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组织结构研究

作 者: 谷晨
导 师: 于强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社会网络 网络化组织结构 社会责任 和谐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C9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9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管理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研究如何提高企业的产出效率,并通过其收益的增加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虽然战略、人力资源以及营销问题一直是管理界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但对企业管理来讲更为关键的应该是对生产方式——即组织结构的选择,从而为企业搭建一个整合各项资源与职能并使其高效运行的平台。这种结构的安排甚至可以起到“生产力”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当环境日益动荡,企业应该选择何种组织结构模式成为横亘在企业面前无法逾越的问题。因此,本文在此背景下选题,对企业的组织结构问题进行剖析,并应用了现在最为前沿的分析工具——社会资本理论框架。对经济以及管理问题,一直都是沿袭“理性范式”作为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使得越来越多的现象得不到有说服力的结论。而社会资本及理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和应用。但至今仍少有学者将社会资本的范式应用到管理学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上,本文想通过有益的尝试将社会资本理论与企业组织结构选择结合起来,为其他类似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本文第一章强调生产方式对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尤其突出了企业作为关键因子——“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其结构选择的意义,奠定本文的研究基础及突出了选题价值。第二章简要的总结了环境中发生巨变的几个方面和变化特点,说明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论点——网络化组织结构是企业的必然选择。第三章,首先阐释了社会资本理论的一些相关概念、发展的脉络及现状。随后通过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以及三层次的互动,详细的论述了社会资本如何为企业构筑最佳的生存环境和对其生产经营的重要作用;并借助网络结构和博弈模型的建立,论证了网络化模式对社会资本的“生产”作用,进一步论证了文章的观点,指出网络化组织结构是企业的最佳选择。第四章,总结了网络化模式成为企业基于现实并顺应发展趋势的结构选择所依据的客观规律,以及人性的基础,有力的证明了网络化模式实现的必然性和可实施性。第五章,这一章揭示了现有的社会资本状况会对企业的结构与管理模式产生决定性作用。进而通过实例的实证分析,论证了在现有的社会资本水平下网络化的模式在一段时间内还将呈现出多种具体形态。本文综合地运用了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经典观点进行论述,并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最终得出网络化组织结构是企业顺应环境变化的最佳也是必然模式选择。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1章 研究组织结构的重要意义  10-13
  1.1 生产方式中的结构要素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10-11
  1.2 企业组织结构安排的关键作用  11-13
第2章 企业发展面临的时代背景  13-20
  2.1 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经营环境所发生的巨变  13-15
  2.2 新时代企业组织结构的必然选择——网络模式  15-20
    2.2.1 企业传统组织结构变革的迫切性  15-16
    2.2.2 网络的多种释义  16-18
    2.2.3 本文中的网络化组织结构内涵阐述  18-20
第3章 社会资本理论框架下的企业结构研究  20-48
  3.1 社会资本理论的缘起及国内外研究情况  20-23
    3.1.1 社会资本理论的缘起  20-21
    3.1.2 国内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情况  21
    3.1.3 社会资本的内涵  21-23
  3.2 选择社会资本理论框架分析企业组织结构的原因  23-25
  3.3 基于社会资本分析框架下的企业组织结构最佳选择——网络模式  25-48
    3.3.1 高水平的社会资本能够创造出企业最佳的生存环境  25-41
    3.3.2 网络化组织与社会资本的构建  41-48
第4章 网络化组织构建的客观依据  48-51
  4.1 网络化组织结构的构建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可实施性  48
  4.2 网络组织模式对生产关系形成了能动作用  48-49
  4.3 网络模式是基于人的本质属性所建立的组织结构  49-51
第5章 社会资本对企业组织结构的作用  51-61
  5.1 社会资本存量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  51-57
    5.1.1 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51-54
    5.1.2 德国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  54-56
    5.1.3 日本企业的"三大支柱"和"精益生产"  56-57
  5.2 现有的社会资本水平为网络化组织的建立构筑了基础  57-58
  5.3 现阶段网络化组织结构具体模式将呈现差异性  58-61
    5.3.1 企业集群  58-59
    5.3.2 企业集团  59
    5.3.3 虚拟企业  59-61
结论  61-62
注释  62-68
参考文献  68-69
致谢  69-70

相似论文

  1.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2.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3.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G124
  4.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5.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6.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7.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9. 和谐教育视野下学业不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分析与研究,G420
  10.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11.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12.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3.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14.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15. 一元主导下的多维和谐,D61
  16. 公共档案馆社会责任研究,G270
  17.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8.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9.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20. 南京市玄武区和谐社区建设研究,D669.3
  21. “中国NGO”的发展现状研究,D632.9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管理学 > 管理组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