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青少年耻感缺失及教育对策

作 者: 樊艳芳
导 师: 颜峰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青少年 耻感 缺失 教育
分类号: D6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90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耻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种文明意识,是萌动,是青少年产生道德良心、责任感、自尊心的基础。每一个青少年都应树立这种观念:因自己言行的过失而羞愧,对自己违背道德的行为一定要产生不体面、不光彩的心理感受,受到周围人的批评要自责、惭愧,同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耻辱的自觉规避和抵制。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视角,在分析比较各种观点的基础上,界定了耻感的内涵,即耻感是个体因自己的言行或品质不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而产生的一种否定的情绪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耻辱的自觉规避和抵制,包括羞耻感和知耻感。分析了其形成的心理机制,即个体是否会产生耻感以及能产生耻感的强度,取决于此人的良心发展水平。阐述了耻感的三大特点,即社会性、主体性、自律与他律结合性。揭示了耻感具有标识、导善、自制、激励的功能。针对青少年耻感缺失这一问题,本文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总结了其表现,即认知上:荣耻错位;情感上:耻感淡化;意志上:缺乏磨练;行为上:行己无耻。并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客观现实出发,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四个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耻感缺失的原因,即市场经济逐利因素的消极影响、社会制度和评价机制的不完备、优良传统道德的失落、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误。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而且正处于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明确对青少年进行耻感教育的重要性,即耻感教育是青少年形成正确认知的底线尺度,是培养良性情感的价值前提,是养成良好行为的根本动力。并从文化底蕴的熏陶、青少年个体的生理基础、教育自身的优势三个方面阐述了对青少年进行耻感教育的可行性,遵循耻感形成的规律,确立了青少年耻感教育的循序渐进、知情结合、适度引导三大原则。对青少年进行耻感教育,既要创新耻感内容,让青少年明确荣辱界限;又要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强化知耻体验;还要多方面丰富教育渠道,训练他们养成持之以恒的行为习惯。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目录  7-10
导论  10-17
  0.1 课题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0-11
    0.1.1 理论意义  10-11
    0.1.2 实践意义  11
  0.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5
    0.2.1 国外研究  11-14
    0.2.2 国内研究  14-15
  0.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5-16
    0.3.1 研究思路  15
    0.3.2 研究方法  15-16
  0.4 创新点  16-17
    0.4.1 研究视角新  16
    0.4.2 追问耻感缺失原因观点新  16-17
第一章 耻感的内涵及功能界定  17-27
  1.1 耻感的内涵  17-21
    1.1.1 耻感的含义  17-18
    1.1.2 耻感的分类  18-20
    1.1.3 耻感的心理机制  20-21
  1.2 耻感的特点  21-23
    1.2.1 社会性  21-22
    1.2.2 主体性  22-23
    1.2.3 自律与他律的结合性  23
  1.3 耻感的功能  23-27
    1.3.1 标识功能  23-24
    1.3.2 导善功能  24-25
    1.3.3 自制功能  25
    1.3.4 激励功能  25-27
第二章 青少年耻感缺失现象及归因  27-40
  2.1 青少年的内涵  27-29
    2.1.1 青少年的年龄界定  27-28
    2.1.2 青少年的特点  28-29
  2.2 青少年耻感缺失的表现  29-33
    2.2.1 认知上:荣耻错位  29-31
    2.2.2 情感上:耻感淡化  31
    2.2.3 意志上:缺乏磨练  31-32
    2.2.4 行为上:行己无耻  32-33
  2.3 青少年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33-40
    2.3.1 市场经济逐利因素的消极影响  34
    2.3.2 社会制度和评价机制的不完备  34-36
    2.3.3 优良传统道德的失落  36-37
    2.3.4 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误  37-40
第三章 青少年耻感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原则  40-49
  3.1 青少年耻感教育的重要性  40-42
    3.1.1 耻感教育是形成青少年正确认知的底线尺度  40
    3.1.2 耻感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良性情感的价值前提  40-41
    3.1.3 耻感教育是养成青少年良好行为的根本动力  41-42
  3.2 青少年耻感教育的可行性  42-45
    3.2.1 文化底蕴的熏陶  43
    3.2.2 个体的生理基础  43-44
    3.2.3 教育自身的优势  44-45
  3.3 青少年耻感教育的原则  45-49
    3.3.1 循序渐进原则  45-46
    3.3.2 知情结合原则  46-47
    3.3.3 适度引导原则  47-49
第四章 青少年耻感教育的对策  49-59
  4.1 创新耻感内容,明确荣辱界限  49-52
    4.1.1 古为今用,推进传统耻感的现代创新  49-50
    4.1.2 洋为中用,吸收西方罪感的有益成分  50-51
    4.1.3 立足现实,完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系  51-52
  4.2 激发道德情感,强化知耻体验  52-55
    4.2.1 重视情感培养,以理育情  52-53
    4.2.2 积极创设情境,以境育情  53-54
    4.2.3 加强人际交流,以情育情  54-55
  4.3 丰富教育渠道,训练道德行为  55-59
    4.3.1 家庭教育,重在垂范  55-56
    4.3.2 学校教育,因材施教  56-57
    4.3.3 社会教育,弘扬正气  57-59
参考文献  59-63
致谢  63-6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64

相似论文

  1. 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G633.2
  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3. 瑞丽市农村中学德育问题研究,G631
  4.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G633.6
  5.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6.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7. 文山师专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探究,G658
  8.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9. 尼日利亚女子基础教育问题研究,G543.7
  10. 巴西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研究,G577.7
  11.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12. 基于“童谣体验”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G621
  13. 西安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G807.4
  14.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34
  15. 体育动漫影响青少年篮球价值取向原因探究,G841
  16. 动态教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G434
  17.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养研究,G652.4
  18. 沈阳市初中地理生本课堂现状调查研究,G633.55
  19. 连山山区中学如何开展海洋教育的研究,G632.0
  20. 广州与河源中学地理教育区域差异分析,G633.55
  21. 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开展低碳教育的探讨,G633.5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 道德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