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模型及辽宁省实证

作 者: 刘毓芳
导 师: 迟国泰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工商管理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人的全面发展 评价模型 组合赋权 评价实证
分类号: F1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科学发展观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来就得到全国上下的广泛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评价体系的构建也成为研究的重点。人的全面发展评价体系是科学发展观评价体系一个重要层面,树立科学、客观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体系成为重中之重。在较为完善的指标体系下,用主观赋权G1法及客观赋权标准离差法、熵权法对评价体系进行赋权,并通过偏好度及Spearman相关系数相结合确定指标的最终组合权重,得到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模型。随后对辽宁省14个市的2006年指标数据进行验证,以达到对人的全面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运用偏好度及Spearman相关系数相结合确定组合赋权的权重。在对辽宁省14个市进行实证分析后,对其进行人的全面发展的排名,并就各地区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本文特色一是通过决策者偏好度及赋权法一致性确定最终组合权重,避免单一主观赋权、客观赋权带来的结果不完整性,也避免了将主客观权重机械组合所带来不准确结果的弊端。二是采用2006年成熟数据对辽宁省14个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等学校在校人数、基尼系数、人均GDP等指标在人的全面发展评价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是通过实证,表明准则层社会发展环境对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重要;人口素质排在第二位,其余依次是经济发展环境,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和人力资本环境。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绪论  8-15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8-9
    1.1.1 研究背景  8
    1.1.2 选题意义  8-9
  1.2 基于科学发展观人的全面发展评价的意义  9
    1.2.1 科学发展观内涵  9
    1.2.2 人的全面发展评价的含义  9
  1.3 研究现状  9-11
    1.3.1 人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9-10
    1.3.2 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10-11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1-15
    1.4.1 研究内容  11-13
    1.4.2 研究方法  13-15
2 基于组合赋权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模型的建立  15-20
  2.1 人的全面发展的评价模型建立的思路  15
  2.2 指标标准化处理  15-16
    2.2.1 正向指标的标准化  15
    2.2.2 负向指标的标准化  15-16
  2.3 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的组合赋权  16-20
    2.3.1 G1法求指标权重及评价结果  16-17
    2.3.2 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及评价结果  17
    2.3.3 标准离差法计算指标权重及评价结果  17-18
    2.3.4 基于决策者偏好及赋权方法一致性的组合赋权  18-20
3 实证分析  20-32
  3.1 评价对象  20-22
    3.1.1 评价对象的选取  20
    3.1.2 指标数据的来源  20-22
  3.2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22-24
    3.2.1 正向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22
    3.2.2 负向指标标准化处理  22-24
  3.4 指标权重的确定  24-28
    3.4.1 用G1法确定指标的主观权重  24-25
    3.4.2 用熵权法确定指标客观权重  25
    3.4.3 用标准离差法确定指标权重  25-26
    3.4.4 组合权重的计算  26-28
  3.5 评价结果  28-29
    3.5.1 单一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  28-29
    3.5.2 综合评价结果  29
  3.6 对评价结果进行排名  29-30
  3.7 辽宁省14个市的人的全面发展状况分析  30-32
    3.7.1 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指标分析  30
    3.7.2 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准则层分析  30-31
    3.7.3 辽宁省14市人的全面发展情况分析  31-32
4 对辽宁省14个市人的全面发展的政策建议  32-35
  4.1 建立健全环保体制机制  32-33
    4.1.1 协调发展,互惠共赢  32
    4.1.2 强化法治,综合治理  32-33
    4.1.3 依靠科技,创新机制  33
  4.2 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变传统观念  33
  4.3 多渠道就业政策促进积极就业  33-35
结论  35-36
参考文献  36-38
附录A  38-42
附录B  42-46
致谢  46-48

相似论文

  1.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2.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3. 黄磷储罐区安全评价方法研究,TQ126.317
  4.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5.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6. 党的建设科学发展问题研究,D261
  7.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江苏省种植模式优势度评价,S344
  8.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研究,D61
  9.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10. LNGF公司硼泥综合利用项目投资机会研究,F426.72
  11.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12.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危机评价研究,G258.6
  13. 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C964.2
  14. 大学社会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G647
  15. 科学发展观的双重维度审视,D61
  16. 西方消费文化的社会学审视,C913.3
  17.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湖北省白酒产业集群发展研究,F426.82
  18. 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利益整合,D61
  19.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研究,D61
  20. 南马匠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F327
  21.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X2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经济建设和发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