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用于河南省小麦品种特异性和一致性鉴定的SSR分子标记研究

作 者: 韩凤龙
导 师: 许为钢;邢邯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小麦 DUS鉴定 骨干引物 SSR标记
分类号: S51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新育成品种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每年申请参加国家或地方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多达上百个。新品种必须具备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即Distinctness、Uniformity和Stability,简称DUS)。目前,中国及国际上通行的小麦品种DUS鉴定标准主要是建立农艺性状的基础上,鉴定结果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周期较长。而基于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则具有不受季节限制,简便省时的优点。其中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序列重复)分子标记技术具有高水平的多态性,技术简便、成本低廉、易于操作、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等优点。本文探讨了适于进行DUS鉴定的SSR分子标记应具有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筛选出适合用于河南省小麦品种进行DUS鉴定的SSR分子标记。本研究以18份河南省亲缘关系较近的小麦品种构成A组材料(表2-1),选用252对SSR标记进行筛选,分析可用于小麦特异性和一致性鉴定的SSR分子标记的特点,对鉴别力较高的标记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出可用于河南省小麦品种DUS测定的骨干引物,并以10份来源于周麦13和周麦16亲缘关系较近的高代品系构成B组材料(表4-1)和41份河南省60年以来的大面积推广品种构成C组材料(表4-2),对骨干引物分辨能力作进一步验证。获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所选252对标记涉及整个染色体组,每个标记产生的多态性变异数(扩增出的条带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最少的有1个多态性变异,最多的产生31个多态性变异。标记之间的鉴别力(Discrimination power,简称DP)也有很大的差异,最小的DP值是0(带型模糊或杂乱),最大的DP值是13。2.在对SSR标记的相关性分析中,标记的多态变异数与DP值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是0.64;标记涉及染色体数与DP值的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是0.15,这说明SSR标记产生的多态变异数对SSR标记的鉴别力有着重要的正向影响。3.根据SSR标记的多态位点数与SSR分子标记鉴别力之间的相关性,对252对引物进行筛选得到6对标记,分别是:Xwmc574、Xwmc500、Xgwm637、Xwmc679 Xwmc388、Xgwm497,产生的多态性变异数分别为:9、11、14、6、31、18,而每个标记的鉴别力DP值分别为9、11、10、9、13、13(鉴别的材料数≥50%)。4.利用6对标记对A组材料的一致性分析表明,单个品种对单个标记的一致性比率r介于0.667~1.000,单个品种对所有标记的平均一致性比率介于0.861-0.993,初步确定评价品种一致性好坏的指标以及分级标准。评价品种一致性高低与单个品种对单个标记的一致性比率r以及单个品种对所有标记的平均一致性比率R有关,并根据分级标准,得出品种太学838、周9823、P9805和周16的一致性最好,属于一级一致性;品种淮麦0566、浚麦2号、许科1018、洛麦23、豫研麦10号、豫展9914、平麦97108-1、偃师819、豫研麦11号、郑麦7449、洛麦21和周麦13的一致性次之,属于二级一致性;品种濮02060的一致性稍差,一致性一般,属于三级一致性,只有品种国麦201的一致性最差,属于四级一致性。5.利用B组材料和C组材料对骨干引物进行验证表明,6对引物在这两组材料中同样具有高的DP值,在B组材料(10份材料)中,最小的DP是4,最大的DP是7;在C组材料(41份材料)中,最小的DP值是18,最大的DP是21。并且利用这6对标记能够将B组材料和C组材料的各个品种完全区分开。

全文目录


摘要  6-8ABSTRACT  8-10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20  1.1 我国小麦品种概况  10  1.2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概况  10-11  1.3 国内外DUS鉴定的研究进展  11-15    1.3.1 国外DUS鉴定  11-13    1.3.2 国内DUS测试  13-14    1.3.3 目前DUS测试方法存在的问题  14-15  1.4 DUS测试的发展趋势及分子标记检测技术的应用  15-17    1.4.1 DUS测试的发展趋势  15    1.4.2 分子标记检测技术的应用  15-17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创新点  17-18  1.6 研究技术路线  18-20第二章 SSR引物的多态性分析  20-30  2.1 材料与试剂  20-23    2.1.1 供试材料  20-22    2.1.2 实验仪器  22    2.1.3 实验试剂  22-23    2.1.4 实验溶液的配制  23  2.2 实验方法  23-25    2.2.1 室内发芽  23    2.2.2 DNA的提取  23-24    2.2.3 PCR扩增  24    2.2.4 聚丙烯酰胺凝胶制备  24-25    2.2.5 电泳  25    2.2.6 银染  25    2.2.7 数据统计  25  2.3 结果与分析  25-29    2.3.1 标记的多态性分析  25-28    2.3.2 各标记的DP值分析  28    2.3.3 标记的鉴别力、多态变异数和涉及到的染色体数的相关性分析  28-29  2.4 讨论  29-30第三章 骨干引物的筛选  30-43  3.1 材料与试剂  30-31    3.1.1 供试材料  30    3.1.2 实验仪器  30-31    3.1.3 实验试剂  31    3.1.4 实验溶液的配制  31  3.2 实验方法  31-34    3.2.1 室内发芽  31-32    3.2.2 DNA的提取  32    3.2.3 PCR扩增  32    3.2.4 聚丙烯酰胺凝胶制备  32-33    3.2.5 电泳  33    3.2.6 银染  33    3.2.7 数据统计  33-34  3.3 结果与分析  34-40    3.3.1 骨干引物的筛选  34-35    3.3.2 骨干引物对A组材料的遗传距离分析  35    3.3.3 品种的一致性分析  35-40  3.4 讨论  40-43    3.4.1 利用遗传距离判定品种特异性  40-41    3.4.2 品种一致性的重要性  41    3.4.3 造成标品种一致性下降的原因及制定一致性检测标准依据  41-43第四章 骨干引物的验证  43-50  4.1 材料与方法  43  4.2 结果与分析  43-47    4.2.1 骨干引物鉴别力的验证  43-44    4.2.2 骨干引物对B组材料和C组材料的辨别情况  44-47  4.3 讨论  47-50    4.3.1 筛选骨干引物的意义  47    4.3.2 在进行小麦DUS测试时选用骨干引物的数目  47-50全文结论  50-52参考文献  52-56致谢  56

相似论文

  1.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2.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3.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4.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5.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6. 10t/hm~2冬小麦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和氮肥运筹研究,S512.1
  7. 重组脂肪氧合酶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在小麦粉中的应用,TS201.25
  8. 麦胚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10.1
  9.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10. 小麦群体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12.1
  11.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12. 豫、鄂、渝三省(市)小麦白粉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S435.121
  13. 新疆小麦1Dx5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S512.1
  14.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5.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积累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6. 花前干旱锻炼对花后干旱逆境下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S512.1
  17. 小麦主茎和分蘖根系发育的差异及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贡献,S512.1
  18. 两类不同小麦品种花后群体生理特性和物质积累运转规律的研究,S512.1
  19. 涉及大赖草7Lr染色体的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S512.1
  20. 一个新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发现与分子标记定位,S512.1
  21. 小麦品质性状的环境效应和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研究,S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小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