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与临床关系

作 者: 张贤
导 师: 孟凡义
学 校: 南方医科大学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化疗 免疫抑制剂 肝功能 HBV再激活
分类号: R512.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化疗及免疫抑制治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HBV再激活在其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HBV再激活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中的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明确,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进行抗HBV治疗可能有助于防治HBV再激活。本文研究合并HBV感染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严重程度与无HBV感染的患者有无差异,基础肝功能对化疗后肝损害的发生有无影响,研究合并HBV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肝功能损害与应用的化疗药物关系,预防性应用抗乙肝病毒药物是否能有效预防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和HBV病毒学突破,HBV病毒学突破与化疗方案组成、化疗疗程数、肝功能损害程度、治疗前HBV血清标记物等的关系,寻求可以用来指导临床诊治的指标或经验。方法:对自1999年1月1日至2010年3月1日,在广州市南方医院血液科住院的恶性血液病合并乙肝感染的15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男性87例,女性65例。年龄中位数38(范围13~81)岁,完成化疗疗程中位数6.5(1-26)疗程,按化疗方案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1、普通化疗组(37例),2、激素治疗组(53例),3、免疫抑制剂治疗组(11例),4、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组(51例)。其中造血干细胞移植者30例,11例为自体移植,19例为异基因移植。另外选取152例无HBV感染且处理因素及患者状况相似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以常规方法测定化疗前后肝功能、乙肝血清标记物。HBV感染组有63例患者在化疗前后均进行了HBV DNA定量检测,方法为荧光定量PCR(Amplicor, ROCH)。以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为肝功能评价指标。以乙肝病毒DNA增加10倍以上或绝对值达到109 copies/ml为乙肝病毒突破性感染。将化疗推迟8天以上定义为化疗延迟。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和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所有检验为双侧,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BV感染组中化疗或移植后发生肝损害者为102例,其中未预防性使用抗HBV药物且发生治疗后肝损害者56例,非HBV感染组93例,未预防性使用抗HBV药物的HBV感染者肝功能损害率明显高于非HBV感染组(74.7%比61.2%,P=0.044)。HBV感染组初次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疗程数(均值3.06)与非HBV感染组(均值3.77)无明显差异(P=0.053),提示合并HBV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并未较早出现肝功能损害。HBV感染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高峰程度明显高于非HBV感染者(秩均值分别为104.65和89.58,P=0.047)。HBV感染组中,以性别为参数分别进行了对比,未见到性别因素对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男性72.4%,女性60.0%,P=0.107)、肝功能高峰损害程度(男性秩均值53.12,女性秩均值48.88,P=0.463)有显著影响。化疗前HbsAg是否阳性对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67.1%比33.3%,P=0.970),对化疗后HBV激活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38%比40.0%,P=1.000),对HBV再激活所致肝炎发生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35.7%比50%,P=0.619)。对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峰值影响无差异(P=0.934)。HbsAg阳性患者中合并HbeAg阳性与否对化疗后HBV激活率以及HBV再激活所致肝炎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45.0比34.2%,P=0.421;30.0%比23.7%,P=0.602)。无论是HBV感染患者或非HBV感染患者,其入组时基础肝功能异常对化疗后发生肝损害无显著影响(HBV感染组P=0.957,非HBV感染组P=0.306,均>0.05.)。HBV感染组中接受不同化疗方案治疗的情况为:普通37例,激素53例,免疫抑制剂11例,联合免疫抑制剂51例。其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依次为59.5%、67.9%、63.6%和72.5%,P=0.684,提示各组之间肝功能损害率没有显著差异。HBV再激活发生率依次为16.7%、28.6%、50.0%和53.6%,HBV再激活所致肝损害发生率依次为8.3%、23.8%、0%、39.3%,仅普通化疗组与联合免疫抑制剂组在HBV再激活发生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41,其余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预防性使用抗HBV药物能显著降低化疗后HBV激活比例(29.3%比54.5%,P=0.049),也能降低HBV再激活所致肝炎的发生率(14.7%比50.0%,P=0.003)。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方面,预防性使用抗HBV药物者的肝损害发生率与未预防性使用抗HBV药物者相比无显著差异(59.7%比74.7%,P=0.05)。基础病毒载量高于或等于104copies/ml与低于该病毒载量者相比,化疗后HBV病毒再激活率为44.0%比37.5%, P=0.644, HBV再激活肝炎发生率为24.0%比29.2%,P=0.607,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HBV感染是导致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肝功能严重损害的原因之一,合并HBV感染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程度重于非HBV感染者。性别、化疗前HbsAg是否阳性、化疗方案组成对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无显著影响,化疗前HbsAg或HbeAg阳性与否、不同化疗方案组成、HBV DNA基础载量是否高于104copies/ml对化疗后HBV再激活无明显影响。预防性使用抗HBV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化疗后HBV激活比例,并降低HBV再激活所致肝损害比例。但预防性使用抗HBV药物者化疗后肝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预防性使用抗HBV药物者。

全文目录


摘要  3-6
ABSTRACT  6-12
1. 研究背景  12-13
2. 对象与方法  13-18
  2.1 病例资料  13-15
  2.2 治疗方法  15-17
  2.3 观察指标  17
  2.4 统计学处理  17-18
3. 结果  18-30
  3.1 HBV感染与化疗肝损害  18-20
  3.2 性别与肝功能损害  20
  3.3 HbsAg或HbeAg与肝损害及HBV再激活  20-24
  3.4 化疗方案与肝损害和HBV再激活  24-28
  3.5 预防性使用抗HBV药物与HBV再激活和肝损害  28-29
  3.6 基础病毒载量与HBV再激活  29-30
4. 讨论  30-40
  4.1 乙肝流行病学及HBV再激活  30-32
  4.2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发生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  32-34
  4.3 HBV再激活防治策略  34-39
  4.4 研究存在的不足  39-40
5. 全文结论  40-41
6. 参考文献  41-46
综述  46-55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55-56
致谢  56-57
统计学审验合格证明  57-59

相似论文

  1. 乌贼墨—黄芪合剂缓解化疗副作用研究,R285.5
  2. 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伴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发性肝癌效果分析,R735.7
  3. 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R249
  4. 肝硬化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与肝功能状态相关性探讨,R575.2
  5. 常规化疗联合节拍化疗对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R737.9
  6. CIF与CEF方案用于Ⅱ期乳腺癌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R737.9
  7. 化疗对卵巢上皮性癌端粒长度的影响,R737.31
  8. 复发性卵巢癌的再次手术治疗与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分析,R737.31
  9.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肝癌疗效的双源CT灌注成像评估,R735.7
  10. 环磷酰胺LDM联合MTD在乳腺癌抗血管生成、诱导凋亡方面的研究,R737.9
  11. MTD化疗联合节律化疗对乳腺癌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研究,R737.9
  12. 全乳腺大切片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灶形态学变化及部分分子生物学特点研究,R737.9
  13. CEF/TE方案新辅助化疗与乳腺癌MAPK/PI3K通路及Ki67关系的研究,R737.9
  14.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兔VX2肝移植瘤的药代动力学研究,R735.7
  15. MRP1功能变化对人肺腺癌细胞化疗耐药的影响,R734.2
  16. 体外联合化疗对HepG2人肝癌细胞株CD90/CD44表达的影响及意义研究,R735.7
  17. ER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735.2
  18. 晚期胆管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R735.8
  19. TS BRCA1在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4.2
  20. 解氏肺癌2号方对肺癌伴恶性胸水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R734.2
  21.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胆囊结石临床特点分析,R575.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传染病 > 病毒传染病 > 病毒性肝炎 > 乙型肝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