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先秦儒道修养论比较研究

作 者: 马志美
导 师: 李霞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先秦道家 修养论  自然
分类号: B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类很早就开始探索身心修养的方法,在名目众多的修养论中,以先秦儒家先秦道家的修养论影响最为深远。在它极为丰富的内容中,先秦儒道两家思想长短各异、利弊并存。本文本着批判继承的原则,对先秦儒道修养论作深入的分析和系统的把握,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先秦儒道两家各自的修养论内涵,包括“道体论”和人性论。先秦儒家之道“以为本”,强调以“仁”的道德伦理对人的思想、行为进行规范,侧重人的道德修养。孔子认为,人们的最初本性是差不多相近的,但是由于各种外在因素的作用和人类个体自身努力的不同,才造成人们相互之间的巨大差异。孔子由此强调了人的后天教育和个体修养的重要性。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思想,提出了“人性本善”论。先秦道家之道“取法自然”,倡导超越物我、保守人之自然本性的生命修养观。老庄作为先秦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的一些著作中折射出了许多新颖的人性论光辉。总体上来看,道家的人性论可以归结为一种自然主义人性论,因此其养性说可以归结为“因性”说。第二部分,本章论述了先秦儒道修养途径。先秦儒家认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因此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先秦儒家主张“居仁由义”、“克己复礼”的道德践履。先秦道家之道取法“自然”,老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然不待的,他主张通过超越世俗对人性的约束,以全身保性。在利欲方面,先秦儒家主张见利思义、养心寡欲,按照“仁”的要求内省自身,不被外在物欲蒙蔽。道家也认为过多的欲望有害于人的身心修养,老子主张人们要寡欲。庄子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同时,则主张彻底的“无欲”。另外,孔子在修养方法上还主张学、思结合。但是老子认为知识的学习会扰乱人内心的平静,所以要修心静意。第三部分,本章论述了先秦儒道修养目的和修养境界。先秦儒家追求尽善尽美、安贫乐道的理想境界,目的在于培养圣德之人,并且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即治国。而先秦道家追求的是人与天一、逍遥自由的境界,侧重于保全生命,其理想人格形态是“神人”。第四部分,本章指出先秦儒道修养论各有其积极意义,科学地认识并批判地继承先秦儒道修养论,对于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欲膨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前言  8-11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8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8-9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9-11
    (一) 研究思路  9-10
    (二) 研究方法  10-11
第一章 先秦儒道修养论的内涵比较  11-21
  一、先秦儒道修养论的理论根基  11-17
    (一) "志于道,据于德"与道生德成  12-14
    (二) 由"人道"而及"天道"与由"天道"而及"人道"  14-17
  二、先秦儒道修养论的人性论基础  17-21
    (一) 性近习远与本性自然  17-18
    (二) 人性本善与人性素朴  18-21
第二章 先秦儒道修养途径比较  21-32
  一、持守道体  21-24
    (一) "居由义"与"大道废,有仁义"  21-23
    (二) 克己复礼与全性保真  23-24
  二、少私寡欲  24-28
    (一) 见利思义与知足知止  25-26
    (二) 养心寡欲与守性无欲  26-28
  三、心官之修  28-32
    (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与"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28-30
    (二) 反求诸己与致虚守静  30-32
第三章 先秦儒道修养目标及境界比较  32-39
  一、先秦儒道修养目标比较  32-35
    (一) 修身治国和"道之真,以持身"  32-33
    (二) 圣人与神人  33-35
  二、先秦儒道修养境界比较  35-39
    (一) 尽善尽美与人与天一  35-37
    (二) 安贫乐道与逍遥自由  37-39
第四章 先秦儒道修养论的反思与扬弃  39-44
  一、先秦儒道修养论的评价  39-40
  二、先秦儒道修养论的现代意义  40-44
    (一)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0-41
    (二) 抑制物欲,净化心灵  41-42
    (三) 构建和谐社会  42-44
结语  44-45
参考文献  45-46
致谢  46-4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7

相似论文

  1. 词义消歧语料库自动获取方法研究,TP391.1
  2. 增强自然复氧—有效容积土壤渗滤系统脱氮的研究,X703
  3.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4. 澳洲坚果干燥特性及力学特性研究,S664.9
  5. 云南省开展电矿结合研究,F426.61
  6.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7.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大豆自然居群的遗传特征、群体分化及其与栽培大豆遗传关系研究,S565.1
  8. 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R249
  9. 仿真平台中基于游戏引擎的展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TP391.41
  10. 吕柟哲学思想研究,B248.99
  11. 薇尔·普鲁姆德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评析,B82-05
  12. 论中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G623.71
  13. 油茶籽脱壳冷榨浸出粕提取茶籽多糖的研究,TS229
  14. 热管自然制冰技术研究,TD727
  15. 鄱阳湖区耕化与生态环境变迁(1840-2010),X171
  16.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评估与论证研究,S759.9
  17. 论马克·吐温的人文主义观,I712.06
  18. 宋代易学阴阳自然观视域下乾坤卦义考,B221
  19. 周礼全意义理论研究,B812
  20. 硬件描述语言的哲学分析,N02
  21. 薏苡仁蛋白的提取及其功能的研究,R285.5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前220年) > 儒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