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宏观金融不稳定的测度模型与实证研究

作 者: 梁翠翠
导 师: 王元月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国民经济学
关键词: 宏观金融不稳定性 资本流动性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
分类号: F8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金融不稳定是指金融体系处于无法有效执行其关键功能的非稳定状态。现代金融不稳定理论在从货币稳定和银行机构危机性质进行探索的传统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内含金融不稳定”的核心命题。主要以Hyman Minsky(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为基础,关注金融不稳定的传导机制,强调金融特别是货币作为经济增长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经济周期的变化是由于金融因素所引起的,详细分析了金融是如何影响实体经济中经济主体行为。金融不稳定对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己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尤其是它的最高层次表现形式——金融危机带给世界经济的带来的危害,使得对金融不稳定的测度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金融不稳定作为经济体系的运行常态,对各经济体的金融结构和制度安排构成了较大的冲击,研究其对经济的影响,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逐渐加速,资本市场逐渐开放,与世界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发展中特别是金融市场中所面临的不稳定性因素必然随之增加,金融不稳定不仅成为中国金融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而且对中国宏观经济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在对现有金融不稳定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资本流动性的角度出发,建立流动性基准指标体系,将此作为重要因素纳入本文所要构建的金融不稳定综合指标体系中。构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宏观金融不稳定综合评估框架体系,包括资本流动性、金融市场运转和宏观经济变量三个子系统。在此基础上,利用离散因变量模型Logit模型构建我国金融不稳定测度模型体系,从定量的角度客观评价我国目前的金融不稳定状况,并进一步量化金融不稳定综合评估框架体系内的各个子系统对金融不稳定性的作用。从实证的结果来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固的金融不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几年金融系统一直处于高度不稳定的状态;2000年—2003年这一阶段金融系统相对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2004—2007年间,我国宏观金融不稳定。降程度较高,经过对各个指标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由于我国证券化率的上升、国债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信贷总额的过度增加所造成的。本文还对综合评估框架体系内的三个子系统与宏观金融不稳定性的相关关系进行了Probit回归分析,即找出对我国金融不稳定性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宏观金融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稳定、微观金融体系运转情况和其他一些影响资本流动性等方面的因素。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变量、金融市场运转变量与资本流动性相关的指标变量中,就单组的宏观经济变量和金融机构变量来说,并不是影响宏观金融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我们的研究发现:资本流动性相关的变量是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性性的主要因素,只有当宏观经济变量和金融机构变量联合起来才会对宏观金融不稳定性有比较突出和显著的影响。在对我国宏观金融不稳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单组的资本流动性指标标量对金融不稳定性影响显著,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建立了宏观金融不稳定性与代表资本流动性的指标(M2/M1、M2/GDP变量)滞后期相关关系的线性方程组。在此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从不同角度测度了宏观金融不稳定性与资本流动性之间的动态影响。通过对我国近二十年的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脉冲响应函数显示,M2/Ml比值的加大会使得金融不稳定程度也加剧了,而且我国近些年来M2/M1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的流动性泛滥正是中国经济在近些年出现的一大难题。金融发展程度(M2/GDP)对宏观金融不稳定性的脉冲相应函数显示,短期来看,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会加剧金融不稳定。但从长期协整关系来看,金融发展程度与金融不稳定性呈现了反向关系,显示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会减少金融不稳定程度,从而促进我国金融的稳定性。由于我国的M2/GDP比率一直偏高,说明多年来信用过分集中于银行,银行体系内的系统性风险不断被积累,中长期通货膨胀压力较大。这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也是相吻合的。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1 导言  12-17
  1.1 研究背景  12-13
  1.2 研究意义  13-14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4-15
  1.4 本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16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6-17
2 金融不稳定性的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17-27
  2.1 金融不稳定概念的界定  17-21
    2.1.1 正面定义金融稳定的相关论述  17-20
    2.1.2 反面定义金融稳定的相关论述  20-21
  2.2 金融不稳定指标体系、评估模型的构建  21-24
  2.3 金融不稳定预警模型的研究  24-27
3 宏观金融不稳定指标体系及其测度模型研究  27-47
  3.1 宏观金融不稳定指标体系的构建  27-33
    3.1.1 宏观金融不稳定指标体系框架  27-28
    3.1.2 宏观金融不稳定指标体系内指标说明  28-30
    3.1.3 金融不稳定性综合评估框架体系内各个指标阀值和警戒线的确定  30-33
  3.2 宏观金融不稳定测度模型的构建  33-44
    3.2.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33
    3.2.2 二元Logit模型的介绍  33-34
    3.2.3 二元选择Logit模型的估计  34-44
  3.3 中国宏观金融不稳定性成因实证分析  44-45
    3.3.1 回归估计和判别结果分析  44-45
  3.4 小结  45-47
4 基于SVAR的金融不稳定性的误差修正模型  47-58
  4.1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7-50
    4.1.1 SVAR模型  48-49
    4.1.2 脉冲响应函数  49-50
    4.1.3 方差分解  50
  4.2 资本流动性对金融不稳定性动态冲击效应的实证分析  50-56
    4.2.1 数据分析及检验  50-52
    4.2.2 实证结果分析  52-56
    4.2.3 方差分解  56
  4.3 小结  56-58
5 总结与展望  58-60
参考文献  60-64
致谢  64-65
个人简历  6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5

相似论文

  1. 货币政策在股市传导的效应时滞研究,F822.0;F832.51
  2. 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我国物价波动实证分析,F726
  3. 我国货币政策冲击路径的计量研究,F822.0
  4. 中国信贷扩张与房地产价格泡沫,F293.3;F224
  5. 我国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效应,F822.0
  6. 沪深交易所权证上市及交易对标的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
  7. 跨期消费平滑模型与国际资本流动性,F831.6
  8. 我国现阶段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影响及其治理,F224
  9. 开放经济下中国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效力分析,F822.0
  10.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下实际汇率的波动因素分析,F832.6
  11.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性的度量与检验,F224
  12. 天津市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研究,F127
  13. 产业发展与金融结构变迁的关联性,F062.9;F830.4
  14. 台湾经济波动冲击效应研究,F127
  15. 中国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效应研究,F822.0
  16. 中间与两极汇率制度的选择:决定因素和假设检验,F830.7
  17. 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国际资本流动性及效应的经验研究,F224
  18. 内外均衡冲突与中国资本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F832.6
  19. 融资融券对我国证券市场股票交易影响研究,F832.51
  20. 中国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的汇率风险暴露研究,F832.6
  21. 私募股权投资在医药行业的案列研究:B公司的项目评价研究,F832.48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