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青少年领导力形成规律探讨

作 者: 杨桂萍
导 师: 卢德平
学 校: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青少年领导力 青少年发展 学生组织 变革型领导力 人际交往
分类号: D43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43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青少年核心能力之一的领导力,影响着自身其他重要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根据国外青少年领导力相关理论,个体领导力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其小学或中学阶段,并且任何青少年都有领导潜力,在获得相关资源的情况下,其领导潜力都将得以开发和实现。因此,在青少年发展的合适阶段投入相应的领导力发展资源,既可促进青少年的长远发展也可有效避免资源投入的盲目性和低效率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分析国内青少年具体特征,将青少年领导力界定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个体通过充分利用相关资源以掌握一定能力,从而最终实现自我和团体目标的过程。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的是质的分析方法,即首先根据研究需要对41名高中和大学学生干部进行深度访谈,其次逐字整理所有访谈内容;最后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整理好的访谈材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本文通过分析和对比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组织中的学生干部的领导力特性和共性,共得出以下两方面结论:一方面,我国青少年领导力发展具有以下五个共性:①学校为学生领导力的发挥和发展提供了相应的资源;②早期经验是获得学生领导职务的关键因素之一;③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与领导力的发展相互促进;④青少年领导力发展影响其职业生涯的规划及其长远发展;⑤青少年领导多采用变革型和魅力型领导力方式。另一方面,在青少年早期和晚期的不同阶段,青少年领导力发展状况具有五方面差异,分别为:①大学比中学阶段需分配更多的时间予以学生工作;②大学比中学阶段有更大的自主空间;③大学比中学阶段有更多的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④大学和中学阶段遇到的困难的类型不同;⑤大学比中学阶段获得更多的外界支持。青少年为适应相关差异,顺利实现过渡,需要转换角色,从组织的基层做起。第三,学生组织的层级和功能不同,学生领导力的特征也有所差异。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3-4
Abstract  4-6
第一章 绪论  6-8
  第一节:问题的缘起  6-7
  第二节:研究的意义  7-8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8-14
  第一节:国内关于青少年领导力理论的研究综述  8-9
  第二节:国外关于青少年领导力理论的研究综述  9-14
第三章 研究设计  14-23
  第一节:概念界定  14-17
  第二节:相关理论及启示  17-19
  第三节:研究方法  19-23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23-41
  第一节:青少年领导力的总体状况  23-37
  第二节:青少年早期和晚期领导力的差异与过渡  37-41
第五章 建议及讨论  41-43
参考文献  43-44
致谢  44-45
附录1  45-52
附录2  52-57

相似论文

  1. 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2. 农村生源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G645.5
  3. 初中生人际交往恐惧的现状调查与团体干预,B844.2
  4. 中职生人际交往行为问题探究,G715.5
  5. 从游戏内人际交往活动看网络游戏成瘾及脱瘾,C912.3
  6. 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的心理地位、人际交往能力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B844.2
  7. 汉、回、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G78
  8. 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的同伴关系特点与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G635.5
  9. 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信任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B844.2
  10. 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学校认同过程研究,G640
  11. 初中生网络交往现状与对策研究,G635.5
  12. “双面人”:论虚拟社区中的自我呈现,C912.8
  13. 农业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C912.1
  14. 网络人际交往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C913.5
  15. SNS网站对青少年人际交往影响的研究,C913.5
  16. 初中生人际交往挫折研究,B844.2
  17.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倾向及其对策研究,G645.5
  18. 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人际培养对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G635.5
  19.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B844.2
  20. 初中生人际交往与自我概念关系研究,B844.2
  21. 阈下启动情绪对决策的影响,B842.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 > 中国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 > 青年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