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现当代散文选文的研究

作 者: 周蔚
导 师: 王兴中
学 校: 云南师范大学
专 业: 学科教学
关键词: 人教版 中学语文教材 现当代散文 选文分析
分类号: G63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7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当代散文中学语文教材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其或抒情、或写景、或状物、或明理,都呈现出散文的至情、至性、至真、至善、至美。它们丰富多彩,摇曳多姿,为语文教材涂抹了绚丽的色彩,是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丰厚的情感、文化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建构,优良素质的形成,情感、性格的陶冶有着巨大的熏陶作用和深远的意义。通过对优秀散文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如何通过现当代散文的学习达到语文教学的理想目标,选文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本研究课题针对中学语文教材里的现当代散文选文问题,从现当代散文的概念、现当代散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教材散文选文分析以及中学语文教材现当代散文选文建议四个方面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现当代散文选文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语文教材散文选文分析从选文的依据、原则、编排、特点、内涵、题材、变化、教学要求对选文作了一番梳理,从选文注重时代性、经典性、可读性、文质兼美、自由性、话语多类性、个体情怀性以及新的文明的建构性提出了选文的建议,以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8
一、绪论  8-10
二、现当代散文的概念的界定  10-14
  (一) 文学界对现当代散文概念的界定  11-12
  (二) 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中的散文的界定  12-14
三、现当代散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4-24
  (一) 现当代散文的主要特点  14-20
  (二) 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20-21
  (三) 现当代散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1-24
四、语文教材散文选文分析  24-43
  (一) 选文的依据  24-26
  (二) 选文的原则  26-34
  (三) 选文的编排  34-36
  (四) 选文的特点  36-38
  (五) 选文的内涵  38-40
  (六) 选文的题材  40
  (七) 选文的变化  40-41
  (八) 选文的教学要求  41-43
五、中学语文教材现当代散文选文建议  43-51
  (一) 注重时代性  43-44
  (二) 注重经典性  44-45
  (三) 注重可读性  45
  (四) 注重文质兼美  45-47
  (五) 注重自由性  47
  (六) 注重话语多类性  47-48
  (七) 注重个体情怀性  48-49
  (八) 注重新的文明的建构性  49-51
结语  51-52
参考文献  52-5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53-54
致谢  54

相似论文

  1.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与教学探讨,G633.3
  2. 老子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3
  3. 自主学习与高中语文(粤教版)现当代散文教学,G633.3
  4. 人教版、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的比较研究,G633.3
  5.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古典文学作品的人文教育探究,G633.3
  6. 现行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材设计特点及写作现状研究,G633.3
  7.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教学研究,G633.3
  8. “人教版”与“上科版”高中物理教科书必修本STS内容的比较研究,G633.7
  9.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亲情教育内容研究,G623.2
  10. 现行“苏、人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材研究,G633.3
  11. 中美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比较研究,G633.3
  12. 苏教版高中教材自然题材散文教学研究,G633.3
  13. 现行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助学系统的比较研究,G633.3
  14. 基于教学使用视角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之调查研究,G623.2
  15. 高中湘教版自然地理教材系统优化研究,G633.55
  16. 大陆苏教版高中化学与台湾地区全华版高中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G633.8
  17. 苏南地区现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比较研究,G633.3
  18. 新课标下的现当代散文教学研究,G633.3
  19. 高中语文教材相同篇目比较研究,G633.3
  20. 人教版和苏科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G633.6
  21. “比较还原法”引入中学现当代散文教学研究,G633.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汉语语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