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作 者: 吴晓辉
导 师: 李勉东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 新课程
分类号: G63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怎样提高教学的效率一直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国家进行多次教育改革,以期提高教学效率,推进深化素质教育。尤其第七次课程改革,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针对应试教育课程功能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方面“难、繁、偏、旧”,课程评价方面过于注重甄别、选拔,课程管理上过于集中等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解决策略。进入新世纪,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丰富和发展,但是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误区,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面对此种情况要求深化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因为素质教育才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素质提高的教育。“高效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思想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高中语文教学如何能扎实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快速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而“高效课堂”教学思想无疑为广大语文教师指出了一条道路。“高效课堂”是探究如何在现有课堂时间和课堂资源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也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实践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本文通过学习“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和所在学校及自身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进行探究,期望能寻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使语文教学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服务。全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构建、实施“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进行论述。第一部分论述实施“高效课堂”的背景。“高效课堂”有一定的学习理论作为支撑,符合时代、社会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低效现象和教学误区,探究“高效课堂”无疑具有现实意义。第二部分论述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诠释“语文高效课堂”的内涵和标准,阐明建构“语文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与基本原则。第三部分论述如何实施“语文高效课堂”。对笔者所在学校如何实施“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活动做具体说明,并分析“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些案例。第四部分论述“语文高效课堂”实施的有效策略。从教师、学生、课堂氛围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实施“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高效课堂”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我会坚持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反思,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9
引言  9-11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1-19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1-15
    (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11-12
    (二) 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12-13
    (三)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13
    (四) 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13-15
  二、问题的理论依据  15-18
    (一) 教育教学理论  15-17
    (二) 高中生的心理特征  17-18
  三、问题研究的意义  18-19
第二章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  19-25
  一、“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内涵  19
  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标准  19-20
  三、语文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  20-25
    (一) 语文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  20
    (二)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20-25
第三章 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  25-38
  一、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过程  25-32
    (一) 依靠行政力量,明确主导思想  25
    (二) 依据高效内涵,制定评价标准  25-26
    (三) 了解学生实际,制定相关策略  26-29
    (四) 教师集体备课,重点研究学生  29-30
    (五) 课堂具体授课,坚持一定原则  30-31
    (六) 通过教学实践,提出高效模式  31-32
  二、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实例  32-38
第四章 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38-53
  一、语文高效课堂中的教师  38-47
    (一) 教师的语文素养  38-40
    (二) 教师的教学能力  40-47
  二、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学生  47-48
  三、语文高效课堂中的氛围  48-50
  四、建立合理的语文高效课堂评价体系  50-53
    (一) 评价主体多元化  50
    (二) 评价功能多元化  50-51
    (三) 加强形成性评价  51
    (四) 重视定性评价  51-53
结论  53-54
参考文献  54-56
后记  56

相似论文

  1. 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与问题表征的研究,G633.6
  2.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3.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4.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编选研究,G633.3
  5. 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分析与命题研究,G633.6
  6. 农村高中教师课程观现状调查研究,G632.3
  7.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8.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七年:一位亲历者的自我反思,G632.3
  9. 自主学习与高中语文(粤教版)现当代散文教学,G633.3
  10. 基于衔接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G633.3
  11. 高中生化学学习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的研究,G633.8
  12. 上海高中语文教材阅读单元编排研究与单元教学刍议,G633.3
  13. 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反思及策略研究,G633.3
  14. 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的实现途径研究,G633.2
  15. 新课程下创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策略的探索,G633.7
  16. 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和谐班级建设的探索与实践,G635.1
  17.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优质校园文化建构,G631
  18.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预习研究,G633.3
  19.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英语教师教学适应性研究,G633.41
  20. 高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探究,G633.3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汉语语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