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媒体时代电视直播创新研究-以央视新闻直播为例

作 者: 李丹丹
导 师: 何村
学 校: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新媒体 电视直播 新闻直播 创新
分类号: G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的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发展势头强劲,使我国电视新闻媒体面临着强烈的冲击。新媒体具有丰富的形式、广泛的渠道、较高的覆盖率和精准度、较强的互动性、推广方便等特点,在新时代的传媒产业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新闻传播上寻求一种有效的与新媒体抗衡的传播途径对电视媒体来说显的尤为重要。电视新闻直播报道是一种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同步进行的传播方式。在新闻事件发生时,利用现场直播报道可以将事件发生现场的图像、声音包括现场记者和播音员的解说一起传播给观众。现场直播能够将电视的本质属性最好的体现出来,观众深深地被这种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所吸引。在今天,各媒体竞争中,努力追求速度、强化时效成为了新闻最有效的竞争手段。电视新闻直播报道在新闻媒介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它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给人们呈现世界的最新动态。此研究以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为背景,以中央电视台直播新闻为研究对象,使用历史分析、文献分析、个案研究和观察等研究方法,借鉴前辈学者相关的研究成果,对央视新闻直播的有关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在新闻学有关理论的指导下,分析近年来央视有代表性的新闻直播事件,对电视新闻直播的有关特点进行了阐述,试探性地研究了在我国电视直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央视新闻直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试图为我国电视新闻直播的更好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性策略。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2
绪论  12-16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6
    1.关于电视直播研究的专著  13
    2.关于电视直播研究的期刊论文  13-14
    3.关于电视直播研究的优秀硕士论文  14-16
一、 我国电视直播报道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16-21
  (一) 从初露峥嵘到长期发展(1958—1985)  17
  (二) 从缺位到复出(1985—1993)  17-18
  (三) 从单一到多样(1993—2003)  18-19
  (四) 从预知到突发(2003—2009)  19-20
  (五) 3G 技术在电视直播中的应用(2010--)  20-21
二、 电视直播的意义和优势  21-26
  (一) 电视直播的意义  21-24
    1.电视直播在人类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1-22
    2.电视直播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损耗  22-23
    3.电视直播改变了受众的收视习惯,充分调动受众的情感参与  23-24
  (二) 电视直播的优势  24-26
    1.新闻事件和报道与观众收视同步  24
    2.拥有第一时间的真实性,唤起观众的真实感  24-25
    3.观众可以获得大量的细节,增强现场感  25
    4.电视直播节目的技术指标高、信息量大  25-26
三、 央视直播的发展历程  26-32
  (一) 新闻栏目直播的发展  26-27
  (二) 重大时政活动直播阶段  27-28
  (三) 重大新闻事件直播阶段  28-30
  (四) 突发事件直播阶段  30
  (五) 新闻直播常规化发展阶段  30-32
四、 央视新闻直播存在的问题  32-37
  (一) 信息的可控度先天不足  32-33
  (二) 演播室直播多,场内外互动少  33
  (三) 选题欠考虑  33-34
  (四) 忽视直播背景报道  34
  (五) 议程式直播多,创新直播少  34-35
  (六) 主播难以到位  35
  (七) 记者无法深入挖掘细节,新闻可信度下降  35-36
  (八) 直播视角和话语缺少人文关怀  36-37
五、 新媒体时代我国电视直播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策略  37-46
  (一) 挑选适宜直播的新闻事件  37-39
    1. 事件内容现场感要强、要充满悬念  37-38
    2. 事件要有不可重复性、即时性强  38-39
  (二) 利用好直播节目中的不可预测性,增加参与意识  39-40
    1. 利用好直播节目中的不可预测性,增加参与意识  39
    2.丰富互动手段,提高百姓参与意识  39-40
  (三) 直播协作,实现信息首发和电视速报  40
    1.中央牵头、地方合作,建立直播协作机制  40
    2. 推动与国际传媒之间的合作  40
  (四) 拓展报道领域,实施多现场直播  40-42
    1.拓展报道领域  40-41
    2.实施多现场直播  41-42
  (五) 融合新兴事物的优势  42-43
    1.加速电视直播与网络直播的融合  42-43
    2.通过 3G 看电视直播  43
  (六) 创新电视直播的形态,强化媒介责任  43-46
    1.创新电视直播的形态、建立新的直播机制  43-44
    2.规范报道结果,加强媒介素养  44-46
结语  46-47
参考文献  47-52
致谢  52-53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53-54

相似论文

  1.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2. 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分析与命题研究,G633.6
  3.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4. 民间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研究,D632.9
  5.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6.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7. 菊属种间杂交和抗性种质创新研究,S682.11
  8. 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F272
  9. 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研究,G718.5
  10. 初中生积极情绪与创新的心理操作的关系研究,B844.2
  11. 政府运用新媒体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的研究,D630
  12. 基于资本视角的户外新媒体战略研究及其案例分析,G206-F
  13. 推动我国阳光政府建设的路径探析,D630
  14.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研究,G633.955
  15. 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哲学史”书写的尝试与创新,B26
  16. 环保包装与材料的设计应用,TB482
  17. 企业高层次人才管理模式创新研究,F224.32
  18. 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F127
  19. 黑龙江有色地勘局企业化改革方案设计探析,F426.1
  20. “产业转移”背景下重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F273.1
  21. 中国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策略研究,F842.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广播、电视事业 > 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