL-22在TNBS诱导的小鼠早期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R574.62
  14. 英夫利西单抗对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R965
  15. 溃疡性结肠炎癌变小鼠模型中NF-κB和STAT3信号通路作用机制初探,R735.35
  16. 肠道菌群与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的关联性研究,R723
  17. 儿童哮喘危险因素和TIM基因多态性研究,R725.6
  18. 结核性脓胸的外科治疗及嗜酸性粒细胞变化临床分析,R655
  19.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过敏性休克大鼠器官中的作用及其表达规律,R593.1
  20. FLG基因突变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R562.25
  21. 中国东部地区15年内炎症性肠病患者流行病学变化,R57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 肠疾病 > 大肠疾病 > 结肠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