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K职业学院基础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及提升研究

作 者: 毕丽萍
导 师: 杨学津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工业工程
关键词: 高职 基础类课程 教学质量 评价
分类号: G7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对比国内外高职院校基础类课程教学质量的现状出发,分析了K职业学院基础类课程教学及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K职业学院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K职业学院基础类课程教学及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对影响基础类课程教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将现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和基础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合理因素融入到新的指标体系之中,克服、弥补其不足之处,并结合基础类课程的自身学科特点,对其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构建。在此基础上,对基础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内涵及对策等进行了论述和研究,并对指标进行了详尽的解析。对影响基础课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将研究的理论应用在案例上并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对K职业学院基础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讨论了高职基础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以及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探讨选择全面质量管理、6σ质量管理等方法的应用问题。本研究的价值在于丰富和发展了高职院校课程评估理论,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及常规管理提供合理适用的实施工具,完善了已有的基础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为高职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实证性参考和依据,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指标,并赋予了不同的权重,因此就降低了由于评价主体的个人原因所导致的计算值和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同时可以方便、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出既具高职教育课堂教学共性、又体现基础类学科特色的全面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了详尽的解析;它既充分利用了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又体现出了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思路等。本文所研究的评价方法也可用于决策经济和工程生活其他领域的相关问题,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充性。

全文目录


摘要  8-9
ABSTRACT  9-11
第一章 问题提出  11-15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2
  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2-13
    1.2.1 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  12-13
    1.2.2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13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5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5-20
  2.1. 基础课教学质量研究文献综述  15-18
  2.2.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8-20
第三章 K职业学院基础类课程教学质量现状分析  20-31
  3.1 K职业学院的办学质量现状  20-21
  3.2 K职业学院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现状介绍  21-23
  3.3 基础课教学现状调查的过程与结果  23-29
    3.3.1 对学生的调查过程及结果分析  23-27
    3.3.2 对基础课教师的调查过程及结果分析  27-28
    3.3.3 对专业教师的调查过程及结果分析  28-29
  3.4 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29-31
第四章 K职业学院基础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31-50
  4.1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及遵循的原则  31-32
  4.2 K职业学院基础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  32-35
  4.3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基础课教学质量的评价  35-50
    4.3.1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介绍  35-38
    4.3.2 基于层次分析法进行基础课教学质量评价的建模过程  38-43
    4.3.3 对基础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43-48
    4.3.4 结果分析  48-50
第五章 提升基础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及建议  50-59
  5.1 构建以人为本的基础类课程体系  50-52
    5.1.1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认识  50
    5.1.2 优化课程内容,构建和谐体系  50-52
  5.2 优化师资队伍  52-55
    5.2.1 树立师本管理的理念  52-53
    5.2.2 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53-55
  5.3 建立规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55-56
  5.4 实施教学创新  56-59
    5.4.1 改革教学方法,注重特色创新  56-57
    5.4.2 改革考试制度,实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57-59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59-61
附录  61-73
参考文献  73-76
致谢  76-77
附件  77

相似论文

  1.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2.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3.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4. 基于感兴趣信息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技术研究,TP391.41
  5.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6. 冬青属植物资源收集与无性繁殖技术研究,S184
  7.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8.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9.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34
  10.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11.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2.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13.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G715.1
  14.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5. 山野菜石参营养成分与品质分析,S647
  16. 黄磷储罐区安全评价方法研究,TQ126.317
  17. 女性乒乓球服的热湿舒适性研究,TS941.15
  18.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学科建设中的应用,G642.4
  19.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20.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O22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职业技术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