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毛白杨叶际微生物多样性及对杨树溃疡病生物防治研究

作 者: 郭徐鹏
导 师: 孙广宇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植物病理
关键词: 林木病害 系统发育分析 Spencermartinsia 生物活性
分类号: S763.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杨树溃疡病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木材产量和环境绿化。目前杨树溃疡病的防治主要还是化学防治。本论文通过对毛白杨叶际微生物的分离、杨树溃疡病病原的鉴定、室内离体枝条的防效测定,研究了毛白杨叶际微生物对杨树溃疡病的生物防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探索杨树叶际微生物分离方法,采用摇床震荡法分离叶际微生物较好,分离的微生物总量在1.2×10~5 cfu/g鲜重;种群分析显示:毛白杨叶际微生物的主要类群为细菌,占培养类群的87%,其次是放线菌,占9%,真菌类群只占4%。根据形态学特征,将杨凌、千阳、宝鸡、眉县、陇县五个地方的毛白杨叶际细菌初步归为12个种群,各地方的叶际细菌在种群和数量上都存在差异,表明毛白杨叶际微生物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2)利用形态学和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杨凌及周边地区的杨树溃疡病病原进行了鉴定对病原菌。结果显示:25株病原菌中除QY02外,其余均是Botryosphaeria dothidea。说明陕西杨凌及周边地区杨树溃疡病的病原以B. dothidea为主。QY02鉴定为Spencermartinsia viticola,Spencermartinsia是国内的新记录属,S. viticola为新记录种。分离到的菌株经致病性验证均可侵染危害杨树。通过杨树枝条伤口接种,验证了S. viticola在杨树上的致病性,确定S. viticola能引起杨树溃疡病,是杨树枝干病害的新病原,在国际上属首次报道。(3)对来自毛白杨叶际的856株菌进行皿内拮抗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243株(放线菌),表明杨树叶际微生物中存在大量的生物活性菌株。室内离体枝条防效测定显示叶际优势种群B5能诱导杨树伤口愈伤组织的形成,可降低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防效34%,表现出一定的占位和促生效应。放线菌470菌株也可诱导杨树伤口愈伤组织的形成,并具有较好的拮抗活性,防效为74%,具有潜在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26
  前言  11
  1.1 叶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11-18
    1.1.1 叶际微生物研究背景  11-12
    1.1.2 叶际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12-13
    1.1.3 叶际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  13-14
    1.1.4 叶际微生物的趋化性和拮抗性  14-15
    1.1.5 叶际微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防治  15-18
  1.2 杨树溃疡病研究进展  18-24
    1.2.1 杨树溃疡病的发生和危害  18
    1.2.2 杨树溃疡病病原菌的分类和分布、寄主及危害症状  18-20
    1.2.3 杨树溃疡病的发生规律  20-21
    1.2.4 杨树溃疡病致病机制  21-22
    1.2.5 杨树抗病性研究  22-23
    1.2.6 病害流行  23-24
  1.3 杨树溃疡病防治现状  24-25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25-26
第二章 毛白杨叶际微生物分离方法和生物多样性初步分析  26-31
  2.1 材料与方法  26-27
    2.1.1 材料来源  26
    2.1.2 分离方法  26
    2.1.3 毛白杨叶际微生物的初步归类和统计  26-27
    2.1.4 毛白杨叶际微生物分离所用培养基  27
    2.1.5 所用主要仪器  27
  2.2 结果与分析  27-30
    2.2.1 毛白杨叶际微生物分离方法研究  27-28
    2.2.2 毛白杨叶际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初步分析  28-30
  2.3 小结与讨论  30-31
第三章 杨树溃疡病病原菌系统发育和鉴定  31-43
  3.1 材料和方法  31-35
    3.1.1 标本来源  31
    3.1.2 菌株的分离方法  31-32
    3.1.3 菌株的诱导产孢  32
    3.1.4 检测与鉴定  32
    3.1.5 菌株的接种  32
    3.1.6 构建系统发育树  32-35
  3.2 结果与分析  35-42
    3.2.1 诱导产孢  35
    3.2.2 产孢菌株的室内接种  35
    3.2.3 鉴定结果  35-40
    3.2.4 ITS 序列分析  40-42
  3.3 小结与讨论  42-43
第四章 毛白杨叶际微生物对杨树溃疡病生物防治研究  43-49
  4.1 材料和方法  43-44
    4.1.1 拮抗菌株筛选  43
    4.1.2 拮抗菌皿内抑制效果测定  43
    4.1.3 室内离体枝条抑制效果测定  43-44
  4.2 结果与分析  44-47
    4.2.1 拮抗菌株筛选结果  44
    4.2.2 放线菌的培养  44
    4.2.3 7 株放线菌皿内抑菌效果测定  44-45
    4.2.4 生防菌室内离体枝条促生作用  45-46
    4.2.5 生防菌室内离体枝条发病率变化动态  46
    4.2.6 生防菌室内离体枝条病情指数变化动态  46
    4.2.7 8 株生防菌的预防效果  46-47
  4.3 小结与讨论  47-49
第五章 结论  49-51
参考文献  51-58
致谢  58-59
作者简介  59

相似论文

  1.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2. 南海多室草苔虫和脆灯芯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R284
  3.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质量控制模式的中药姜黄抗氧化药效物质辨识,R285
  4. 预氧化强化生物活性炭滤池除氮效能及机理研究,X703
  5. Eu3+和纳米Eu2O3对人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R735.7
  6. 生物活性肽胶囊的分析及应用研究,R927.2
  7. 脱脂奶粉中小肽含量与功能活性研究,TS252.7
  8. TC4合金表面脉冲激光沉积羟基磷灰石的组织和性能研究,TG146.23
  9. 新型非甾体抗炎药ML4000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R96
  10. 基于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法及新型悬浮填料强化的城市污水深度脱氮除磷技术研究,X703.1
  11. 通过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合成二茂铁衍生物的研究和1,3,4-噁二唑啉类化合物的研究,O626
  12. 天然低分子肝素制备及其硫酸化修饰条件的研究,TQ464.5
  13. 稻瘟菌蛋白激发子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S435.111.41
  14. 生物活性炭填料反应器硝化性能的研究,X703
  15. 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工艺优化及功能强化试验研究,X703.1
  16. 过滤吸附在中水回用处理中的应用研究,X703.1
  17. 缺氧/好氧/好氧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水产品加工废水试验研究,X703
  18. 两种滇产樟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19. 创面生物活性玻璃修复材料促进家猪创面愈合的研究,R318.08
  20. 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的制备及性能表征,R318.08
  21. 一株黄土高原土壤放线菌新种的鉴定,S154.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保护学 > 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 > 各种树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