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的实证研究

作 者: 邓佑甜
导 师: 蒲艳萍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不对称性 向量自回归 状态空间模型
分类号: F82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距的国家实行单一的货币政策,其政策效果必然在各地区产生较大的差异,这就是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主要是全国统一的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货币政策的不同需求,货币政策的区域不对称性效应不可避免。本文在对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的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首先运用蒙代尔最优货币区判别标准对我国是否属于最优货币区进行检验,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尚不属于最优货币区,从而判定我国货币政策存在区域不对称效应;然后,选取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指示变量,利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协整检验、脉冲响应、预测方差分解和基于可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Kalman)等多种计量分析工具和手段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不对称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①我国当前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显著的不对称性效应。其中,货币政策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②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响应速度最快,敏感度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的敏感度最低;货币供应量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解释力远远低于东、中部地区,且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影响呈明显的滞后性。③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为西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④我国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发展严重失衡,信贷资源和金融深化程度不一,企业和居民行为存在差异,投资效率和产出水平不一致,使得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渠道——信贷传导渠道的中介、载体、微观主体和目标结果等各环节都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由此导致全国统一的货币政策不可避免地在各区域产生不对称效应。⑤提高货币政策区域有效性,缩小区域差异的对策包括:促进区域金融经济的协调发展;在保持货币政策统一性的前提下,实行灵活的货币调控政策;实施一定差异的金融监管政策。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9
1 绪论  9-15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9-10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0-1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0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0-12
  1.3 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12-13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4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5
    1.5.1 研究的创新  14
    1.5.2 本文存在的不足  14-15
2 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的理论基础  15-27
  2.1 最优货币区理论  15-17
    2.1.1 最优货币区理论概述  15
    2.1.2 最优货币区的标准  15-17
  2.2 货币政策传导理论  17-26
    2.2.1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理论  18-21
    2.2.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21-26
  2.3 本章小结  26-27
3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的存在性分析  27-34
  3.1 生产要素流动性标准  27-28
  3.2 经济开放度标准  28-29
  3.3 产品多样化标准  29-30
  3.4 金融市场一体化标准  30-32
  3.5 通货膨胀相似性标准  32-33
  3.6 本章小结  33-34
4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的实证检验  34-45
  4.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34-35
    4.1.1 变量选取  34
    4.1.2 数据来源  34-35
  4.2 模型设计与检验方法  35-39
    4.2.1 VAR 模型  35
    4.2.2 数据平稳性检验  35-36
    4.2.3 协整检验  36-37
    4.2.4 脉冲响应函数  37-38
    4.2.5 预测方差分解  38-39
    4.2.6 状态空间模型  39
  4.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39-44
    4.3.1 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检验  39-41
    4.3.2 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强度及周期的实证检验  41-42
    4.3.3 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解释力的实证检验  42
    4.3.4 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边际贡献率的实证检验  42-44
  4.4 本章小结  44-45
5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的原因分析  45-60
  5.1 信贷传导中介的区域性差异  45-47
    5.1.1 金融机构数量的地区差异  46
    5.1.2 金融机构组成结构的地区差异  46
    5.1.3 金融机构竞争程度的地区差异  46-47
  5.2 信贷传导载体的区域性差异  47-51
    5.2.1 信贷资源的地区差异  47-48
    5.2.2 金融深化程度的地区差异  48-51
  5.3 信贷传导微观主体的区域性差异  51-58
    5.3.1 企业行为的地区差异  51-57
    5.3.2 居民行为的地区差异  57-58
  5.4 信贷传导目标结果的区域性差异  58-59
  5.5 本章小结  59-60
6 提高货币政策区域有效性,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对策建议  60-67
  6.1 促进区域金融经济的协调发展  60-63
    6.1.1 完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  60-61
    6.1.2 构建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61
    6.1.3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结构调整  61-62
    6.1.4 引导区域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行为  62-63
    6.1.5 提高区域资金配置效率  63
  6.2 灵活的货币调控政策  63-66
    6.2.1 存款准备金率的差别化  63
    6.2.2 公开市场参与主体的区域差别化  63-64
    6.2.3 增加再贴现政策的区域导向性  64
    6.2.4 强化再贷款政策的地区倾斜力度  64
    6.2.5 一定程度的利率区域差别化  64-65
    6.2.6 增强和改进间接信用指导的功能  65
    6.2.7 消费者信用控制的地区差别  65-66
  6.3 一定差异的金融监管政策  66
  6.4 本章小结  66-67
7 结论  67-68
致谢  68-69
参考文献  69-72
附录  7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72

相似论文

  1. 中国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的汇率风险暴露研究,F832.6
  2. 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研究,F224
  3. 中国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的相关性问题研究,F832.51;F822.0
  4. 资产价格的波动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F822.0;F224
  5. 货币供应量对CPI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F726;F224
  6. 基于RVM-PF的卫星关键部件寿命预测,V423.42
  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动态血压改变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R692.5
  8. 有关我国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分析,F224
  9. 财政支出对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效应研究,F121;F224
  10. 宏观金融不稳定的测度模型与实证研究,F832
  11. 基于VAR模型的通货膨胀对不同行业股票收益率影响的对比分析,F832.51
  12. 货币政策对中国股票市场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F822.0;F832.51
  13. 我国铁路建设资金效率评价研究,F530.68
  14.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浆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心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R692
  15. 我国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F832.22;F832.51
  16. 对股票市场价格影响因素的中美比较研究,F832.51;F831.51
  17. 上市公司规模、价值与市场风险相关性研究,F224
  18. 基于信贷传导渠道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F822.0;F224
  19.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F822.0;F832.51
  20. 我国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与证券价格波动的实证研究,F832.51
  21.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研究,F832;F1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货币 > 中国货币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