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汉元成帝时期奏疏研究

作 者: 朱万东
导 师: 胡宝珍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汉元成帝时期 奏疏 儒生政治 儒学 义理 醇厚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治国理念的转变使儒生政治在汉元帝朝成为了现实,随着儒生地位的提高,儒学对社会的影响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所以本文以汉元成帝时期(公元前48—前8年)奏疏为研究对象,来探究儒学如何影响奏疏。文章主体部分为三章:第一章探讨了汉元成帝时期奏疏产生的时代背景。汉元成帝时期,社会走向了衰落:经济衰退、帝权旁落、官吏贪残不法。这种政治现实使奢侈风俗愈演愈烈。另外汉元、成帝实行儒生政治制度,提高了儒生的政治地位。本文认为以上这些转变的现实是元成帝时期奏疏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第二章探讨了汉元成帝时期奏疏的内容特点和文化渊源。第一节论述了汉元成帝时期奏疏重教化、尚礼制的现象与儒家政治文化理想的关系。通过对儒家政治文化理想的分析,认识到儒家政治的特点是:以教化、礼制作为施政手段,以社会道德文化秩序的完善作为政治的终极目标。由此,指出汉元成帝时期奏疏“德化”、“礼制”主题正是儒家政治文化理想在文章中的演绎。第二节对汉元成帝时期奏疏言灾异的现象进行了剖析。文章在对汉元帝以前天人感应思想梳理中,认识到: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体系的构建促成了儒学阴阳化,即他把儒家思想融入到阴阳灾异、祥瑞等现象的言说之中。最后指出奏疏言灾异是儒生在帝王专制历史条件下谋求话语权的一种策略。第三章论述了汉元成帝时期奏疏的风格特点。在汉元成帝时期奏疏与西汉前期奏疏风格的比较分析中,发现汉元帝以前奏疏“以气为主”的特点较为突出,自元帝时起奏疏“以理为主”的特点更为突出。认为汉元成帝时期奏疏以儒家义理的阐释为主,行文具有醇厚的特点。最后文章探讨了这种风格转变的原因。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8
绪论  8-9
第一章 儒生政治时代  9-18
  第一节 社会的衰落  9-11
  第二节 奢靡风俗和人性的伪饰  11-14
  第三节 治国理念的转变和儒生地位的变化  14-18
第二章 汉元成帝时期奏疏文化论  18-26
  第一节 汉元成帝时期奏疏主题重教化礼制  18-21
  第二节 汉元成帝时期奏疏中的天人感应  21-26
第三章 汉元成帝时期奏疏艺术论  26-37
  第一节 以义理为主  26-32
  第二节 醇厚的文风  32-37
结语  37-38
参考文献  38-39
附录  39-42
后记  42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儒学视角下的民营企业管理者素质培养研究,F276.5
  3. 董仲舒天人合一中“天”的内涵,B234.5
  4. 论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B82
  5. 论朱宗元之天儒观,K248
  6. 论越南李朝儒学教育,G533.3
  7. 试论梁漱溟对伍庸伯《大学》解的阐扬,B26
  8. 信仰、义理与考据,B21
  9. 清官文化的儒学渊源,K249
  10. 汉代思想文化传播控制机制研究,K234
  11. 王令散文研究,I207.6
  12. 魏裔介散文研究,I207.6
  13. 张君劢的现代新儒学观研究,B26
  14. 儒学时代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深厚底蕴,B222
  15. 从西汉儒生的被杀看西汉儒学与王权的矛盾,K234.1
  16. 救心与救世:章太炎应用佛学研究,B948
  17. 论郑玄、孔颖达、朱子、阳明对《大学》之诠释,B244.7
  18.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儒学的宗教性研究,B222
  19. 论朱熹德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学校德育建设的价值,G41
  20. 批判性的建构:胡适的儒学观,B26
  21. 清初河南儒学家冉觐祖研究,B249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