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

作 者: 谭艳华
导 师: 张德昭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生态文明 生态观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X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社会发展至今,人类已经深深意识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态经济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是全方位的科学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生态文明是指引生态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是生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高度文明。生态经济是兼顾人与自然共同发展与进步的新型经济;是优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德性经济;是包含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等丰富内容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生态文明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是反思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高级文明;是包含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人类认识进一步深化的文明。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相互依存,交互推进,是和谐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科学之举。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丰富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中国古代传统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理论、西方后现代思潮等对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研究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或奠定了深厚的学术根基。本论文在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理论维度分析的基础上,展开了对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自然观、价值观、伦理观、科技观、创新观、发展观的论述和研究,从而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致思路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关照人、自然、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既不因发展经济忽略自然的存在价值和规律,又不因保护环境而使经济发展停滞,要求走出经济和生态的双赢局面,以此指导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8
1 导言  8-11
  1.1 问题的提出及背景  8-9
  1.2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9-11
    1.2.1 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生态文明思想  9-10
    1.2.2 进一步深刻理解、梳理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思想的论述  10
    1.2.3 丰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推动我国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建设  10-11
2 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概述  11-23
  2.1 生态经济概述  11-14
    2.1.1 生态经济的概念、内涵  11-12
    2.1.2 经济形态的更替: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生态经济  12-13
    2.1.3 传统经济的反思  13-14
  2.2 新型的经济形态  14-16
    2.2.1 生态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关系  14-15
    2.2.2 生态经济的特征  15-16
    2.2.3 发展生态经济的紧迫性  16
  2.3 生态文明概述  16-20
    2.3.1 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  16-17
    2.3.2 人类文明的转型: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17-19
    2.3.3 工业文明的危机  19-20
  2.4 深化的文明形态  20-23
    2.4.1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关系  20-21
    2.4.2 生态文明的特征  21
    2.4.3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21-23
3 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理论维度  23-29
  3.1 中西各古文明的兴衰与生态的关系  23
  3.2 我国经济增长与生态承载现状  23-24
  3.3 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理论层面  24-29
    3.3.1 中国早期的传统生态经济观和生态文明思想  24-26
    3.3.2 马恩的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哲学思想  26-27
    3.3.3 后现代思潮的绿色经济与生态文明观  27-29
4 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生态经济  29-34
  4.1 生态经济系统的自然价值观  29-30
  4.2 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消费观  30-31
  4.3 生态经济系统的伦理观和科技观  31-32
  4.4 小结: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必由之路  32-34
5 生态经济的价值引领——生态文明  34-38
  5.1 生态文明的资源利用观和经济增长观  34
  5.2 生态文明的生态成本观和循环低碳观  34-35
  5.3 生态文明的创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5-36
  5.4 小结:生态文明——发展生态经济的关键环节、价值导向  36-38
6 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致思路径  38-44
  6.1 树立生态经济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性、集约性、可持续性  38
  6.2 加强生态伦理的宣传教育—普及性、德育性、人文性  38-39
  6.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系统性、循环性、未来性、创新性  39-40
  6.4 完善生态经济管理的政策法规—整体性、长远性、可操作性  40-41
  6.5 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绿色产业—自然性、成本性、环保性  41-42
  6.6 科技与人文的整合—文明观、伦理观、人本性  42-43
  6.7 国际间的交流,全球化的合作—广泛性、依存性、多元参与性  43-44
7 结语  44-45
致谢  45-46
参考文献  46-49
附录  49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9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9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4.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5.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6.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X2
  7.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8. 基于GIS和模型的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研究,S-0
  9.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0.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1.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2. 低碳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研究,X2
  13.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4.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15.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G841-4
  16. 生态消费的哲学思考,X2
  17. 河南省城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G842
  18. 民族地区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F832.4
  19.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F224
  20. 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832;F205
  21.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社会与环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