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中生界浅层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

作 者: 尚晓庆
导 师: 谭成仟;杨友运
学 校: 西安石油大学
专 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 中生界 浅层气 成因 成藏地质条件 主控因素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综合运用油气有机地球化学、储层沉积特征标志、地球物理测井参数和地震地层剖面信息资料,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中生界浅层天然气的组分、碳同位素、含气层系中原油族组分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浅层天然气的成因;利用声波时差、密度、中子伽玛及电阻率等多种测井参数,对浅层气进行了定性一半定量识别,确定了浅层气识别参数下限;划分了含气储层沉积相类型;通过对地震和对岩心资料观察分析,总结了研究区的断层和裂缝发育规律以及含气构造分布特征;初步弄清了浅层天然气成藏圈闭条件、主要控制因素以及油气运移规律。综合研究后认为,中生界侏罗系延安组延7到三叠系延长组长2含气层系中的浅层气成因为原油伴生气;含气层系中原油族组分甲烷、乙烷、丙烷碳同位素证明延安组和延长组原油为同一来源的成熟原油;正构烷烃色谱、异戊二丙烯、甾烷、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表明中生界原油主要来自长7半深湖-深湖相的偏腐泥型生油岩;研究区延长组处于生烃中心,油源充足,浅层气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展布、断裂和相关裂缝以及鼻状隆起的控制。河道砂体上残余原生孔隙发育,提供了主要的储集空间,其中长2、延9、延8、延7含气层主要储集砂体为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富县组和延10含气层主要储集砂体为河道砂坝;研究区断层附近浅层气发育,许多北东向裂缝受断裂和鼻隆影响,张性裂缝附近分布高产井,北部甘泉地区发育两条北东向切穿张家滩页岩的正断层和若干北西向,北东向、东西向小断层,断层沟通了油气源;南部富县地区分别发育的两条北东向正断层和逆断层是直罗气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延安组受古地貌影响,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岩性圈闭,延长组主要发育岩性圈闭。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绪论  8-13
  1.1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8-11
    1.1.1 天然气成因类型判别研究现状  8-9
    1.1.2 区域地质条件研究现状  9-10
    1.1.3 研究区浅层气勘探开发现状  10
    1.1.4 存在问题  10-1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1
    1.3.1 研究内容  11
    1.3.2 技术路线  11
  1.4 课题来源  11-13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13-29
  2.1 区域地质背景  13-21
    2.1.1 地层格架  13-16
    2.1.2 地质构造背景  16-18
    2.1.3 沉积环境与古地貌背景  18-20
    2.1.4 盆地演化  20-21
  2.2 主要含气地层及其沉积特征  21-29
    2.2.1 地层划分与对比  21-24
    2.2.2 建立标准井和基准剖面  24-26
    2.2.3 地层特征  26-29
第三章 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29-38
  3.1 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29-32
    3.1.1 天然气组分特征  29-30
    3.1.2 天然气同位素特征  30-31
    3.1.3 天然气成因类型  31-32
  3.2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32-38
    3.2.1 原油物性特征  32-33
    3.2.2 原油族组分特征  33
    3.2.3 原油碳同位素特征  33-35
    3.2.4 饱和烃色谱特征  35-37
    3.2.5 油源对比  37-38
第四章 主要含气层沉积特征研究  38-48
  4.1 主要沉积相及微相的类型  38-41
    4.1.1 河流相  38-39
    4.1.2 湖泊相  39
    4.1.3 三角洲相  39-41
  4.2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及其对砂体的控制作用  41-47
    4.2.1 延长组沉积相及砂体展布  42-44
    4.2.2 延安组沉积相及砂体展布  44-47
  4.3 研究区沉积相演化特征  47-48
第五章 构造对浅层气运聚的影响  48-59
  5.1 研究区构造形成的应力场背景  48-49
  5.2 研究区构造发育特征及其对浅层气分布的控制  49-59
    5.2.1 断裂对浅层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54-55
    5.2.2 裂缝对浅层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55-56
    5.2.3 鼻状隆起对浅层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56-59
第六章 浅层气主要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59-71
  6.1 烃源岩特征  59-60
  6.2 储层特征  60-67
    6.2.1 岩石学特征  60-62
    6.2.2 孔隙结构特征  62-64
    6.2.3 储层物性特征  64-65
    6.2.4 成岩作用及其演化  65-66
    6.2.5 储层分类与评价  66-67
  6.3 盖层、圈闭及其成藏组合  67-69
    6.3.1 盖层  67
    6.3.2 圈闭  67-69
  6.4 浅层气运聚方式  69-71
    6.4.1 延安组浅层气运移方式  69-70
    6.4.2 延长组浅层气运移方式  70-71
第七章 气层发育特征及气藏富集规律  71-93
  7.1 气层的识别  71-82
    7.1.1 储层特征分析  71-76
    7.1.2 气层划分标准确定  76-82
  7.2 气层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82-89
    7.2.1 气层垂向分布规律  82
    7.2.2 气层平面分布规律  82-85
    7.2.3 不同区块气层特征及分布规律  85-89
  7.3 浅层气分布主控因素  89-93
    7.3.1 沉积相奠定了浅层气分布的有利相带  89-91
    7.3.2 鼻隆是浅层气聚集的场所  91
    7.3.3 断裂和相关裂缝是浅层气富集的重要条件  91-93
结论  93-94
图版  94-98
致谢  98-99
参考文献  99-10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2-103
详细摘要  103-113

相似论文

  1. 中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G632.0
  2. 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G633.6
  3. 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哲学思考,D262.6
  4. 高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教学转化对策,G633.6
  5. 中国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组分空间分布特征,S718.5
  6. 化学与生物成因施氏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对水中As(Ⅲ)吸附去除效果的研究,X703
  7. 体育新闻的异化现象与大学生体育行为研究,G80-05
  8. 媒介性别歧视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G206
  9. 鄂南富县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研究,P618.13
  10. 塔南凹陷南屯组一段油气富集规律研究,P618.13
  11. 基于管理行为控制的煤矿全面安全管理体系研究,X936
  12. 单县凸起铜成矿地质背景分析,P618.41
  13. 论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指导策略,G633.3
  14. 论河曲民歌的成因及艺术特色,J607
  15. 运用赏识教育转化高中“问题学生”,G635.1
  16.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环境研究,G631
  17. 初中学困生成因及干预研究,G635.1
  18. 我国腐败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D262.6
  19. 高考招生诈骗问题研究,G647.3
  20. 恶意诉讼问题之探究,D925.1
  21. 泰国大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H195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