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先秦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理想设计及其理论困境

作 者: 康华茹
导 师: 宋四辈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法律史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内圣外王 幽暗意识
分类号: B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7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内圣外王”是一个交叉于伦理学、政治学与法学之间的古老命题。其虽出自《庄子·天下篇》,却是儒家思想的集中概括,由孔子首创而中经孟子的发展,至荀子时得以确立。在孔孟荀的言论中虽没有这一概念的直接表述,但他们的思想却暗含着这一精神,且已经构架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内圣”即通过自我的道德修养内在地提高自己,以成就理想的道德人格;“外王”是将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推而广之,外在地成就事业,使王者之道泽及百姓。“内圣”与“外王”之间,前者为本,后者为末,本末一贯。在先秦儒家的理论中“内圣外王”之道不只是一个平面的表述,其向内追溯至人性的善恶以寻求理论的依据,向外拓展至“德主刑辅”的执政策略作为理论的延伸,并选择了拥有至高无上之地位和无所限制之权力的君主作为实现其理想的主体,这一设计看起来似乎无可挑剔。但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现实告诉我们,这一理想化的设计不但从未实现,道德与法律反而成为统治者实行其专制统治的工具。其中的内因何在?在我们推翻君主专制而致力于建设宪政民主制度的今天,先秦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又会为我们提供怎样的教训与借鉴?幽暗意识作为西方宪政民主制度的基石,为我们的思考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幽暗意识以其对人性罪恶的暴露而产生了对掌握于人手中的权力的警惕,并依此设计出了一系列控权限权的制度,法律便是其中的最后一道屏障。与此相比,先秦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对于人性的观点则过于乐观,以为人皆有向善而至成圣的可能。以此为基础,其赋予道德过高的信任和过度的依赖,这一方面导致了法律在现实中的作用极度萎缩,另一方面道德在权力面前的无力也带来了君主专制的现实。这警示着我们在追求宪政民主制的进程中,一定要时时保持对权力的警惕,并以法律的力量来限制权力的不正当行使。当然,道德虽然不能取代法律的作用,却也有着不可忽略的实际意义。所以,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才是我们实现国家安定与社会和谐的最好选择。本文以西方基督教中的幽暗意识作为参照,深入到人性的最深处来解析先秦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不足,并依此指出现代民主、法治建设以及人权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当今宪政民主制的确立尽一丝绵薄之力。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引言  9-13
  1.1 内圣外王——交叉于伦理学、政治学与法学之间的古老命题  9-10
  1.2 宪政民主——引发对先秦儒家"内圣外王"之思索的现代追求  10-11
  1.3 幽暗意识——解析先秦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全新视角  11-13
2 先秦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理论概述  13-23
  2.1 "内圣外王"的词源及其在儒者中的使用  13-15
    2.1.1 "内圣外王"的词源  13-14
    2.1.2 "内圣外王"在儒者中的使用  14-15
  2.2 先秦儒家对"内圣外王"之道的阐释  15-23
    2.2.1 孔子:修己以安人  15-17
    2.2.2 孟子: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17-19
    2.2.3 荀子:尽伦、尽制  19-23
3 先秦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理想设计  23-37
  3.1 人性善恶——"内圣外王"之道的内在依据  23-28
    3.1.1 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23-24
    3.1.2 孟子: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  24-26
    3.1.3 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  26-28
  3.2 德主刑辅——"内圣外王"之道的外在延伸  28-37
    3.2.1 孔子:为政以德  29-30
    3.2.2 孟子:以德行仁者王  30-32
    3.2.3 荀子: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32-37
4 从幽暗意识看先秦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理论困境  37-50
  4.1 幽暗意识与西方民主宪政民主制度  38-40
    4.1.1 基督教中的幽暗意识  38
    4.1.2 幽暗意识对西方宪政民主政治进程的推动作用  38-40
  4.2 先秦儒家"内圣"之道中的理想主义与乐观主义  40-45
  4.3 先秦儒家"外王"之道中道德的无力与法律的缺失  45-50
5 结语:先秦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现代启示  50-54
参考文献  54-56
致谢  56-58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8

相似论文

  1. 《孟子》内圣外王理论构建辨析,B222.5
  2. 论先秦儒家之“义”的道德精神,B222
  3. 先秦儒家文学传播思想研究,G206
  4. 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D648
  5. 中国先秦儒家与古希腊文化的和谐思想研究,B502
  6.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现代转进路径探究,D092
  7.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品格教育的价值,G641
  8.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其实践,G410
  9. 先秦儒家道义论发生学研究,B21
  10. 孟荀内圣外王观比较研究,B222.6
  11. 论胡宏“内圣外王”育人观,B244
  12. 先秦儒道修养论比较研究,B222
  13. 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应用研究,F270
  14. 试论先秦儒家的道义论与政治理念,D092
  15. 巴别塔的建造,D09
  16. 先秦儒家道家论克服死亡焦虑对死亡超越的意义,B222
  17. 先秦儒家优秀教育思想对高中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影响,G631
  18. 王安石的内圣外王之道思想研究,B244.5
  19. 先秦儒家交往理论与当下构建和谐人际关系,C912.1
  20. 庄子“道术”思想研究,B223.5
  21. 先秦儒家的道德自律思想研究,B22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前220年) > 儒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