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儒家思想对汉代法制的影响

作 者: 郭欣欣
导 师: 霍存福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法律史
关键词: 汉代法律儒家化 造异求同 强调德治 宽平从轻
分类号: B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法制史的内涵是十分丰沛的,在这段历史的前两千年里,传统法律文化经历了数次大的变革。在此期间里,法家、道家、儒家等文化都以各自的价值取向与道德观影响着一段时期的法律精神。而纵观整个中国法制史,处于指引与支配中国法律精神的灵魂地位的,是儒家文化。由孔孟二圣发展出的儒家思想,在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发展与附会之下,其内容已经具备了对汉代法律精神的指导意义。在其著作《春秋繁露》与《白虎通义》中,儒家倡导的“礼治”思想与当时的汉律结合在了一起,使得西汉时期的立法精神形成了立法合一、造异求同的特征。在“礼治”思想的影响下,“礼”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汉代实行的《九章律》结合到了一起,并共同担当着当时社会法律的功用,也成为了衡量并维系人与人之间在法律权利与地位的差异的标准与依据。而主张以德治国、以情治国的“德治”思想也深刻影响了汉代的司法。为了方便统治者进行精神上的统治,儒家思想家以教化的方式将“忠”、“孝”、“义”等儒家道德的核心思想对被统治者进行了广泛地传播,使之耳濡目染、深入人心,并将这种道德思想与社会文化、法律意识强行地嫁接到了一起,并日趋融合,使之拥有了看似源与流的血肉关系。包括司法的准则,也主张使用“经义”的思想来断案。加之当时的社会现状,崇尚“贤人政治”的“人治”思想很好地得到了各级执法者们的接受,宽平执法、从轻发落、兼顾人情与理性的执法思想也得到了当时许多执法者的推崇。由于儒家“齐家”思想的影响,由“父”、“子”、“妻”组成的家庭虽然按照“礼”的标准而上下有别,但依旧可以凭着亲情的维系而和睦相处。“礼”强调长幼有别,但也肯定亲情。而在董仲舒所倡导的“三纲”思想的规范之下,如果能将家庭中对长辈的孝心,扩大到对所有的尊长、上司、君王身上去,便可以他们感到宽慰,人伦之间便得到了圆满,于是整个社会便和谐了。这就是所谓的“造异求同”,该思想可谓是一种“亲情政治”。在造出了“异”的地位的同时获得了“同”的价值观,并在以此获得稳定的社会之上,以道德经义的思想为指导来进行司法以进一步促进被统治者的自律,并发扬“贤人政治”的精神,使得整个社会拥有了家一般的和谐与温情,这也正是汉代的统治者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在长幼、父子、夫妻般的级别区分之下,礼、律、人三者组成了一个虽然在较大程度上有失平等但却十分稳定的社会法制金字塔,具有着创造性与积极的意义。由此,虽然董仲舒提出的“三纲”等思想偏离了孔孟提出的的原儒思想,并在价值取向上倾向于为统治者实行专制而提供条件,但其通过道德情感教化来创造差异以追求社会稳定的思想,以及提高人民自律、兼顾人情理性的追求对整个社会与历史而言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引言  9-10
第1章 儒家思想法律地位的提升过程  10-14
  1.1 汉武帝前法律制度  10-12
  1.2 儒家思想法律地位的具体提升过程  12-14
第2章 礼法合一与造异求同的立法思想  14-27
  2.1 以"礼治"为手段的"造异求同"  14-16
  2.2 礼、律、人三位一体的社会法制金字塔模型  16-17
  2.3 "三纲"影响之下汉代立法方面之特色  17-27
    2.3.1 至高无上的君权  20-21
    2.3.2 统领全族的父权  21-22
    2.3.3 尊卑失衡的夫妻关系  22-27
第3章 秉信教化力量、注重重塑人格的司法倾向  27-32
  3.1 强调责任与感化的德治思想  27-28
  3.2 以经义断案的《春秋决狱》  28-32
第4章 重视执法者修养,强调宽平从轻的执法精神  32-38
  4.1 崇尚"贤人政治"的汉代执法者  32-34
  4.2 宽平从轻、兼顾人情理性的执法精神  34-38
结语  38-39
参考文献  39-40
注释  40-43
作者简介  43-44
后记  44

相似论文

  1.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B222.6
  2. 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B222
  3. 先秦人性论再探,B222
  4. 儒家人性论与转型期人性价值的建构,B222
  5. 《孟子》内圣外王理论构建辨析,B222.5
  6. 孟子人性思想与我国现代理想人格的塑造,B222
  7. 论先秦儒家之“义”的道德精神,B222
  8. 试论楚简《五行》的“圣智”,B222.6
  9. 孟子思想的内在超越性,B222.5
  10. 孔子忠恕思想初探,B222
  11. 《中庸》心性修养论浅述,B222
  12. 由外在之礼到内在之礼,B222.5
  13. 浅析孔子“忠恕”之道的实践困境,B222
  14. 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B222
  15. 论儒家“以孝治天下”孝道理论的形成,B222
  16. 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对中国建筑设计影响的研究,B222
  17. 借鉴儒家文化普及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B222
  18. 从有限生命到无限心灵,B222
  19. 荀子“仁本礼用”思想研究,B222.6
  20. 荀子的理想人格观研究,B222.6
  21. 孔子社会道德责任思想研究,B222.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前220年) > 儒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