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榆林市煤炭资源开采生态保证金制度研究

作 者: 许妮
导 师: 许军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关键词: 矿山环境 生态保证金 市场机制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F205;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6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采矿业的快速发展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物质保障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环境的日益恶化,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何解决采矿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尤其煤炭资源丰富的陕西榆林,近年来煤炭开发带动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环境污染破坏,严重危及到矿区居民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而环境治理资金极其匮乏,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无法开展,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有效的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是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的保障。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方面,我国一直采取生态补偿费制度,征收补偿费虽然可以弥补一些生态环境损失,但是存在标准低、缺乏激励等方面的局限性。于是在2006年对矿产资源进行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中提出要建立煤矿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是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陕西榆林正处于既强烈要求发展经济又迫切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时期,从而试行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分析保证金制度在陕西榆林的实施效果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完善保证金制度的途径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分析了陕西榆林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在当地实施后的效果。运用实证分析、比较分析、规范分析和博弈等研究方法,阐述了保证金制度的内涵,通过对生态保证金制度的理论依据——经济外部性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的深入探讨,以及对生态保证金制度与生态补偿费制度进行简要地比较分析,得出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在改善矿山环境方面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构建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模型对保证金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保证金制度是矿区生态恢复成本内化的有效途径。然后通过分析榆林市保证金制度的实施现状,得出保证金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征收主体与被征收主体的不完全市场性、保证金征收标准过低、保证金形式单一、保证金专户比例少、保证金利用效率低与管理模式混乱等问题,同时分析了国内其他省份与国外发达国家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提出了完善榆林市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基本原则,如污染者买单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并用原则、平衡利益机制原则及沟通协调原则,最后本文给出了完善保证金制度的基本构想,从加强监管惩罚力度,建立奖惩机制、强化市场机制引入第三方、建立保证金征收监督体系、建立协调配套的矿山环境保护措施等几个方面对保证金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给出了政策建议,以期待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在榆林更好地实施,为矿山环境治理及生态恢复做出贡献,并对全国其他省份保证金制度的实施起到借鉴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7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9-10
    1.1.1 研究背景  9-10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0
  1.2 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5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0-12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15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6
    1.3.1 研究思路及论文安排  15
    1.3.2 研究方法  15-16
  1.4 本文的创新点  16-17
第二章 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  17-28
  2.1 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基本内容  17-22
    2.1.1 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建立  17-18
    2.1.2 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基本内容  18-22
  2.2 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理论依据  22-25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3
    2.2.2 外部性理论  23-24
    2.2.3 制度变迁理论  24-25
  2.3 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与以往补偿费制度比较  25-28
第三章 榆林市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实施现状  28-42
  3.1 榆林市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历史回顾  28-35
    3.1.1 榆林市矿山环境现状  28-29
    3.1.2 榆林市生态补偿费征收的局限性  29-32
    3.1.3 榆林市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立法概况  32-35
  3.2 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理论分析  35-39
    3.2.1 博弈模型假设  36
    3.2.2 政府、煤炭企业及矿区居民在博弈模型中各阶段的战略选择  36-37
    3.2.3 各利益主体的支出(效用)函数  37-38
    3.2.4 博弈结果分析  38-39
  3.3 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实施现状  39-42
第四章 榆林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42-51
  4.1 征收主体与被征收主体的不完全市场性  42-43
  4.2 保证金征收标准过低  43-45
  4.3 保证金的形式单一  45-46
  4.4 保证金专户储存比例低  46-47
  4.5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利用率低  47-48
  4.6 矿山环境治理复保证金管理模式混乱  48-49
  4.7 相关利益主体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弱自律性  49-51
    4.7.1 央企或私企生产经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弱自律性  49-50
    4.7.2 当地居民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弱自律性  50-51
第五章 完善榆林市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思考及政策建议  51-59
  5.1 榆林市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应遵循的软规则  51-54
    5.1.1 污染者"买单"  51-52
    5.1.2 平衡利益机制  52-53
    5.1.3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53
    5.1.4 协调沟通  53-54
  5.2 完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基本构想  54-59
    5.2.1 加大监管、惩罚力度,建立奖惩机制  54-55
    5.2.2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入第三方  55-56
    5.2.3 健全榆林保证金征收监督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义务  56-57
    5.2.4 建立协调配套的矿山环境保护措施  57-58
    5.2.5 出台相应政策,提高矿区居民的家园意识  58-59
结束语  59-60
参考文献  60-6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2-63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4.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5.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6.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7.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8.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9.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0.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1.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12.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G841-4
  13. 生态消费的哲学思考,X2
  14. 河南省城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G842
  15.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F224
  16. 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832;F205
  17.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18.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TV213.4
  19.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X2
  20. 新疆阿克苏地区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2
  21.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问题研究,F205;F299.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