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汉语“正反一体”现象研究

作 者: 袁光
导 师: 李子荣
学 校: 广西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汉语研究 “正反一体” 组合 聚合
分类号: H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矛盾具有普遍性,语言中也不例外。汉语中,像词语“上下”的两个语素义之间,短语“真实的谎言”的两个语词义之间,甚至像“借”具有“借入”和“借出”两个义项之间,都是相反的,但是却能共存于汉语的同一个语言单位(词语、短语和句子)中。这正是我们所要探讨的汉语中存在的“正反一体”现象。“正反一体”是在同一个汉语语言单位(词语、短语和句子)内,由意义上相对或相反的两个义项、两个语素或两个词语的聚合组合所构成的语言现象。无论是词、短语还是句子,这些语言单位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具有统一整体性的语言单位的外部却有着明显的矛盾现象。这些“正反一体”的矛盾现象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每一类表现形式又有哪些类型,如何消解“正反一体”现象中的“正反”矛盾,以及这种矛盾现象是如何产生的等问题是文章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正反一体”的研究,多是就某一个现象,例如反训、反语或反义复合词等进行纵深探讨,是此现象的局部研究,也就是说近年来的研究都是集中在微观的个体的研究上。对宏观的整体的探讨尚未涉及,这是“正反”组合研究的一个不足之处,文章所探讨的“正反一体”现象,不仅继续研究局部现象,而且尝试从整体上探讨这类现象,尤其是“矛盾”的成因及消解。本文从语言系统的视角把它们统一在“正反一体”现象下进行研究,分为两大部分,根据语言结构单位的不同,又可把它分为语词类的“正反一体”和语句类的“正反一体”。语词类又分聚合层“正反一体”,即正反义同词;组合层“正反一体”,即正反语素同词。语句类又分聚合层“正反一体”,即正反义同句;组合层“正反一体”,即正反词语组合。文章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研究现状,文章详细描述了以往的“正反一体”现象,包括反训、正反复合词、反语、矛盾辞格,找出了它们没有涉足的领域,明确了本文的写作重点。第二章、第三章分语词类和语句类,两大类进行探讨,每类内部又分为聚合层和组合层,为了便于叙述和理解,文章把“正反一体”现象重新统一分为:正反义同词、正反语素同词,正反义同句、正反词语组合,总结了每类现象的类型、特点,探讨了“正”“反”的选择或消解。第四章分别叙述了正反义同词、正反语素同词、正反义同句、正反词语组合的成因,又从整体上探讨了语词类“正反一体”的共同缘由和语句类“正反一体”的共同缘由。第五章是结语,总结了本文的结论及不足之处,并指出今后应努力的方向。文章重点探讨的是这种现象的类型和成因,尤其是正反词语组合的类型、矛盾的消解和形成的原因。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前言  10-11
第一章 "正反一体"现象的研究现状  11-22
  1.1 "正反一体"现象的基本界定  11-12
  1.2 "正反一体"现象研究概述  12-20
    1.2.1 正反义同词研究  13-16
      1.2.1.1 正反义同词的争议  13-14
      1.2.1.2 正反义同词的类型  14
      1.2.1.3 正反义同词的成因  14-15
      1.2.1.4 正反义同词的解释理论  15
      1.2.1.5 正反义同词研究中的不足  15-16
    1.2.2 正反语素同词研究  16-17
      1.2.2.1 反义复合词的研究  16
      1.2.2.2 反义复合词研究的不足  16-17
    1.2.3 正反义同句研究  17-18
      1.2.3.1 正反义同句的分类  17-18
      1.2.3.2 正反义同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8
    1.2.4 正反词语组合研究  18-20
      1.2.4.1 矛盾修辞格的界定  18-19
      1.2.4.2 关于矛盾修辞格的分类  19
      1.2.4.3 矛盾辞格的语义研究  19
      1.2.4.4 矛盾辞格研究的不足  19
      1.2.4.5 舛互研究  19-20
      1.2.4.6 舛互研究的问题  20
  1.3 研究范围及方法  20-22
    1.3.1 研究范围  20
    1.3.2 研究方法  20-22
第二章 语词类的"正反一体"现象  22-31
  2.1 聚合层"正反一体"现象:正反义同词  22-24
    2.1.1 正反义同词的类型  22-23
      2.1.1.1 正反同词、施授同词和美恶同词  22-23
      2.1.1.2 内含同词、引申同词和假借同词  23
    2.1.2 正反义位的选择  23-24
  2.2 组合层"正反一体"现象:正反语素同词  24-30
    2.2.1 正反语素同词的类型  24-28
      2.2.1.1 极性对立、互补对立和异向关系  24-25
      2.2.1.2 累加型、偏义型和指它型  25-26
      2.2.1.3 正反语素同词组成的四字格  26-28
    2.2.2 正反语素同词的结构特点  28-30
      2.2.2.1 语义构成  28
      2.2.2.2 语法关系  28-29
      2.2.2.3 语用特点  29
      2.2.2.4 正反语素同词的词序理据  29-30
  2.3 本章小结  30-31
第三章 语句类的"正反一体"现象  31-45
  3.1 聚合层"正反一体"现象:正反义同句  31-34
    3.1.1 正反义同句的类型  31-33
      3.1.1.1 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  31
      3.1.1.2 直接表达型和附着符号型  31-32
      3.1.1.3 词语的反义和句子的反义  32-33
      3.1.1.4 言辞的反讽和场景的反讽  33
    3.1.2 正反义同句中矛盾的共存  33-34
  3.2 组合层"正反一体"现象:正反词语组合  34-44
    3.2.1 正反词语组合的类型  35-38
      3.2.1.1 两字组合与两字以上组合  35
      3.2.1.2 有否定词组合与无否定词组合  35-36
      3.2.1.3 短语组合与句子组合  36-37
      3.2.1.4 修辞格  37-38
    3.2.2 正反词语组合的特点  38-40
      3.2.2.1 语流义变  38-39
      3.2.2.2 语义类型  39-40
      3.2.2.3 整体特点  40
    3.2.3 正反词语组合中矛盾的消解  40-44
  3.3 本章小结  44-45
第四章 "正反一体"现象的成因探讨  45-65
  4.1 语词类"正反一体"现象的成因探析  45-56
    4.1.1 正反义同词的成因  45-50
      4.1.1.1 中国文化的对偶思想  45
      4.1.1.2 词语假借  45-46
      4.1.1.3 词义引申  46-48
      4.1.1.4 因讹误形成的正反义同词  48-49
      4.1.1.5 语法原因  49
      4.1.1.6 语音的演变  49-50
      4.1.1.7 泛指和特指  50
    4.1.2 正反语素同词的成因  50-53
      4.1.2.1 词语的双音节化  50-51
      4.1.2.2 辩证和谐的思想文化  51
      4.1.2.3 语用实效  51-53
    4.1.3 语词类"正反一体"现象的整体认识  53-56
      4.1.3.1 阴阳耦合与和谐对立的思想文化  53-54
      4.1.3.2 相异性联想的认知方式  54-55
      4.1.3.3 语言系统论  55-56
      4.1.3.4 本章小结  56
  4.2 语句类"正反一体"现象的成因探析  56-63
    4.2.1 反语使用的原因  56-58
    4.2.2 正反词语组合的成因  58-61
      4.2.2.1 客观世界矛盾的普遍性  59
      4.2.2.2 主观世界矛盾的复杂性  59-60
      4.2.2.3 "逆向"的思维方式  60-61
      4.2.2.4 语用效果  61
    4.2.3 语句类"正反一体"现象的整体认识  61-63
      4.2.3.1 语义凸显  61-62
      4.2.3.2 言语整体论  62-63
  4.3 本章小结  63-65
第五章 结语  65-66
  5.1 本文研究的结论及前景  65
  5.2 本文研究的不足  65-66
参考文献  66-68
致谢  68-6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9

相似论文

  1. 多转录因子组合调控研究,Q78
  2. 附面层抽吸对扩压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TH453
  3. 常温低温组合密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TH136
  4. 基于微型无人平台导航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研究,V249.32
  5. 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算法研究,V249.328
  6. 偏振光/地磁/GPS/SINS组合导航算法研究,V249.328
  7. 微粉的粒度组合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TU528.041
  8. 功能配位聚合物的脲热合成、结构与表征,O631.3
  9. 几种天然产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评价和应用,R284.1
  10. Breath Figure法构建若干漆酚金属聚合物规则图案的研究,O634
  11. 生产用水高度循环对造纸施胶的影响和改善,TS727.5
  12. 新华集团在电站DCS行业营销策略研究,F274
  13. 芴甲氧羰基-D-色氨酸及D-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分离性能研究,O631.3
  14. 聚乙烯亚胺修饰糖脂共聚物介导基因治疗研究,R450
  15. 山西省人口中长期发展变化趋势预测,O212.1
  16. 高性能聚丙烯腈的合成与表征,O631.3
  17. GMA的ATRP聚合及立构规整性的研究,O631.3
  18. 柔性、刚性混配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表征,O621.1
  19. 双酚AP型苯并噁嗪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TQ320.1
  20. 废弃氟石膏改性利用及高含氟废水处理研究,X703
  21. IBDV模拟表位与vp2组合基因的分子构建及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与应用,S852.65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