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渤海国前三代王对唐政策及其变化研究

作 者: 陈旭
导 师: 郭素美
学 校: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渤海国 前三代王 对唐政策 变化
分类号: K28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收集到的大量古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梳理,旨在剖析渤海国前三代王对唐政策的演化过程以及对后代王的影响。在大祚荣、大武艺和大钦茂三代王统治时期,他们分别对唐采取了不同的政策,通过对渤海国前三代王对唐的政策研究,我们得以用一种新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唐对地方民族政权的管辖和统治政策,进而揭示出渤海国与中原王朝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对于维护和发展当代民族团结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本论文由内容摘要、前言、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附录六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分四章。第一章:阐述渤海国第一代王大祚荣在建立靺鞨政权之后的对唐政策。建国之初,大祚荣选择了友好外交政策,不断地与外邻的各个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外交关系。另外渤海在欣然接受唐朝的招慰和册封之时,同唐朝建立了十分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并试图按照唐朝的统治模式来建设和巩固王国。大祚荣不断地向唐朝派遣其子或属臣入唐朝拜,使双方的交往频繁起来,大大加深了渤海与唐朝的感情,从而奠定了不可分割的隶属关系。第二章:阐述渤海国第二代王大武艺的对唐政策。大武艺继位之初,在对待中原王朝上就表现出了某种独立的姿态,一方面与唐保持着臣属关系,另一方面又有着自己的打算。大武艺虽然在扩张征服中引起了渤海统治集团内部的不满并与唐发生冲突,但仍能和平解决并依然奉唐为宗主。他先后遣使朝唐约三十次,大量引进和学习中原先进文明成果,为渤海王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三章:阐述渤海国第三代王大钦茂的对唐政策。大钦茂从继位以来便对唐王朝表示出了恭敬和忠顺的态度,公元762年,唐王朝正式晋封大钦茂为国王,渤海有国王之称自此始。大钦茂实施的“文治”政策,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使政权稳定,从而社会才会平稳快速发展。同时大钦茂积极地学习盛唐的典章制度和文化,形成了渤海国历史上向中原学习的高潮。第四章:论述渤海国前三代王对后世对唐政策的影响。从大祚荣的开基建国,到大武艺的穷兵黩武,再到大钦茂的全面唐化,虽然前三代王的对唐政策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但是在不同的时期采取的不同政策都有其合理性,这就给渤海后世的统治者们留下的可借鉴的经验。渤海国也一直保持着同唐的隶属关系,唐也继续保持对渤海的管辖,两方互相依赖,友好往来,成为千古佳话。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0
引言  10-11
第一章渤海国第一代王大祚荣的对唐政策  11-18
  1.1 渤海国建立初期与周边其他主要少数民族的关系  11-13
  1.2 接受唐朝的册封  13-16
  1.3 遣使朝贡  16-18
第二章 渤海国第二代王大武艺的对唐政策  18-29
  2.1 野心勃勃,斥大土宇  18-20
  2.2 进攻黑水,门艺投唐  20-22
  2.3 与唐冲突,和平解决  22-26
  2.4 大武艺对祖制的继承和他的历史功绩  26-29
第三章 渤海国第三代王大钦茂的对唐政策  29-39
  3.1 重组机构,重文偃武  29-31
  3.2 深化祖制,全面唐化  31-36
    3.2.1 友好往来,学习不辍  31-35
    3.2.2 晋封国王,建置五京  35-36
  3.3 安史之乱时大钦茂的对唐态度  36-37
  3.4 结语  37-39
第四章 前三代王对唐政策的变化分析及其对后代王的影响  39-47
  4.1 前三代王对唐政策变化分析  39-42
  4.2 前三代王对后世对唐政策的影响  42-47
注释  47-53
参考文献  53-57
附录一:渤海疆域图  57-58
附录二:渤海行政区划  58-59
附录三:渤海国与唐朝疆域图  59-60
致谢  60

相似论文

  1. 城市湖泊的甲烷排放时空变化及其与水文水质关系,X524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分析,R542.22
  3.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4. 烤烟成熟和调制期间颜色参数变化及烤前晾制对其质量的影响,S572
  5. 近五年世界优秀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打法的动态研究,G842
  6. 添加乳酸菌和米糠对水稻秸青贮品质动态变化的影响,S816.53
  7. 长沙现代大学区位变化研究,G649.2
  8. 长期规律性运动对人体体表温度分布与变化调节的影响,G804.2
  9. 风鹅腌制工艺改进及其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TS251.55
  10. 江淮地区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与稻麦生产潜力的演变特征,S162
  11. 江淮历代小麦主栽品种生产力与氮肥效率的比较研究,S512.1
  12. 小麦生产力的基因型与气候效应模拟,S512.1
  13. 水土流失治理区马尾松林生物量遥感研究,S791.248
  14. 福州鼓山马尾松年轮α-纤维素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S791.248
  15. 英语语音意识,句法意识与工作记忆对英语阅读理解之预测力的动态变化,G633.41
  16. 基于同化能力杂种优势早期评价的桃光合特性研究,S662.1
  17. 关帝山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碳、氮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S154.4
  18. 红壤小流域木薯花生间作系统的生态功能研究,S533
  19. 汾酒发酵过程中香味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TS262.32
  20. 鄱阳湖区耕化与生态环境变迁(1840-2010),X171
  21. 曲沃县设施蔬菜施肥现状及土壤养分变化规律,S626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民族史志 > 古代民族史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