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代中国农村道德建设途径研究-以蚌埠市为例

作 者: 姚慧
导 师: 张术松
学 校: 安徽财经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农村地区 道德建设 途径研究 场论
分类号: D422.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前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经济体制变革、意识形态发展、社会结构等客观大环境的变化,农民——这一作为社会变迁的参与者,在他们思想道德思维形态方面同样发生着多样的变化。如何引导广大农民正视这些转变,探索出有效的农民思想道德建设途径,协助农民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扬善去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助力,正是本文所探讨的重要部分。本文以环境场论为视角下,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蚌埠市周边三县四区的12个乡镇、14个村进行的有关专题调研,收集到了有关此地区农村道德状况的一系列数据,通过借助有关函数公式对道德建设主体、客观环境关系及本地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村地区思想建设的道德途径。本文阐述思路如下:从当代农村道德建设的背景谈起,明确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在以经济发展先行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通过文献研究,对中国道德建设的现状及构成原因进行分析,比较各种专家学者的观点,总结造成目前农村道德水平低下的普遍原因;加以比较各地区甚至各国解决农村意识领域问题的成功经验,汇总出中国已广泛适用的道德建设方法;最后通过对蚌埠市农村道德现状调查问卷及研究报告分析,剖析调查数据所反馈折射出的问题,寻找适合此地区农村道德建设的新途径。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引论  9-16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9-11
    一、选题背景  9-10
    二、研究意义  10-11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11-16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4
    二、主要研究方法  14-15
    三、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15-16
第二章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背景及其意义  16-23
  第一节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背景  16-18
    一、农村道德环境的变化  16-17
    二、农村道德主体的变化  17
    三、农村道德成长机制的变化  17-18
  第二节 农村道德建设的意义  18-23
    一、有利于农民个人全面发展  18-19
    二、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前行  19-21
    三、促进中国社会转型的完成  21-23
第三章 当前农村道德建设现状及成因分析  23-35
  第一节 当前农村地区道德建设现状  23-28
    一、农村道德建设已取得的积极成效  23-25
    二、当前农村道德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25-28
  第二节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8-35
    一、特殊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  28-30
    二、道德建设主体自身的复杂性  30-32
    三、基层道德建设体系的缺陷  32-33
    四、农村民间组织发展相对滞后  33-35
第四章 当前中国农村道德建设途径的探索  35-41
  第一节 经济发展是物质保障  35-36
  第二节 教育有助于道德水平提高  36-37
    一、紧抓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36-37
    二、进一步在农村地区推进义务教育  37
    三、道德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37
  第三节 完善道德建设体系建设  37-38
    一、奖惩体系的资金管理建设  38
    二、评选制度要科学  38
    三、优秀典型要即使宣传  38
  第四节 推动民间组织规范性建设  38-41
    一、监督舆论的建设  39
    二、法制环境建设  39
    三、政府物质投入  39-40
    四、组织内部机制完善  40
    五、转型综合化发展  40-41
第五章 蚌埠农村道德现状分析和建设途径研究  41-50
  第一节 基本分析视角阐述  41-42
    一、勒温的场论  41
    二、场论在道德建设中的运用  41-42
  第二节 蚌埠地区农村道德建设现状的分析  42-45
    一、P——道德主体的变化  42-44
    二、E——道德环境的变化  44-45
  第三节 蚌埠地区农村道德建设途径探索  45-50
    一、促进经济有序发展  46-47
    二、推进农村教育深度性发展  47
    三、健全农村道德保障和监督机制  47-48
    四、加快农村民间组织建设步伐  48-49
    五、建设立体化道德宣传结构  49-50
结束语  50-51
参考文献  51-54
附录  54-58
致谢  58

相似论文

  1. 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G633.6
  2.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3. 关于当前新闻传媒道德的几点思考,B82-05
  4. 以人为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中的引导作用,D648
  5.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G711
  6. 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F272
  7. 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研究,D422.6
  8. 技术工具在夸克理论建构中的作用,O572.33
  9. 徐州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G434
  10. 城乡一体化视阈下农村社区建设及问题研究,C912.82
  11. 基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TBD 农村城市化途径研究,F127
  12. 基于对偶超导模型的非微扰QCD,O572.243
  13. 有限平移不变一维格子系统的有效算法,TP301.6
  14. 研究三代荷电轻子的Moller散射及其重整化混合圈链图效应,O413.3
  15. 复杂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价研究,N941.4
  16.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G635.1
  17. 四川藏区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研究,G625.1
  18.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农村地区土地信息提取技术研究,TP751
  19. 农村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C912.82
  20. 道德起源、演化及其作用的经济学分析,F0
  21. 基于核函数的多分类器集成及应用研究,TP391.4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 农民工作 >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