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

作 者: 张国飞
导 师: 于玲君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学案导学 主体地位 自主探究 自主构建
分类号: G63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0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是新教学理念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充分落实。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坚持以生为本、以师为导的学教原则下,通过学生的主动知识建构和主动行为生成,从而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的引导、指导、诱导以及因势利导的帮助下,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实现了由传统思想政治课“要我学”的局面向现代学教过程中的“我要学”的实质转变,最终达到了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氛围中获取新知、提高能力、形成价值观念。具体而言,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对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的。首先,第一部分从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征出发进行探讨,初步形成了学生“阅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学生“探究”与教师“诱导”相结合、学生“合作”与教师“引导”相结合以及学生“体验”与教师的“精确制导”相结合的观点,进而引出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现实必要性,即: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对时代发展的适应,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体现,也是对素质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展现,而同时也是对思想政治课本学科价值的外在践行。而对于第二部分而言,主要是对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对教育心理学和哲学依据的挖掘,为思想政治课的学案导学模式奠定坚实的理论根基,并再次通过对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相关的实践研究进行借鉴吸收,从而为其发展和完善创造良好的践履环境。换句话说,本部分主要是对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发现学习理论的论述以及对包括内外因理论、认识理论在内的哲学依据进行分析,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依据做了坚实的论述。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所在,即对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这一部分主要是从该教学模式的实施目标、实施原则以及实施程序与策略和对具体的实践教学效果分析着手研究的,通过微观方面的学案实施方案规划和步骤操作,进一步达到该模式“能运用、运用好、运用优”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实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的广泛使用。换句话说,本部分是此论文的最终落脚点,即:通过对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最终探究出一种较为先进的、灵活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进而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效果、改善师生的教学关系,最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在调动学生内在动机的前提下,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指导思想政治课的具体实践。总体而言,对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分析,发现此模式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还进一步使师生关系变的更为和谐与融洽,真正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内在动机,最终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形成了可持续的、良性生态育人系统。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引言  10-14
  (一) 问题的提出  10-1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3
  (三) 问题的研究方法  13-14
一、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及现实必要性  14-25
  (一)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14-16
    1. 教学模式的概念解读  14-15
    2.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涵义  15-16
  (二)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  16-20
    1. 学生的“阅读”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17-18
    2. 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诱导”相结合  18-19
    3. 学生的“合作”与教师的“引导”相结合  19
    4. 学生的“体验”与教师的“精确制导”相结合  19-20
  (三)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现实必要性  20-25
    1.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0-21
    2.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1
    3.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21-22
    4.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2-23
    5.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适应政治学科价值的需要  23-25
二、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25-32
  (一)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25-29
    1.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教育心理学依据  25-28
    2.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哲学依据  28-29
  (二)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基础  29-32
    1.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前人实践基础  29-30
    2.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现实实践基础  30-31
    3.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国外实践经验和基础  31-32
三、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32-50
  (一)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目标  32-33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2-33
    2. 能力与知识目标  33
  (二)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33-38
    1. 全体性原则  33-34
    2. 梯度性原则  34-35
    3. 开放性原则  35-36
    4. 活动性原则  36
    5. 民主性原则  36-37
    6. 激励性原则  37-38
  (三)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与策略  38-45
    1.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的内容设计  38-40
    2.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40-43
    3.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43-45
  (四)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45-50
    1.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6
    2. 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增强,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46-47
    3. 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动机  47-48
    4. 师生的教学关系得到改善,建立起了和谐的生态育人系统  48-50
结论  50-51
参考文献  51-53
附录  53-61
后记  61-62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62

相似论文

  1. 云南省民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G633.2
  2. 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G633.2
  3.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G633.2
  4. 新课程初中生物“学案导学 分层施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G633.91
  5. 论高中作文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G633.3
  6.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探析,G633.2
  7. 建构主义视阈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探究,G633.2
  8. 高中地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G633.55
  9.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探究,G633.2
  10. 情境创设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G633.2
  11. 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析,G633.2
  12. 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民事法律责任,F724.6
  13. 胡锦涛党内民主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262.11
  14. 高一数学概念领悟教学现状调查及教学设计,G633.6
  15. 商业信托商主体地位研究,D922.282
  16.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村民自治组织主体地位的研究,F299.2
  17.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钢琴教学行动研究,J624.1-4
  18.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G633.2
  19.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与实践研究,D263
  20. 高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学习的设计和应用,G641
  21. 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多维互动教学有效性的研究,G633.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教学法与教学组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